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

2009-09-22刘雨菲

中小学校长 2009年8期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学习

刘雨菲

[摘要]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期过渡到儿童期的过渡阶段,是影响儿童以后学习行为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转折时期中,由于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因素的改变,儿童会呈现出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以及本人多年来从事一年级教学的经验,分析一年级新生在学习适应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对策

一年级新生大部分是6、7岁,正处于幼儿末期向儿童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因素的改变,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一年级上学期正是这个转折时期的重要阶段,有的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这些变化,有的则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能适应其中的变化。如果儿童能在这段时间内适应学校生活,明确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对以后的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一年级新生学习情况写照

1、学习动机

据观察,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在家长及老师的引导下,已经渐渐能够为了好分数,或者是为了得到表扬或者奖励,不落人后而进行学习。一部分学生在刚开始的一两个星期还没有很具体的学习动机,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教育下,渐渐开始形成学习动机;极个别一年级新生由于缺乏家庭的有效指导,或者思维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在一个学期的辅导后,还没有形成任何的学习动机。

2、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环境与课程都与幼儿园的不一样,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对于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课程非常好奇:在认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的驱使下,在课前的10到15分钟能够集中注意力,但是由于他们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大部分学生在新事物刺激期过后,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了。另一方面,直观的教学内容和多元的刺激,如实物教学、多媒体、游戏和简单的活动、生动的情景教学等,都能够提升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态度

(1)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新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正视自己的学习,表现出积极上进的态度:另一部分渐渐树立起学习目标的新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之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开始对周围的同学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极个别未能形成学习目标的学生,会根据学习的内容,表现出时好时坏的学习态度,如果该部分内容是他感兴趣的,他能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是他感到乏味的内容,他可能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漫不经心的行为,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2)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在刚入学的头几个星期,对父母和老师比较依赖,他们希望家长能天天及时接送他们,并且主动向家长讲述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在学习的时候,一年级新生都对老师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也有亲近老师的意愿,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模范,会无意识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许多事情都会问老师,把老师当成是一个权威,有盲目地向师性。

(3)由于环境的转变,陌生的环境让许多一年级的新生都有许多地方的不适应,有的学生因为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产生害怕的情绪,不敢上学,来到学校之后大哭大闹。有的会产生厌学情绪,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如身体不舒服、害怕新同学、害怕老师等而拒绝上学。

4、学习方法及习惯

由于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和正规的学习训练,导致他们在进入小学之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明确学习目标的新生,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读书、写字的姿势,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等;自我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也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部分学生会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掌握学习技能会相对落后,必须在老师及家长的监督之下完成,因而可能会影响日后的学习进度。

二、个案写真

强强已经请了四天的假了,看着强强空空的座位,我决定放学后去强强家看看。刚上课不久,强强被他爸爸拉着来到了教室门口。“你给我进去上课!”满脸怒容的爸爸拼命要把强强往教室里塞,而强强却一手拼命扳住门框,一手捂着肚子,哭着不肯进教室。为了不影响上课,我让强强和他爸爸先到办公室里坐坐。

下课后,我连忙回到办公室,强强爸爸不等我开口就开始告状了“这孩子真不像话每天上学前就说肚子痛,可每次带他到医院,医生都说没病,蛔虫药也吃过了,还说肚子痛。前两天想想他肚子痛就让他在家里休息,结果我一离开家,他就活蹦乱跳的了,我看他是在说谎!哎!我看我是管不好了,我没有办法了,只有交给你们老师来管了。”强强爸爸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可想而知是气到了极点。

听了强强爸爸的一番话,更证实了我原先的猜测,于是,我有了“对付”强强的主意。我笑眯眯地走到强强面前,他紧皱着眉头,脸上满是泪痕,还不住地抽噎着,右手则始终捂着肚子,一副痛苦的样子。我弯下腰轻轻地问:“强强,肚子痛吗?”“嗯!”他抬起水汪汪的大眼睛楚楚可怜地看着我,使劲点了点头。“哦!肚子痛的确很难受哦!告诉老师是哪儿痛,好吗?”“这里这里。”强强先是用手点了点上腹,迟疑了一下又点了点下腹,最后停在了肚脐眼的位置。“哦!是这里吗?”我确认了一下。“是的。”他又点了点头。“可是小朋友肚子痛是不会痛在这里的呀!到底是哪里痛,你想一想。”我认真地说。他愣了一下,把手移到了上腹“是这里。”“真的是这里吗?没有搞错?”“是的。”“强强,可医生说小朋友肚子痛只会痛下面,不会痛上面的呀?”为了求证,我只能暂且说些谎了,宁可在事后再向他解释。不料他听了我的话后,眼珠子一转,又把手移到了下腹,轻声说:“是这里。”说完就低下了头,我知道时机已到,该是戳穿他的时候了。

