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09-09-05

关键词:毛泽东启示思想政治教育

林 海

摘要: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是一种强调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由、尊严、潜能和价值,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自主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思想。归纳梳理、深刻反思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对于教育者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本质和方向。培养大批充满活力、有个性、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价值。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者要有强烈的发展学生个性的使命感、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承认并研究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毛泽东;个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Ii01(2009)02-0012-06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并非专门教育家。虽然他没有系统地就个性教育问题专门进行系统的论述,但他一生对教育极为关注,从散见于毛泽东著作、谈话、指示中的一系列相关论述看,他对个性教育问题的看法内涵丰富、目光高远,见解极为精辟深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急需培养大批能促使社会发展进步的充满活力、有个性、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建设人才。因此,探讨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的内涵

对于“个性教育”,毛泽东从未直接明确地以定义的形式作过界定,但综观毛泽东对个性教育相关问题的论述,则不难发现,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的形成由来已久,且伴随着他本人世界观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而渐至丰满成熟,其发展脉络是一以贯之的。

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是,1964年3月毛泽东对北京铁路二中校长魏连一来信的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教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在这里,毛泽东特意给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加上了“生动活泼”、“主动”两个限制语,实际上是对他以往一贯主张“发展个性”、“解放个性”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因而可以说,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光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论为核心的个性教育思想的成熟。

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教育应当对受教育者进行个性教育,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由、尊严、潜能和价值,营造良好的培育个性的外界环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自主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造就富有个性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才。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减负松绑

毛泽东认为,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前提是“减负”。他说:“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不然他们就不高兴。”对于学生“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都要兼顾。”他大力倡导减负松绑,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培育自己的个性。如果课程庞大,课时太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书本知识上,则必限制其个性之发展。

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提出:“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1921年他又对“吾国学制和课程”进行批评:“学校的第三坏处,是钟点过多,课程过繁,终日埋头于上课,几不知上课以外还有天地,学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作他们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建国以后,毛泽东给中宣部长陆定一写信指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对于大学教育,毛泽东1965年12月于《在杭州同陈伯达等人的谈话》中强调:大学教育应当改造,上学的时间不要那么多。1968年7月22日,他在《人民日报》中明确指出:“学制要缩短。”毛泽东认为,教育不可能向学生传授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特个性方为教育之本意。这一点我们从毛泽东的教育实践中亦能体察,如毛泽东曾创办过湖南自修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他要求学制一般都较短,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

2尊重个性

毛泽东认为,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对发达个性、崇尚自我进行哲学论证,主张“个人有无上之价值,百般之价值”,“故凡有压抑个性、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他在读德国哲学家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时,写下大量批注,如“发达个性”,“崇尚个性”,“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人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谓”。在他看来,旧教育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约束了人的个性发展,因而对无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现象深恶痛绝。1920年在给罗敖阶的信中激愤地说:“讲到湖南教育,真是欲哭无泪。我于湖南教育只有两点希望:一个希望至今还存在的一班造孽的教育家死尽。这个希望是做不到的。另一个是希望学生自决,我唯一的希望在此。”他认为,学校的最大缺陷不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贼人性。人的资性各不相同,高才低能,悟解回别,学校则全不管究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人类为新生人格,不应该说谁‘管理谁,而学生无完全的人格”从而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庸儒的随俗浮沉,高才的相与裹足。”

对于党员干部教育,毛泽东亦十分重视尊重个体的个性。他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得很清楚,他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这里我记起龚自珍写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我们党内,我想这样讲:‘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使我们的党员成了纸糊泥塑的人,什么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好了。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只要他服从党纲、党章、党的决议,在这个大原则下,大家发挥能力就行了。讲清楚这一点,对于党的进步,对于全体党员积极性的发挥是会有好处的。”

3慎待考试

毛泽东自小就对“学校分数奖励之虚荣,尤所鄙弃”。在毛泽东看来,课程“密如牛毛”的根本原因在于考试制度。他对应试教育下教育压制人个性发展的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力主改革考试制度。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多次对新中国的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状况提出批评。1964年他在一次谈话中指出:“现在的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实行突然袭击,题出的很奇怪,使学生难以捉摸,还是考八股文章的办法,这种做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整个

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五分。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他甚至提出,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对《红楼梦》出二十个题目,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尽管毛泽东在这里提出的具体考试办法并不是对所有的课程考核都行之有效,但其中蕴含的总精神、总方向是非常科学、深刻、合理的。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毛泽东对待考试的总精神——不应被考试分数束缚手脚,而应改革考试方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自由发展其个性:考试不应提倡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应采取提供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方式;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师和考试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而缺失自我成长的个性。

