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思考

2009-09-19徐俊丽

关键词:旅游发展

徐俊丽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思考了我国目前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市场前景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

1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具体来讲,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①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②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经济和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③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④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些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较差等;⑤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2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前景分析

乡村旅游是指以当地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庭院、经济作物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等资源为特色和依托,以为游客提供游憩、休闲、参与、娱乐活动等服务为经营手段的一种旅游产品。它具有乡土性、原生性、可参与性、文化性、体验强等特征。正因为如此,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且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乡村旅游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的宏观政策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则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也是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

最后,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纯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环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地方基础服务设施的改善、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增强农民市场意识和转变观念、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促进城乡经济交流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3在我国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开发乡村旅游,鼓励农民依托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应当同时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具特色的乡村风光和人文资源。在我国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对如何解决诸多的矛盾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制定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把握:

3.1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首先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承载能力和社会承载力,预测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成本,进行生态监测,使之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最终建立“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可持续经营模式。其次,要使乡村的生态环境能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发挥正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只有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经济投入,才能使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在旅游发展中得到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3.2乡村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乡村旅游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开发的价值导向上就一定要加强乡村旅游地居民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激发起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信感,不能因为它与城市文化反差太大而极力地去摒弃它。相反,更应保持其特有的乡村特色来吸引城市的游客。其次要对游客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使游客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再次要把握好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度”和“范围”,要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和谐统一为原则,在充分尊重当地人文资源的独特性和不断挖掘其人文内涵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使游客享受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文资源在乡村旅游活动中达到可持续发展。

3.3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是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以高质量的乡村生态环境获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能以牺牲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以短期的粗放经营行为来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要把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具体运用到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的活动中去,指导乡村旅游的产、供、销活动,并通过有效的规划、管理、制度建设等措施,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享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4正确把握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过去十几年间,围绕大都市周边自发形成了一个旅游业的分支产业——乡村旅游(过去叫做“观光农业”)。在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政府直接介入的案例很少。正是政府极少干预,乡村旅游产品随着市场的演替自生自灭,广州、杭州周边几个过去叫得非常响的乡村旅游产品已经烟消云散。

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是行不通的,毕竟,政府财政要保障社会公平,不然,对于没有条件开发旅游的乡村就是一种不公平:忽视政府的作用,或者说政府不去主动介入,放任自流的做法也是政府的一种失职行为。因此,应当处理好市场运作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旅游业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国内外发展旅游的实践表明,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特殊产业类型。而近年来,杭州、成都等地乡村旅游的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同样离不开政府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具体讲,一是促进思想认识上的统一,调动包括农民、村委、乡镇发展积极性;二是抓好典型,以点带面。通过评比、召开现场会等手段推进科学发展。三是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倾斜,引导农户和经营者投资旅游业。四是加强监管。通过推广相关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制定规划规范产品开发方向,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五是科学指导。农户搞旅游,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着很大的风险。为降低这种风险,政府要主动召集相关专家借智借脑,对农户进行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4结束语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创造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和乡村的社会和谐,而不应引发更大的经济差异和社会冲突。乡村旅游是个十分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还会引发更多经济社会的问题,因此这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