终于,他承认自己说了谎,原因只是不想来读书,说是同桌小朋友老打他。还有就是没读小学前,他一调皮爸爸就拿老师吓唬他:“你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来管你,一上学你就没得玩了,把你关在学校里,看你还怎么捣乱。我懒得管你,等上了学让老师管你吧!”所以他没来上学前就已经对学校和老师充满了恐惧。

为了消除他的心理障碍,我和他的同桌进行了沟通。原来他也不是故意打强强,只是每次下课强强总是一个人愁眉苦脸地坐在位子上,他拍他几下,只是希望强强能跟他一起去玩。听到这儿我依稀记起有次强强在办公室门口躲躲闪闪地往里看,由于开学工作忙我没有多加留意,现在经过询问证实,强强本来是想找我告状,由于怕老师,最终只好自己受委屈了。

后来,我背着强强做了全班小朋友的工作,尤其是他的同桌小朋友,要他们一定要友好、热情地对待强强。从

那以后,强强再没请过假,不到两个月,活泼聪明的强强就当选为小组长了。

三、解决对策

上述案例,我想有几点是值得我们一年级新生家长和老师注意的:

1、改变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在孩子上学前,家长不要把学校和老师塑造成高高在上、威严可怕的形象。相反,应该让孩子觉得学校是美丽的,老师是亲切的,同学是可爱的,成为一年级小朋友是光荣的,虽然学知识会辛苦一点,但能够学到知识是令人开心令人向往的事。这样,孩子才会以一种开放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转折。

一年级跟幼儿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幼儿园以“玩”为主,没有学业负担,而一年级开始就要以“学习”为主,新课程语文不但要学拼音,而且识字量很大,很多孩子一下子很难承受这么重的学业负担。并且学校课堂纪律要求也高,孩子很容易产生“小学没有幼儿园有趣”的想法,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如果能在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缓冲,这样,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才会相对平稳顺利。

2、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每天都接送他上学放学,够关注了。其实不然,这里说的关注,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是对他心情起伏的关注。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时留下的话总是“好好读书,听老师话”,或者“认真点,不要捣乱。”放学了会问“今天教了什么?”“今天表现好不好,老师有没有表扬你?”从这些语言可以看出,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及外部的环境(如老师的评价),而极少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然而,家长应该问的是:“孩子,今天上学你高兴吗?”如果孩子明显的不开心,则应该问:“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爸爸)好吗?”以此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以利于及时调节,而不是马上训斥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读书,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师批评你一定是你的错!记住!要听老师话!”“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哦,一定要考一百分!”这样只会让孩子关闭自己的心门,掩饰或伪装自己的情绪,最后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如逃学或借口肚子痛、头痛等来逃避上学。

3、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一年级小学生的顺利过渡。学校对小学生的要求与幼儿园对小朋友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一年级的班主任往往是由语文老师担任,一年级语文课除了前两课时的常规教育外,马上就会进入拼音字母的学习,一般学校还会在学完拼音后对学生的拼音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这无疑会给老师很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会相应的最终转移到孩子身上。也就是说,这些6、7岁的孩子刚刚还只会在幼儿园里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滑梯,一下子就要他们整堂课坐在教室里学“aoe”,学不会的还要补课!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很多孩子一下子肯定难以适应。所以一年级的教师在刚开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在纪律上过于严格,好动、坐不住是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习惯,更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不妨创设一个介于幼儿与小学生行为规范之间的模式,如在课间做些游戏,多增加一些在唱唱跳跳中来学习的内容等,慢慢地加以引导,避免孩子因反感或不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而厌学。

4、从细节人手,防微杜渐

在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成人认为是微不足道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讲却是天样大的。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如果老师不及时予以重视,不能及时帮学生解决,这个小问题可能一直困扰着学生的整个生活。如某班有一个学生,因为与同桌的相处得不好,同桌常常会拦着他,不让他进入自己的座位,甚至还让他爬过桌子才可以进入座位。当时,同学们向老师反映,老师以为是偶然现象,没有及时解决,以至于在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小孩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不肯上学。因此,老师应多一个“小心眼”,多留意身边的孩子,多一个角度为孩子们思考问题,及早解决问题,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度过“难关”,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生活中。

5、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生活是孩子生活的核心。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引导是帮助孩子们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一环。家长应当对这个过渡时期予以重视,从心理上辅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关怀、帮助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明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上课的时候,孩子的反常表现不会特别明显,最多就是听课不专心、发呆或做小动作,只有在下课的时候,才是孩子最真实的自我的展现,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不合群,有的孩子动不动就哭,特委屈的样子,还有的孩子就像强强一样一会儿肚子痛,一会儿头痛,甚至紧张就拉肚子。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孩子的这些反常表现,才能及时给予帮助,及时反馈给家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角度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心态,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们适应学校生活,让孩子们顺利进入到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学习状态中。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江苏省新沂市新店镇陶研会办事处教师)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一年级新生学习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