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2009-09-08王宝友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成功审美集体

王宝友

摘要: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种模拟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交友、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以及集体观念。

关键词:审美;成功;集体

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既会影响教学质量,又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小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日后成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而同时出现。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在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家长就替代了他们,觉得他们只用学习或做一些小事情,岂不知大事情是由小事情积累起来的,真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更甚者做某事失败时,就不敢面对现实,不是想办法去克服、去扭转、去改正,而是一味地放弃,或心灰意冷,或一蹶不振,或自暴自弃,总之想逃避。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中长跑等,在跑的过程中不小心岔气了,不能因落后了就不跑了,应继续往前跑,过后我们再把腹痛原因及处理办法或极点(第二次呼吸)进行仔细揣摩,这样成绩自然上去了。

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小游戏、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验体育实践后的“成功感”和“收获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体育审美教育作为与美育结合的产物,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活动,因而往往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体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示范性的教育活动,它总是通过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教育媒介去诱发和感染受教者。如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示范动作等都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体育审美教育是体育中的美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审美充分激发人的美感使之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审美满足。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美感人。以美动人的教育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性情得到陶冶。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深刻了解体育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掌握其主要原则和特点,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偏颇,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善于与他人共同合作。因而,在某种条件下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体育教学在培养现代人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由于小学生特定的心理、生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他们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如在跳高时,在面对一个新的高度,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他们的心态立即显露出来。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学生才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喜欢体育运动,才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才能表现出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将有利于他们成功地踏入社会,成功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种模拟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责任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谊。

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成功审美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警犬集体过生日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