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湖南发展思路探究

2009-09-29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湖南省建设

朱 翔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发展的核心地区,应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机会带动湖南省的发展。湖南省的发展思路要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带动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拓展生产力布局框架、借助对外开放促进对內搞活、优化调整行政区划。要改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成长机制,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湖南省;区域开发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9)02-0133-04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发展的核心地区,应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机会带动湖南省的发展。湖南省发展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建设为契机,坚持改进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成长机制,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湖南。

一带动湖南发展的新机遇: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所消耗的资源能源越来越多,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为此,要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坚持又好又快地发展,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2007年全省入口6806万,地区生产总值9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492元,财政收入607亿元,城镇化率40.5%,三次产业结构为17.7:42.6:39.8。湖南生产总值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第12位,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都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看,湖南既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又面对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基地。“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就是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因此,湖南要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会,变革发展方式,改进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成长机制,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二构筑湖南发展的核心——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

(一)长株潭城市群成为湖南发展核心的区位优势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湘中偏东,呈三足鼎立之势,彼此相距20~30公里,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构成了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金三角”。长株潭城市群包括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8个县、11个市辖区、181个建制镇和105个乡,2007年3市市区人口402.44万,3市市区面积1305.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7.13平方公里。这里交通运输便利,可谓我国南方的中枢地域,株洲是国家重要的铁路枢纽。长沙黄花机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航空港。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长沙新港已建立起国家级保税区。三市集中了全省半数以上的大学、研究所、高科技产业和高级科技人才,是湖南省社会、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

(二)将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打造成为湖南发展核心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题是“两型社会”,功能定位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改革试点,改革目标是对现有的体制、政策进行改革试验,优先探索,走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城市群发展道路。

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担负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新使命。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实现由以传统制造业为重点向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升级的新路子;探索实现由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探索实现由单体城市化向注重城市之间的协调分工、形成功能分区、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的新路子;探索实现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实现由注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立,为湖南加速崛起创造了空前机遇,也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对于富民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将长株潭的发展由湖南省的层面一举提高到国家的层面,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群的科学发展,而且具有全国典型示范意义。其次,有利于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道德伦理,创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思想体系、环境友好型道德情感体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伦理价值体系,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社区、绿色家居、绿色教育和绿色情感,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有利于培育环境友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再次,有利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摈弃掠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而构建“两型社会”产业体系。此外,有利于搞好环境友好型城乡建设,改善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整治工业“三废”污染和农村水源污染。最后,有利于培育综合实力雄厚的城市群。借助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创建高水平的成长平台,确定高层次的发展目标,有利于扩大开发和招商引资,有利于组建高效益的产业集群,也有利于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乃至我国南方重要的增长极,肩负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轴心和枢纽作用。长株潭城市群可发展到1350万人,其中长沙市区500万人,株洲和湘潭两市市区500万人,核心区外围地带10个中心城镇的人口合计350万人。作为“两型社会”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需要抓紧整治湘江,采取一系列得力举措,使其水质发生根本性的好转。再者,切实保护好三市中心城区之间的生态绿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应当以昭山风景区为核心,努力保护好800平方公里的生态景观绿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型绿心式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引导区,中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城市群。试验区的特色是“两型”,核心任务是“两新”,载体是城市群,根本措施是综合配套改革,着重点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总体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长株潭的“两型”特色,主要体现在改善结构、优化布局、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应突出环境友好的特征,节水节地节能节材,抓紧整治环境污染,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长株潭试验区成败的关键在于观念转换和体制创新。

三强调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

综观国内外发展过程,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来说尤为如此。鉴

于发展背景的显著变化,湖南省要改变以往的经济区推进战略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战略,核心区拉动边缘区的发展,边缘区促进核心区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必须整体提升,由中低水平的点轴式开发向中高水平的网络式开发逐步演变,在湖南省的范畴内构建高水平的城镇等级体系、城镇职能体系和城镇空间体系。

大力推及新型城市化,是加速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一段时期,湖南省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轴心,以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五个中心城市为枢纽,以郴州、永州、邵阳、怀化、吉首、张家界为依托,构建3+5+6的同心圆三圈层空间开发格局,但并不排除外围圈层中心城市的超前发展,尤其是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为了延伸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功能,辐射带动全省为数众多的小城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湖南必须抓紧培育强有力的中心城市,总体规模宜大一些。

