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09-09-08张永坤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感课外阅读读书

张永坤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解释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教师应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阅读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充分锻炼他们的才华。正如作家肖复兴所言:“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笔者的做法是:

一、教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读书习惯的养成要靠积极鼓励、积极评价,而不是硬性规定。越是硬性规定越会使学生厌烦,要给学生自主读书的天地,体验自由读书的快乐。老师要做的工作是给他们创造读书的环境,比如,利用图书馆、建立图书角,开辟自由读书时间;利用评价等手段,积极鼓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学写读书笔记,交流心得体会等。读书多了,阅读习惯就逐步养成了,阅读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学习中畏难情绪,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适当借助表演,增进课堂趣味性

表演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内容,增加运用学过的词句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许多课文如果只单纯地口头分析,学生容易感到乏味,不利于学习。教学中教师要由讲解员变为导演,让学习好的学生演主角,学习差的学生演配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2.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些意见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就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热烈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正面引导,使学生在争论中获取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三、重视朗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因此,要想提高朗读质量,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明确朗读细则,搞好朗读评价,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小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就阅读教学来说,适合采用朗读、诵读以及背诵等方式,这一学段要求学生“会”朗读外,还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的朗读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如师生范读、领读、轮读、分角色读等。以读为主线,重整体感悟,重语感的培养。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语感逐渐丰富了。学生读到“金色的田野”,就感到了丰收的喜悦;读到“春雨沙沙”就感到心田滋润,读到“一片新绿”就会感到希望与生机。这就是语感。当然,我们所说的语感是对低年级孩子而言。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时,要较多地给予扶持,较多地安排朗读时间,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自读,教师泛读,特别难读的句子,老师可领读。范读、小老师领读、跟录音读,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有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

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四、搜集名言,鼓舞学生的阅读热情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比如双休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在书山中采撷的兴趣。每到星期一早自修,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书善犹药也!” “书是我最初的故乡。”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如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中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难经历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

五、建构多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六、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猜你喜欢

语感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