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花遍野春正浓

2009-09-24

延河 2009年8期
关键词:神木散文文学

王 静

神木,一块神奇的土地。它不只蕴藏着绵延百里、富甲千年的丰富资源,更有勇毅卫国的杨门家族千古留名。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黄土高原,在旷远的高天之下,大气、激情地突动着强健而抒情的脉搏。新时期以来,因煤而富的神木,文化事业也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向前推进,而文学创作更是异军突起,以一派勃勃生机,成为榆林乃至陕西文坛一支功力扎实、底气十足的中坚劲旅。

神木县创作队伍质量齐整,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作者都锐气十足,没有断代现象。以塞北、刘志成、闫秀娟、单振国、肖峰、北城、李莱栓、黄浩、韩万胜、梦野、薛立娥、乔明芳为主要代表的神木作家群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华散文》、《散文选刊》、《小说选刊》、《人民日报》等国家及省级重要文学报刊接连不断地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各类作品并获奖;相继出版和发表长篇小说12部、散文集15册、诗集13册、报告文学8册;创办文学报刊10余种。在举世滔滔皆言利的今天,神木的文学氛围竟愈来愈浓厚,有如此多不计名利、甘耐寂寞的文学人才涌现出来,作品的深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引起不少人的啧喷赞叹。

县委、县政府撑起一片蓝天

神木曾是国家级特困县之一。但随着神府煤田的发现和开发,神木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在短短数十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已跃升为全国百强县、陕西第一县。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号角声,神木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建设文化大县的奋斗目标,并将其落实在行动上。2003年,神木县率先在榆林市成立了县级文联,使神木县的文学艺术人才有了自己的“家”:2005年,一本以文学艺术作品为主、兼顾其它文化文本的杂志《神木》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创刊。由塞北担任主编的《神木》杂志,注重精品意识、大众意识、文化意识,不断改进和提高办刊质量,到2006年下半年,即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到2007年,又由内文黑白印刷改为全彩印刷,使印刷和内容质量基本达到了全国县级一流杂志的水平。

现任县委书记郭宝成、县长雷正西对神木县文学事业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他们不但在经费上大力支持,而且亲自为《神木》杂志供稿。郭宝成书记先后为《神木》杂志撰写诗歌20余首。2006年,他的两首古体诗在《诗刊》发表,标志着他的古体诗创作具备了相当的水准。雷正西县长的散文也很到位,他的散文作品曾在各级报刊发表,并被收入《绥德文库》。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神木的文学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如今有“神韵”、“心雨”、“馨声”、“新叶”、“青苗”、“沙泉”、“杏雨”、“慧泉”等文学社团10余个,文学工作者及爱好者达数千人之众。

2008年,为了解除生活困难的文学创作骨干的后顾之忧,神木文联开始试行《有特殊困难的文学骨干生活补贴制度》,为5位文学骨干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500元。《神木县文学艺术成果奖励办法》也同时出台。2008年,为在省级以上展发文学艺术作品的作者发放奖金7万余元。这些举措都在全国先行一步,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赞誉。

健康氛围吸引众多人才

神木文学的领军人物塞北,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协青年文学委员会委员、榆林市作协副主席、神木县文联主席。

塞北于1962年10月生于神木县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出版各类文学专集8册,发表200余万字,获奖50余次。他是一个多面手,他的中篇小说《魏延悲歌》在《草原》发表后,夺得该年度《草原》文学奖;散文《喊山》、《向日葵》、《陕北自深情》等被《中国西部散文精选》、《陕西百年百家文艺经典》等多种选本收录,诗歌《陕北结构层》、《思念远方》、《历史》等被《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青春诗历》、《中国西部诗歌选》等选本收录;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绿色丰碑》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他创作的10集电视专题片《陕北是个好地方》曾在多家电视台热播。

1989年,时任县文化馆干部的塞北会同王振兴、李艾平等一批文学骨干,创建起了“神木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坚持每年搞数次大型活动,如“榆林地区散文大赛”、“红碱淖文学笔会”等,不定期地举行本县作者作品研讨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吸引了一大批文学人才。

从那时起到现在,神木县一直保持着健康向上的文学氛围,文学圈里的人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深受其他地方文友们的羡慕。

神木的文学圈子能够保持近20年的健康发展,是一件很不容易办到的事情。人们不但在文学上互相勉励,而且在生活上也相互扶持。青年农民作家北城,原本在内蒙古靠在建筑工地打临工度日,贫困潦倒。神木的文友们将他召回神木,凑钱为他租赁房屋,扶助他办起了文学培训班。北城谈了对象,众文友又你一千、他两千地借钱给他,并帮他把喜事办得圆圆满满。坚持不让任何人因为写作而贫困潦倒,是神木文学工作者的共识,因此,神木至今没有特别贫困的文学作者。

