APP下载

农民工返乡和留乡的基本态势与特征分析

2009-10-12黄振华

财经问题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再就业农民工

黄振华

六省十村农民工调查项目由徐勇教授策划、邓大才教授主持,项目组最终成果为政府咨询报告《农民工:返乡、留乡及去向》。本文原为咨询报告的一部分,后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而成。在文章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邓大才教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在此致以谢意。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农民工流动出现异动状况,返乡农民工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全国六省十村的数据为基础,详细评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流动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和留乡的时间、原因以及留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留乡农民工的再就业状况及其对回流地区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留乡;再就业

中图分类号:F3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7010905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不少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减薪裁员规模加大,劳动力供求矛盾骤然加剧。其中,作为劳动力供给主体之一的农民工受到较大冲击,各劳动力流出省份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流现象,农民工返乡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为全面客观评估2008年以来我国农民工返乡与再就业情况,并为今后应对相似的外部冲击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课题组于2009年2月23日至3月5日组织了10个调查组分赴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及四川六省的十个村庄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对当前劳动力流动的异动状况“把脉听诊”。

本次调查的村庄分布在全国6个传统劳务大省,其中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各两个村庄,安徽、四川各一个村庄。所选村庄均为该省份的代表性村庄,能够反映当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般特点,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 200份,收到有效问卷927份,涉及人口4 377人,其中包括1 351名务工人员的返乡及就业信息。

一、农民工流动的基本态势

在六省十村所调查的927户农户中,共有人口4 377人,其中外出打工人员1 170人,打工率为26.7%,返乡人员合计979人,返乡率72.5%,返乡人员中共有181人选择留乡,留乡率为13.4%。也就是说,每100名外出务工人员中,有72.5人选择年内返乡,其中有13.4人选择留乡而不再外出(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从各村庄的情况看,返乡率最高的是安徽安庆的白云村,达到99.2%,几乎所有的打工者都选择在年内返乡;返乡率最低的则是河南驻马店的南板桥村,只有17.5%的打工人员返乡。综合看,除河南南板桥村和四川三沟村以外,其它8个村庄的返乡率都接近或者超过70%的水平,安徽白云村、江西刘钰村和河南马庄村的返乡率都高达90%以上。这表明,目前我国已有少数村庄出现了农民工整体留城的倾向,但总体上农民工选择年内返乡的情况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从留乡率指标看,最高的是湖北监利的交通村,达到22.8%,相当于每5个人中有1人选择留乡;最低的是河南周口的马庄村,仅有5.4%,即每20人中仅约有1人留乡。大体上看,各个村庄的留乡率指标差异很大,其中安徽白云村、江西刘钰村和湖北交通村的留乡率较高,均接近或者超过20%,而小于10%的村庄也有四个:包括湖南白云村、湖北利国村、河南马庄村以及四川三沟村。

以927户调查样本为基础,可以对全国的农民工返乡和留乡情况进行测算。本次调查显示,农民工的返乡率为72.5%,按照1.5亿人测算,全国农民工年内返乡人数约为10 875万人。同理,农民工的留乡率为13.4%,按照1.5亿人测算,全国农民工留乡人数约为2 010万人。总体来看,全国的农民工返乡和留乡状况较为严峻,尤其是留乡农民工人数较多,各级政府部门应及时有效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缓解由农民工返乡和留乡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

二、农民工返乡和留乡的原因

1.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调查显示,农民工年内返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回家过年,在979名返乡人员中有762人是因为过年而选择返乡,比例高达77.8%,占据绝对优势。在返乡人员中,由于家庭和个人原因返乡有61人和28人,分别占总数的6.2%和2.9%,由于经济不景气(包括失业和工厂效益不好)而选择返乡的有89人,占到总数的9.1%(如表2所示)。

从全国的情况看,按照1.5亿农民工测算,全国由于经济不景气而选择返乡的打工人员约为989.6万人。由此看来,近期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农民工的返乡决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加大了农民工年内返乡的压力。

2.农民工留乡的原因

在979名返乡人员中,共有181人选择留乡而不再外出打工。他们选择留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家庭和个人原因留乡的有47人,占到总数的26%,由于工厂效益差而选择留乡的有32人,占到17.7%,而由于找不到工作而留乡的人最多,达到58人,占总数的32%。也就是说,由于经济不景气(效益差和找不到工作)而留乡的人有90人,占到总数的49.7%(如表3所示)。

占比(%)6.113.812.217.732513.3100

从全国情况来看,如果按照1.5亿人为基数进行推算,可以得到全国由于经济不景气而留乡的人数为999万人,相当于上文推算的总体2 010万留乡人员的一半。在此可以得到两个基本判断:第一,对于将近1 000万由于外部经济变化而被动留乡的打工者,劳动力回流地区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和维稳压力。第二,通过进一步区别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各级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农民工留乡就业和维稳问题,主要是由这1 000万被动留乡人员所引发的,而不应盲目将其扩大到留乡人员这一整体层面上。

三、农民工返乡和留乡时间

1.农民工返乡的时间

在对979名返乡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工选择2009年1季度返乡的人数最多,为770人,占到返乡总数的78.7%,属绝对多数。除2009年1季度,返乡最集中的时期在2008年4季度,达到了13.5%。而返乡最少的时段则是2008年1季度,只有17人,占总数的1.7%。

从时间序列上看,农民工返乡时间呈现出典型的梯度特征,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返乡人数不断增加。从2008年1季度到2008年3季度,农民工返乡人数呈稳步增长的态势;进入4季度,返乡人数骤然增加,并在2009年1季度进一步激增到一个峰值。结合整体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对我国的影响在2008年3季度开始显现,并在4季度进一步加强,这与农民工的返乡时间相吻合,这似乎表明,外部经济衰退不仅使农民工做出了返乡决策,并在相当程度上使农民工的返乡时间提前。

