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9-09-07汪永萍贾金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农业

汪永萍 贾金英

提要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现代农业经济中一个新的增长点。面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开发热潮,针对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的问题及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主张。

关键词: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农业发展之路,在发达国家发展较早,最早兴起于19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我国农业旅游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兴起的,但是这一新兴旅游项目极大地激起了“三方热情与一方兴趣”,即房地产的投资热情、农村盼开发的热情、旅游企业的经营热情以及城市旅游者的参与兴趣。而且许多的农业旅游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不论是农业旅游的项目还是在各地的发展都极不平衡,其旅游产品的经营模式还在探索,发展模式还不够丰富,发展速度与旅游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如今农业旅游的开发热潮,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

一、我国农业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一)旅游景点数量增长过快,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我国农业旅游的开发是在国内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增加、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旅游需要日益增长的刺激下,迅速在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大都市的边缘地带自发兴起的。但是,由于兴办者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与研究,旅游主题、市场供求关系都不太明确,加上不少人认为开发农业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大好事,农业旅游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看自然环境条件和基础,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全国农业旅游景点在数量上增长很快,但在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有的地区没有把农业旅游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其发展,很多景点的投资者是当地的居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能作为“摇钱树”,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获利。目前,许多地方火爆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旅游,而是拿农业做旅游。如建民俗旅游景点、建现代农业园区等,景点雷同,形式单一,投资者或经营者是靠门票而不是靠农产品和旅游服务实现效益,所以就导致不注重项目开发与后期投入,服务内容与水平低下。

(二)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缺乏有效管理。农业资源的涵盖面比较广,分别隶属于农业、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后形成的产品与旅游管理部门密切相关,但由于我国旅游区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加上利益上的纠葛,致使农业旅游在开发管理上陷入了无序状态。而到目前为止,国家既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法律规章,从中央到地方也没有建立一元化的管理体制,没有明确授权某个部门来履行管理职能,从而在一些地区,政出多门,使得投资商、开发商、经营商无所适从,要么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管理者,放任自流,出现了管理“真空”,导致了开发、管理、服务等许多问题。

(三)农业旅游资源在开发中缺乏全面规划,保护不足,甚至有破坏。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旅游和农业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些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点,尤其是“农家乐”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布局分散,加上管理不到位,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景观效果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些农村地区通过开发旅游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后,却又出现了只顾经济效益,不顾资源保护的现象,使当地原有资源被破坏,原有的特色与魅力大为削弱。

此外,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得一些地方农业旅游的景点一哄而上,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雷同,缺乏吸引力。

(四)存在农业旅游“投入低,效益高”的认识误区,开发过热且效益较差。全国农业旅游掀起开发热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开发农业旅游“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甚至大肆鼓吹之,以至于一些地区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倾向。事实上,我国农业旅游的主要客源是大都市里有钱又有闲的城市群体。到2008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0%,与西方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有很大差距,更何况在我国,许多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自己或上一辈就来自农村,对乡村生活并不陌生,到乡村旅游的愿望就较弱。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并不高,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3,876元,2008年上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近1,000元/人,又因通货膨胀,导致许多农业旅游经营单位收益不佳。一些地区的“农家乐”发展过多过快,客源严重不足,即使两正餐一早餐加住宿和娱乐,收30~40元/人天,年均床位出租率也不过20%左右,其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可见,农业旅游并不完全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活动。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似的大搞农业旅游开发的时机是否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管理部门和开发商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

(一)完善农业旅游法制建设。首先,应当制定有关农业资源旅游开发方面的全国性规章,明确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管理部门及其职责,使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尽快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农业旅游园区的评价标准,防止鱼目混珠,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第三,健全监督机制,制定相关条文、规章,加强对农民家庭旅馆的管理、服务质量的监督等。

(二)整合管理职能,建立农业旅游一元化行政管理体制。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盲目无序,浅层次开发、粗放经营的状态,关键原因在于政出多门的分散式管理体制。近几年来的管理实践证明,再继续延续现在的分散管理体制是极不利于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良性发展的。应从中央到地方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章的规定,将目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农业资源旅游管理职能集中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手中,凡涉及到农业资源开发和经营方面的活动,首先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规划、设计、论证和经营申请进行审查认可后,再由其他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办理相关证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整合资源、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健康发展的目的,实现“园区化”发展。

(三)实行限小扶大的农业旅游管理方针。全面农业旅游园区的“小、散、弱、差”是近年来我国农业旅游区的典型特征,尤其是许多地区的“农家乐”数量多、单体规模小、配套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没保障,对旅游市场秩序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要使我国的农业旅游开发上档次、独具特色和品位,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能充分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体验参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心理需要,必须逐步限制规模小、产品单一、服务无保障的农业旅游经营者进入市场,扶持具有较大规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可靠的农业旅游园区。从长远来看,农业旅游的发展的主导方向应当是园区化。如果一个农业旅游园区能够形成与接待游客量相宜、分区比例适当的田园风光观赏、农艺示范、娱乐休闲和农副产品销售等功能区,就能够有效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极大地刺激游客的消费热情,提高消费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旅游项目。各地政府应对本地区有条件搞农业旅游的项目在市场功能条件、资源优势与产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明确开发重点,搞好配套设施,使旅游与农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对纳入开发的庄园与景点,不仅要从产品角度来安排生产和销售,同时要进行园林设计,从优化、美化生态来布置设施,前期项目,一般应选择大中城市周围,也可利用现有人力、地、貌景观的景点,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农业的作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要“天女散花,零星分布”。

(五)注意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定位。在农业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过分依赖人工营造手段的倾向,大兴土木,开发内容城市化,使农业旅游失去了“农业特色”。实际上,农业旅游的吸引力正在于农业和农村资源中那种不同于城市特点和人工雕琢特征的自然特色,其文化内涵应定位于真正充满自然生机的田园风光和有着浓厚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应充分利用和突出农业自然特色及其原始、淳朴的自然美和特定民俗风情的人文美。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林.旅游农业[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赵春雷.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1.11.

[3]姚昆遗.发展农业旅游略议[J].旅游科学,2005.4.

[4]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5.

[5]黄郁成等.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旅游学刊,2003.2.

[6]杜江等.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

[7]梁明珠.观光农业旅游开发问题探讨[J].暨南学报,1999.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