4目标高远

毛泽东还把个性教育和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和培育人民群众的个性提高到冲破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文明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高度上来认识。

毛泽东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是摧残个性的,使中国人民不能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的身体也不能发展,精神也不能发展,都受到了摧残。……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要求独立!中国如果没有独立就没有个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个性,……广大群众没有清楚的、觉醒的、民主的、独立的意识,是不会被尊敬的。”因此,我们主张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任务,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1944年8月31日,毛泽东在给秦邦宪的信中说:“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后来他又指出:“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这里,毛泽东深刻阐明了个性发展和培育对于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因为个性是人的社会主体性,即个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发展状况,只有将全民族的个性教育提升到民主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层面,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才是真正抓住了毛泽东个性教育思想的实质。

二、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近百年来,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日益成为教育的基本主题,教育的个性化正成为世界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教育,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被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不是控制和约束,而是对人的个性的唤醒和尊重。人是社会的主体,“一个社会的活力最终取决于社会成员个体的活力。同样,一个党的活力最终取决于党员个人的活力。鼓吹个性解放,个性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需要。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当代中国需要新的个性解放”。因而,重视个性培育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方略,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

在个性发展正日益成为预测和衡量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尺度的今天,认真反思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对于教育者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本质和方向,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培养大批敢于冲破僵化教条、落后体制、陈腐观念束缚的建设者,促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并推动社会快速有序地进步,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价值。鉴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所起的核心主导和组织引领的根本性重要作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育者的指导都必须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从教育者的视角来探求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具体地说,这种启示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发展学生个性的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强烈意识到:个性发展的本质在于确立人的自主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使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而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社会是由具体的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体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个性是否具有活力,决定着社会发展是否具有活力。一个所有成员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和民族,必定充满勃勃生机;而一个由千人一面、个性平庸的个体组成的社会和民族,必定僵化而无活力。

当今中国需要一大批具有独特个性、完整人格的个体组成的生力军,而一个把个人的命运归附于客观环境、遇事没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的人,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因循守旧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很好地承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的。故能否积极倡导个性解放,培养大批有个性的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成功、民族能否兴盛的关键。

现今,我们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最令人痛惜的弊端,其中之一莫过于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压制和挫伤,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关注人才培养的模式化、标准化,不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标准化教育”过多强调培养继承既定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个体,忽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问题;过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合理化价值”,忽视其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目的合理化价值”。这使我们想起了龚自珍先生笔下“梅”的悲剧:“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如此树木,焉能不病?如此树人,焉能无恙?“标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我们的社会塑造了听话、服从、谦恭、克制的“大一统”群体形象,也极易造成国民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个性是一个社会和民族的财富,个性发展的程度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注重个性培育,如果忽视了个性发展这一基本要求,不仅自身将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也必将给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潜在的巨大危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了这样强烈的发展学生个性的使命感,就能自觉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个性教育的精神实质。而且,教育者自身也能随时以这种使命感鞭策自己,注意自我个性的培养,并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教育者自身良好的个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宝贵财富,它就像一把钥匙,能直接开启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2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社会规范的关系。在个性培养过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

所谓右,就是思想保守,把个性解放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把个性解放与党的原则对立起来,认为个性张扬冲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思想政治教育要纠正那种漠视甚至扼杀个人的虚假的集体主义,大大方方把个人作为历史的要求和归宿,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毛泽东曾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个性与党性的关系:“讲到个性与党性,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员是有各种不同的个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可见,党性本身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个性,个性则是在统一原则基础上的个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如果人的价值设定虚空,其实效性就会因严重脱离实际而大打折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的目标是需要的,而且永不过时,但如果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绝对对立起来,忽视其内部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关系,把群体意志凌驾于个体、自我之上,过多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的需要,则必将消解个体的存在。故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人作“出头的椽子”,并为之营造宽松包容的社会氛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论多么与众不同,都要宽容;同时要教育学生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也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包容别人一些非原则性错误。