良性竞争赢得硕果累累

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话在神木却并不应验。

在神木,一个作者发表了文章,或是出版了书,大家都会由衷地祝贺,认真阅读其文,以各种形式进行反馈,好的地方肯定,不好的地方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以期精益求精。被批评者也能诚恳接受,认真反思,不以发表为最后结果,而是一改再改,终成上品。譬如刘志成的散文《怀念红狐》、《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北城的散文《浪迹飞云山》、《奠祭初恋》等,就是经多次修改后终被《中华散文》等发表并引起反响的。

在这样的良性竞争状态下,神木的作家群进步很快,佳作迭出。

在小说创作上,继塞北的《魏延悲歌》之后,2008年新春伊始,就有70后青年作家苗雨田的长篇小说《红柳林·蓝柳林》在安徽《长篇小说·海外版》第1期发表,紧接着,单振国的中篇小说《一样的月光》在《安徽文学·长篇小说》2008年第4期发表,长篇小说《爱的另一只眼睛》在《长篇小说·海外版》2008年第2期发表。单振国的短篇小说《红日熔金的秋天》、《母狼》、《一片苦心》等在省级报刊发表后,分别被《小小说选刊》、《传奇小说选刊》等处选载。农民作家凯拓,靠着在县城卖豆腐积累的一点钱,一头钻进神木南部栏杆堡镇山庄沟村“闭关”数年,连续写出了《八月红》、《红尘》等3部长篇小说,直写得眼睛患病,甚至得了中风症,也不肯放弃。2008年,经省作协推荐,他的短篇小说《何家阳湾》被选入由中央六部委“扶持百位农民作家百部作品”第一辑,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散文创作方面,70后青年作家刘志成、北城充满激情,势头正旺。2005年与2006年,刘志成散文两度登上《散文选

刊》“全国散文排行榜”,散文《怀念红狐》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这位至今在内蒙古打工的青年作家,曾连续获得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两项权威大奖。北城的《浪迹飞云山》、《朝拜乌拉寺》等多篇散文在《中华散文》、《草原》等处发表,并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中国西部散文诗百家》、《中国西部散文地图》等书,评论《大西北的岩石与鹰》被收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黄浩的散文《草原绝唱》、女作家乔明芳的散文《怀念一座城市》、闰秀娟的散文《感谢骆驼》在《草原》发表后,分别获得2005、2006年度《草原》文学奖,黄浩的散文《高原的春》获得中国散文学会、《散文选刊》“2007年度中国百篇散文奖”,显示出了应有的实力。

神木的诗歌创作紧贴大地的脉搏,与现实息息相关,真诚而热烈地传递着生命的信息,表达着心灵的困惑和希望。女诗人闫秀娟的诗歌,无疑是整个榆林诗歌的焦点和亮点。她的《布鞋》、《认识一头牛》在《诗刊》2006年第3期发表后,即引起诗坛的注意,先后在《诗刊》“新星四人行”、“女诗人专号”等重点栏目连续推出,至今在《诗刊》、《诗潮》、《星星》、《绿风》、《扬子江诗刊》及其它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100余首。白亮的诗曾入选《中国新诗人千家》、《2004年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2006年,他的诗集《守望家园》出版后,国信集团董事长赵云龙在榆林参加慈善活动时,偶然看到白亮的诗集,并被其中《羊说》等诗歌感动,遂聘白亮为诗歌顾问,年薪10万元,并为其员工举行诗歌创作与欣赏讲座,以激发创业精神,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梦野、北城、肖峰、李莱栓、韩万胜、破破均有大量的诗歌作品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

2006年春,神木县编辑出版了《神木文艺丛书·文学卷》(四册),在首发式上,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草原》杂志主编尚贵荣说:“在陕北的一个县,看到了这么多重量级的作家和作品,我感到非常震惊。”

回顾近年来神木的文学创作,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收获和希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神木的作家们团结一致,甘于清贫和寂寞,虔诚与执著地坚守着文学这一方美丽的原野。这种和谐发展的氛围,这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努力,带给人的思索是深远的。神木的文学创作成就,已成为了一张宣传展示神木的有说服力的名片,而神木文学的未来也必将蔚然成林,绿遍全国。

责任编辑寇挥

猜你喜欢

神木散文文学
神木有石峁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神木”倒了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运河边的“神木”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