(二)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

益阳作为南洞庭湖中心城市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新型产业与服务配套基地,整体规模可达到100万人。考虑到桃江核电工程和旅游开发,可将桃江撤县设区;并将沅江市沅益高等级公路两厢纳入市区经济一体化规划建设范畴。今后益阳的规划建设要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大规模建设的契机,抓紧建设联系益阳与长沙的城际铁路。

常德作为湘西北中心城市,整体规模可达到100万人,应突出新型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特大型骨干企业。一方面,常德作为开发大湘西的桥头堡,辐射拉动张家界、自治州的发展;另一方面,常德应加强与湖北省的经济贸易联系。

娄底应作为湘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切实加强其辐射带动功能,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加强娄底、涟源、冷水江三市一体化的建设,构建高效益的湘中产业经济带。今后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重化工业规模,尤其是娄星城区和冷水江城区的重工业规模,下决心改变现有的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高科技太少的被动格局。

邵阳人口众多,农业产值比重偏高而工业产值比重偏低。作为湘西南中心城市,整体规模可达到100万人。除现有的大祥、双清、北塔三区外,还可把新邵酿溪、邵东的两市、廉桥、牛马司一带纳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范畴。邵阳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强有力的大型工业企业,城市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柱。因此,扩大对外开放,大举招商引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湘西主要的中心城市,怀化中心城区鹤城区规模明显偏小,难以肩负辐射带动大湘西的重任。可考虑将芷江、中方、洪江市和洪江区纳入怀化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范畴,并进行新的功能分区。城市远景规模可达到100万人以上。今后怀化的发展,要建立在以铁路枢纽为主要载体的大进大出的基础之上,扩大与广西、贵州、重庆、湖北的经济贸易联系,多发展一些现代工业。

作为湘中南中心城市,衡阳远景规模可达到150万人,应集中力量建设好经济效益较好、容纳劳动力较多的加工制造基地,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可联合组建衡山市(仍属于衡阳市)。

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应尽快提升为沟通湖南与广东的核心枢纽,积极承接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自身加速发展资源深加工和先进制造业。城市规模可达到100万人以上,资兴市可考虑撤市建区,桂阳县的一部分可纳入郴资桂一体化建设范围。

永州作为湘西南大门,随着洛湛铁路和二广高速的修建,其经济区位和总体地位将会日益突出。关键在于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把先进制造业和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努力扩大与广西北部湾和广东湛江的交通商贸联系,积极推行“借船出海”战略。永州一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

四拓展湖南空间开发系统

(一)点轴式发展阶段

目前湖南省应推行非均衡点轴发展战略,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投入产出效益理想的地区和部门,在短时期内谋求尽可能多的开发收益,在滚动开发相关的地区和部门。空间开发战略可表述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采取网络发展战略,湘东和湘中采取点轴发展战略,湘西采取增长极发展战略,但全省总体上采取点轴发展战略。

到2020年之前,湖南空间开发轴线可表述为:(1)重点轴线一条:京广铁路沿线地带,与此大致平行的有京珠高速及其复线、107国道、武广快速铁路。该轴线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岳阳为门户,以衡阳为砥柱,以郴州为南大门。(2)次重点轴线三条,分别是湘黔铁路沿线地带、枝柳铁路沿线地带和洛湛铁路沿线地带。与湘黔铁路基本平行的有上瑞高速和320国道,与枝柳铁路基本平行的有206国道以及相关的高速公路,与洛湛铁路大致平行的有207国道和二广高速。(3)拟建设的开发轴线两条,呈东西向横贯湘北和湘南。北部一条连接,临湘——岳阳——华容——南县——津市——澧县——石门——桑植——永顺和龙山,西接湖北省来凤、咸丰乃至重庆市,横穿洞庭湖区;南部一条连接资兴——郴州——桂阳——临武——道县,横穿南岭山区。

浙赣一湘黔铁路与京广铁路、枝柳铁路分别交汇于株洲和怀化,洛湛铁路与湘黔铁路交汇于娄底,石长铁路与京广铁路汇合于长沙。京广铁路与长江汇合于岳阳。这五个城市作为湖南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湖南省次重点交通物流基地包括郴州、永州、衡阳、常德、益阳、石门、邵阳和醴陵。

