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9-09-22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虚拟环境媒介素养

陈 涵 罗 梦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低的现状,展望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未来,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必需的教育,应当开始于小学阶段,而在大学阶段深入开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信息传播正负两方面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 媒介素养;虚拟环境;媒介批评

美国著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在其1995年出版的著作《媒介素养》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我们通过知识结构来构建我们的方法。而要构建知识结构则需要工具和原始资料,工具是我们的技巧,原始资料则是来自媒介和现实世界的信息。主动采用指我们不但知晓信息,而且还会和信息主动交流。”

一、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刚刚起步,还未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与此相对的是,大众媒体带来的流行文化和新兴价值观在我国几乎无处不在,其中相当一部分有悖于传统文化和正统观念,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原有的高雅性和本真性,文化一经媒体传播,就会滋生低俗枝蔓。可见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水平低,而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也不如人意。

1、还未形成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

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不深入,还停留在对外国相关理论的梳理和介绍上,研究尚未取得质的飞跃,尽管有学者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但真正结合我国公民媒介素养状况而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还很少。

2、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普及,成为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尽管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与媒介素养教育有关的课程,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媒介。但总体而言,相关教育一般开始于大学阶段,且普及率不高,只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学校园开设。据调查,当前公民开始接触媒介的年龄一般开始在7岁左右,即小学年龄段,到大学年龄段已经与媒介接触了10多年,业已形成自身的媒介使用习惯,大学才开展相关教育对他们思维中已经成形的根深蒂固的媒介观冲击力不会很大。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则几乎没有媒介素养教育,即使有,也是以公选课的形式出现而成为可有可无的教育。

3、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

目前有关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主观评述的水平上。即对定义和内涵的界定,意义的阐述,以及价值观的评判上,而基于定量调查的、能够对受众媒介素养状况进行科学把握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缺乏确实数据的统计,很难对公民的整体媒介素养有精确的把握从而提出有见地和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与展望

笔者认为,鉴于当前形势,媒介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应该有整体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在小学阶段开始,而在大学阶段深入开展。在这样一个大众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让孩子们与之隔绝是不可能的,而由媒介传播的负效应所引发的儿童早熟、暴力、价值观紊乱等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为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以暴力而言,不仅成年人收看的电影电视中具有许多暴力因素,连儿童收看的动画片也存在暴力元素。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不宜作过深的理论讲解;同时在这个阶段,孩子比较依赖老师,信奉老师说的话,媒介素养教育应着眼于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使用大众媒介时“不能做什么”,“为什么”,“如果做了后果是什么”。

到了大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深入开展。在大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应当成为一门公共基础教育科,就象政治思想教育一样。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分为三大板块:一 、理解媒介,二、媒介批判,三、如何正确使用媒介。首先是一个基础板块:理解媒介。理解媒介是对媒介内容进行评价的前提。莱恩•马斯特曼在其论著《电视教学和教学媒介》中提到“在媒介教育中,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评价好坏,不在于给学生们具体的评价标准,而在于增加学生对媒介的理解——媒介是如何运作的,如何组织的,它们如何生产意义,如何再现现实,谁又将接受这种对现实的再现?”总结起来,理解媒介这一板块的主要内容应该涵盖媒介经营管理和媒介基本功能两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要受教育者明白媒介的本质:媒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桥梁,媒介通过对现实的描述、说明和解释,帮助人们构建着被意识和体验的拟态环境。人们通过这个板块的教育一方面要认识到媒介的重要性,认识到大众传媒所建构的信息环境已经成为公众了解现实、寻求帮助、丰富知识和休闲娱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了媒介传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免被信息环境、虚拟环境所欺骗。同时,也要明白媒介是如何经营管理的,了解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白媒介赢利的渠道以及媒介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在基础版块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提升板块:媒介批评板块。主要内容是对新闻媒介、媒介从业者以及媒介产品进行批评。应该涉及以下内容:怎样更为客观地把握新闻评判的标准?判断新闻媒介质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看待大众文化?公民应该具备哪些媒介修养?目的是要受教育者在目前“媒介表扬”和商业化炒作大行其道的时代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相比起新闻学专业的媒介批评课程,媒介素养教育里的这一板块应该淡化理论方面的内容,而以剖析当下媒介传播的不良现象为主,如报纸杂志化、电视庸俗化、网络色情化,人们对新闻媒介的“俗化”和滥用权利等现象,并解析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通过实例举证引导人们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分析传媒信息;提高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解读传媒信息后面的意识形态。最后一个板块建立在前两个板块的基础上,也是大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即怎样成为媒体积极的使用者。这一板块的内容应该涉及到如何利用媒体提升自我,如何鉴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应对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通过这一板块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理性的受众,以促进自我的发展。此外,各个板块的教育都应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块,实践课可以模拟现实,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真正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总体而言,大学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远远超过中小学阶段的媒介教育。

总而言之,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可以用积极地心态对待信息传播的缺憾。正如詹姆斯•波特在《媒介素养》一书中所说:“传播对人类的影响就像气候一样无时不在,有时使人颤抖,有时使人浑身湿褥,有时还会使人灼热无比。”然而,人们面对天气并非束手无策。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的人面对媒体的影响,也能像带雨伞、涂防晒霜一样来控制不同信息对个人的影响程度,也能像拥抱阳光一样积极地拥抱媒体信息。“媒介素养教育不是一个课堂目标而是一个终生的过程,既关乎现在也牵扯未来。”

【参考文献】

[1] 黄旦,郭丽华.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现代传播,2008.03.

[2] 雷蒙德•威廉斯著.吴松江,张文定译.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 曾鸿.卡通暴力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现代传播,2008.03.

[4] 杨光.中国城市居民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网页,http://www.cuc.edu.cn/icc/web/gjxw/gxjt-zk4.htm.

[5] 王灿发.浅谈我国两岸三地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6] 刘伟国.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难点分析.新闻界.2005.1.

【作者简介】

陈涵(1982-)女,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助教.

罗梦(1981-)女,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虚拟环境媒介素养
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库
动画广告设计中虚拟环境的构建方法与运用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虚拟环境下网络安全实验系统的构建问题探析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