所谓“左”,就是认为个性培养就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就是与社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弛。即毛泽东所说的“另一种个性”——“带破坏性的、个人主义的,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搞所谓标新立异。”个性培养目的不仅在于个体的完善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个体还要对社会负责,践行其社会功能。人的个性发展是同国家和社会紧密相联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的个性发展,才能使个性发展符合社会要求,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故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需要的多样性与社会现实的条件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体活动的随意性与社会生活的规范性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要让人明白:积极的个性决不是无视社会责任与义务的个性,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它是以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为底限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个性塑造不等同,社会规范与个性塑造不矛盾;个性是有思想道德的个性,思想道德是有个性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是为了促进人的个性充分正确发展的进取性思想道德,而每个人张扬个性、发挥能力为社会做贡献则是最大的思想道德。

3在承认并研究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首先,要承认并研究差异。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个性的形成首先与个体作为生物遗传特点相联系,其次与其成长的自然和社会微观环境条件相联系。因而人的个体性是独特的,它既不能被取代,也不能被复制。毛泽东说,“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这是自然的法则。”如果说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有也完全有理由说,世界上绝无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面对差异万千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努力创设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条件,把学生的差异当作资源开发出来。那么,如何开发呢?首要的前提就是研究差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大量实行班级授课制,而非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就给研究学生的差异增加不少难度。但要了解学生差异并非不可能。如苏霍姆林斯基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一生中研究过3700个学生,并给每个学生都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性格、兴趣、需要、信念等方面的具体特点,了解学生成长中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其次,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总体要求应是面向全体,适度权变。

所谓“面向全体”,就是要树立“教育面前无差生”、“每个学生都是有缺点的好人”的观念,克服“马太效应”,避免出现“好学生”备受关注、“问题学生”遭受歧视的情形,关心每一个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所谓“适度权变”,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要求个性化。其具体要求有二:其一,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灵活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三观”教育,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这一基本内容的统一要求是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基础,但这种内容和标准的确定都同时还应具有可根据学生不同个体而选择不同侧重点的发展方向的灵活性。而且,对人的思想教育、精神塑造一般有三个层次——基层,人格;中层,法纪;顶层,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个体或个体的不同年龄阶段也应有不同的发展层次的要求。其二,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能一味采用刻板的灌输式训练方法,而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个性的个体采用适宜的方法。传统的与现代的,理论的和实践的,自律的和他律的……,凡能有的放矢、用之显效的,皆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再次,要特别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强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强项(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以及自身的价值。即教育者善于利用学生的个性优势,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学生的个性优势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突破口,逐渐将其闪光点串联变成闪光片,即引导学生将优势强项的个性品质(如刻苦、诚实、善良等)迁移到其弱项的学习科目和弱势心理品质上以及整个学习和生活中,以克服其不良的个性品质(如马虎、懒惰、虚伪等),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4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毛泽东的个性教育思想中的“慎待考试”观,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体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引功能。以往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考试制度普遍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过分倚重书面考试且以一次考试定乾坤的评价方式,过分局限于教材而缺乏对综合德识素质考察的“划范围、圈重点”式的考试内容,闭卷多、开卷少和理论记忆考试多、实际分析运用能力考察少的单一考试方式等,这种考试模式片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性”和“服从性”,使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严重扭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这些考试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大都形成固定的格式,似八股之害。为此,必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大力革新,建立多视角、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和搞好书面考试改革。进

行考试改革,并非要取消考试。书面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评价方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导航器”之一,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都是需要的,只是以应试为唯一目的才必须被反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是能够甄别个体差异的、具有教育促进功能的书面考试。比如,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真正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少考一些纯记忆性的内容,多考一些与学生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可尝试不断减少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问答题,加大重理论应用的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的分量,还可增加诸如寒暑期实践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及课程小论文等。而在考试方式方面,可尝试并探索将由原来主要注重知识考核的闭卷考试转变为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主的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

其次,书面考试评价必须和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书面考试评价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生评价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过程,需要借助于其它评价方法和手段。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除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除了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还体现在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提升等方面。事实上,像价值观、情感与个性等是无法通过考试方式加以考查的,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而这些恰又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或重要方面。故书面考试评价并不能代表对学生评价的一切,它不应左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它必须和其它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性质评价)结合起来。此外,还尤其要特别注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日常非规范性评价的作用。因为当教育者有意识地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与日常教育行为结合起来,使非规范化的评价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就会最大程度地介入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种评价是书面考试评价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3]滕纯,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4]高凯、于玲,毛泽东大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张健,毛泽东的教育实践[M],杭州、北京: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许全兴,当代中国需要个性解放[J],现代哲学,2001,(1):97-101,

[1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范君]

猜你喜欢

毛泽东启示思想政治教育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