(二)网络式发展阶段

到2020年以后,湖南省将形成三纵三横的田字形开发格局,由目前的点轴式开发上升到网络式开发。这样的空间开发系统并非封闭而是开放的,内部具有高密度的流通传导,与外界保持高效率的经济商务联系。

“十二五”期间,湖南应集中力量建设好上昆快速铁路、衡茶吉(衡阳—井冈山段)、湘桂复线(衡阳—柳州段)、杭长昆客运专线(杭州—长沙—昆明)、黔张常(黔江—张家界—常德)、怀邵衡(怀化—邵阳—衡阳)、荆岳(荆州—岳阳)、渝怀复线(重庆—怀化)、石长复线(石门—长沙)及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铁路。同时,湖南还要抓紧建设厦蓉、永蓝、安邵、随岳,道贺、吉怀等高速公路,形成“五纵七横”的高速路网格局,高速公路总长度达5500公里。

五两型社会建设下的区域发展新思维

(一)开辟新的出海通道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内陆省、内陆国家同样能够建设发达的现代经济。这方面典型的案例如德国鲁尔区和中欧山国瑞士。湖南省不临海,但却能够充分利用相邻省区的港口,借助于现代化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沟通湖南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因此,抓紧拓展湖南的出海口,扩大出口和对外交流,努力提高湖南的开放度,实属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鉴于广州黄埔港和深圳盐田港运力长

期过饱和,湖南必须开辟新的出海通道。

广西防城港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主门户。更是我国加强与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所在的北部湾沿岸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区域。湛江港位于雷州半岛,以天然深水良港而称著,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也是我国南方出海的主通道。宁波港位于浙江东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举世闻名的深水良港。湖南推行“借船出海”战略,可通过湘黔一浙赣铁路以及上瑞高速扩大与宁波港的联系,通过湘桂铁路和洛湛铁路以及相关公路干线扩大与防城港和湛江港的联系。

岳阳市位于湘东北,北临长江,南扼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城区东侧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通过。岳阳位于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间,南距长沙市区仅一个半小时车程,经济区位非常优越。城陵矶港是湖南唯一的长江商港和深水良港,经济腹地广阔,潜在优势突出。为了配合岳阳石化扩建工程,北距城陵矶港区不远的松杨湖港区正在规划建设,将与城陵矶港区一道共同作为湖南省通江达海的现代化长江商港。

岳阳作为长株潭城市群和整个湖南的首位门户城市,城陵矶港口群作为湖南省对外开放的最大口岸,城市整体规模可达到120万人。岳阳市与长株潭城市群可共同构建双星型城市群,前者为门户,后者为核心。岳阳市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发展大进大出型加工制造业、大火电、大石化、大造纸等。

(二)实现行政区划体制创新

湖南现行行政区划沿袭多年,开始实施时无疑是适宜的,也经受了长时期的考验。但问题在于,这些年来湖南省整体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行政区划自然也要与时俱进。现行行政区划不改革,就会越来越深刻地制约本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国家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的背景下,湖南省行政区划改革应当遵循以下思路:一是强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规模大的,综合实力强的,可多带动一些区域。需要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地位,实施中心城区与边缘组团共同繁荣的发展战略。二是强调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辐射作用。这些年来湖南修建了大量高速公路和铁路,各地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行政区划也要作出相应调整。三是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相对独立性。配合国家、湖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以及流域综合治理,并考虑到今后生态补偿政策的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要与自然地理单元充分衔接。

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湖南省可形成长株潭、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四大发展板块。长株潭板块作为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发展轴心,也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洞庭湖板块包括湖南省洞庭湖区,岳阳、益阳、常德三个中心城市呈三足鼎立之势,岳阳更作为开放门户。大湘西板块以怀化为核心,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同时还要切实保护好自身的生态环境。大湘南板块主要面向华南搞好开放开发,衡阳、郴州、永州三个中心城市呈三足鼎立之势,衡阳更是作为湘中南的发展轴心。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给湖南发展带来了的新机遇,因此,湖南要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带动下,形成构筑湖南发展的核心——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强调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中心城市发展,拓展湖南空间开发系统,开辟新的出海通道,实现行政区划体制创新等新思路。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湖南省建设
爱上写信的大树
党的100年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