为了检验这一假设,可以进一步对2008年下半年以及4季度打工人员返乡情况进行再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年4季度返乡的132名打工者中,因为过年而返乡的有58人,占总数的43.9%;因为经济不景气(失业或效益不好)而选择返乡的有47人,占总数的35.7%。在2008年下半年返乡的155名打工者中,因为过年而返乡的人数没有变化,仍是58人,占总数的37.4%;而由于经济不景气而选择返乡的有54人,占总数的34.8%(如表4所示)。

将2008年4季度、2008年下半年及全年的返乡情况进行整体比较,可以看到,尽管2008年4季度和下半年返乡人员主要以回家过年为主,但其比例仅为43.9%和37.4%,远远小于年内返乡人员77.8%的整体比例;而两个时期由于经济不景气而返乡的比例则分别高达35.7%和34.8%,比年内返乡人员中9.1%的整体水平分别高出26.6和25.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由于外部经济不景气,农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非常明显(如表5所示)。

2.留乡农民工的返乡时间

在181名留乡人员中,返乡最集中的时期是在2009年1季度,共有72人,占到全体留乡人数的39.8%;2008年4季度也是留乡人员集中返乡的一段时期,共有61人,占到总数的33.7%。在留乡人员中,于2008年1季度就返乡并选择留乡的人数最少,只有13人,占到留乡人员总数的7.2%(如表6所示)。

从时间序列上看,留乡人员返乡时间近似呈现两梯度增长态势,即2008年1季度到3季度相对稳定,形成一个梯度;2008年4季度则出现大幅增加趋势,并在2009年1季度相对稳定,形成第二个梯度(见图1所示)。由此可见,留乡人员是从2008年4季度开始大规模集中返乡的,其中有1/3留乡人员选择在4季度提前返乡。

将返乡人员和留乡人员的返乡时间加以比较,可以看到二者的差异非常显著。其中, 2009年1季度返乡的比例高达78.7%,相当于前4个季度返乡人数总和的4倍有余;而留乡人员选择2009年1季度返乡的则只有39.8%,不到总数的4成。同时2008年4季度留乡人员比例也达到了33.7%的高水平,远高于返乡人员13.5%的比例(如表7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很多留乡人员在返乡时就已经遭受了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影响,并不得不提前回乡。

四、留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在979名返乡农民工中,有181人选择留乡,798人选择继续返城务工。从性别特征看,181名留乡农民工中,有男性132人,占留乡人数的72.9%,处于绝对多数,女性为49人,占留乡人数的27.1%。将留乡、返城与返乡农民工的性别进行综合比较可以发现,返乡和返城农民工的男女比例非常接近,但与留乡农民工则差异巨大。在男女性别比指标上,留乡农民工的男女性别比为2.7,而返城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则分别只有2.0和2.1,比留乡农民工少了0.7和0.6(如表8所示)。由此可见,男性不仅在留乡农民工中占据较大比例,而且也更容易选择留乡。

从年龄指标上看,留乡农民工年龄区间为15—63岁之间,其中,留乡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36—45岁,有63人留乡,占到留乡总数的34.1%,其次是26—35岁,有56人,占比为30.9%。两个年龄段共有119人,几乎占到全部留乡人口的2/3。再与返城农民工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较小的年龄段(16—25;26—35),留乡农民工比例要小于返城农民工比例,在较大的年龄段(35—45;46—55;56—65),留乡农民工比例要大于返城农民工比例,由此可见,年龄较大的打工人员更容易留乡。这一判断在平均年龄指标上可以得到验证,统计显示,留乡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5.17岁,而返城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3.23岁,前者高出后者将近2岁。

从受教育水平上来看,在181名留乡农民工中,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最多,达到122人,占留乡人数的67.4%。其次是接受过小学教育程度的留乡农民工,有40人,占到留乡人数的22.1%。以上两项目加起来,合计有162人,占到总数的89.5%。与返城农民工比较,可以看到,除了初中教育程度的比例高于返城农民工外,其它各项(不论低学历还是高学历)都要小于返城农民工的比例(如表9所示)。由此看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于农民工的留乡或返城决策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五、留乡农民工再就业状况

在就业计划方面,181名留乡者中有33人计划回家务农,占到所有留乡人员的18.2%,计划本地就业的有43人,占到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23.8%,而留乡后没有计划的人员有46人,占到总数的25.4%。由此可以推测,随着留乡人员的增加,至少在三个方面对乡村社会治理带来压力:首先,可能形成新的土地纠纷和矛盾,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并增加农村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次,增加本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加剧本地用工市场格局,特别是对已经处于劳动力饱和的地区,由此形成的矛盾将更为尖锐。最后,在社会治安稳定方面形成新的隐患,特别是对于留乡后没有工作计划和就业受阻人员集中的地区,更容易引发各类社会不安定因素。

从2009年2月底调查的留乡人员实际就业情况看,在181名留乡人员中,正在务农的合计23人,占留乡人员总数的12.7%,顺利实现本地非农就业的有36人,占到总数的19.9%。以上两个指标均明显小于就业计划情况统计表中的期望就业比例。可见,本地务农和非农就业均未能满足留乡人员的就业需求,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为留乡人员再就业予以帮助和扶持。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根据对181名留乡人员的调查,仍有74人,即40.9%的留乡人员处于赋闲状态,比已经实现再就业(包括务农和本地非农就业)的比例32.6%还要高出8个百分点,这对于劳动力回流地区的地方治安和维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妥善研究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刘 艳)

猜你喜欢

再就业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