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式化”的语文课堂

2009-09-02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格式化公平班级

周 影

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之某些主观因素的难以控制,这就决定了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将是一项艰巨的事情。不过我们仍然坚信,随着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格式化”现象将会逐步得到纠正,将会最大可能地保证平等地对待平等的学生,使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笔者用如下方法阐述“格式化”的语文课堂:

一、“格式化” 不正确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潜能,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师生之

间虽然身份不同,但人格尊严相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学生观的原因,学生在校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因为“顽皮好动”,不符合教师脑中的好学生标准,经常受到教师的责罚,并限制其在校的活动自由;有的学生因学科成绩不好,拉了班级成绩的后腿,因而得不到应该享有的尊重;有的学生因特别喜爱某项活动而影响了学科成绩,受到教师的批评。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好动”的学生、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有特别爱好的学生都没有错,这不过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发展特点。但在僵硬的学生观下,这些行为都需要“修理”,教师要努力地让他们按学校的要求来行事。这样的“修理”对这部分学生的发展来说就很不公平,因为教师剥夺了他们按自己成长轨迹发展的权利。

二、新型的学生观指导教学

美国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建立伙伴合作型的师生关系,要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尊重学员的人格,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在课堂上教师要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冷落调皮的学生,更不要歧视后进的学生,要以平等、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全面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愿学、爱学、乐学的教学活动场所。师生关系影响着师生、生生课堂交往方式,也是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赋予教师角色太多的外在权威,单方面地强调教师的神圣与崇高,而淡视了学生的尊严与人格。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常常使教师忽略学生独立人格的存在,不尊重学生而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地对待学生,造成课堂教学的不公平。其实,教师原本是人而不是神。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只不过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本质上不存在贵贱,都是社会所需的职业。因此,教师理应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对待学生,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应树立一种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发展的个体,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以这种学生观看学生,坐在后排打瞌睡的那个学生,也许就是将来的爱因斯坦第二;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景色的那个学生也许就是未来的出色诗人。不管哪个学生,他们的前程是无量的,孩子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这样看待学生,教师就不会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差别对待,就不会低估那些暂时成绩落后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三、“格式化”统一的教学标准

现代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强调的是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用同一个模式,没有区别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努力程度,学生就像同一步机器,被动接受教育。而且教育者习惯用分数这一标尺来“一律对待”,这是在不平等起点上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平等,从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质上是不公平的。

四、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由于个体发展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性,而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的框架内,倘若只是向学生传授同样要求、一样难度的内容,这样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符合一部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适合另一部分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则是不公平的。因此,课堂教学要真正公平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然而,在班级授课制下,课堂要求的一致性与学生学习可能的差异性始终是一对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有效课堂组织形式就是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即将学习可能性大致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班内形成若干个分层学习小组,然后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即便是作业,也可以采取分层的方式,让优秀的学生“吃饱”、“吃好”,让暂时落后学生“跳一跳,能品尝到摘到桃子的喜悦”。另外,课堂上的组织形式也决定着师生、生生间互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公平。如师生一对一教学问答的组织形式,可能会导致两种相反的结果。一种是非自由参与式的,其他学生为听众,那么多数学生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他们的发展来说是不公平的。另一种是自由参与式的,学生都是问答的批判者、参与者,那么多数学生便会处在主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方式就较为公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师生问答式、小组式、小组集体式、全班式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以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五、“格式化”强调规矩统一

规范教育无可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试想一班中有几十位学生,缺乏一定的纪律去约束,将会是什么样子。但规矩得有个度,不能以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代价。有的学校规矩多得不得了,班里还有一条条细致严明的班规,真要是严格执行只能坐着一动不动。难怪有人说,现在当个学生比当和尚还要难。对有些学生来说,众多的规矩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喜欢把自己穿得漂亮些,可学校规定必须每天穿校服;有的女生喜欢留长发,但学校要求女生齐耳短发;有的学生没有午睡习惯,而学校规定必须趴在桌子上休息。规矩对他们的限制已影响了他们自身的成长,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六、小规模的教学法

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虽然节省师资,可以快速地传授知识,但却不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实践也进一步证明,班级规模会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而只有小型化班级才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目前,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作业批改不过来,教师就可能减少作业或减少作业批改次数,简化批改方式。班额加大,在单位工作时间里教师与每个学生的交往频率也会下降,对学生在学习与参加活动中的必要指导也会受到影响。至于对学生的个别的教育,就更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了。因此,为实现课堂教学公平,避免因班级人数太多而造成的客观上的不公平现象,就得减少班级人数,大力推行班级规模小型化。这也是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七、“格式化”单一化的评价

教育评价总是以一定价值观为基础的。由于所依据的价值观不同,人们对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等所得出的结论就有差别。如根据“听话就是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往往会把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学生评为不守纪律的学生,这对该学生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师生关系中的公平问题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上公正、无私、善良、正直等一切美好品行的生动体现。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会到公正的合理性,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这种公正能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优良的品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学生的不公正,不仅影响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会损伤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甚至严重影响到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生活使人们确信,如果幼小的孩子得不到机会恢复对善良和公正的信念,他永远也不能在自身产生人的感觉,永远也不可能体验到个人的尊严和情感。这样的被教育者进入青少年时期会变成怨恨一切的人。对他来说,生活中不存在任何神圣和高尚的东西。”

八、和谐评价成为主角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要改变过去的评价由教师一人定论,学生处于被评地位的评价形式。应构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多边的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从而直接关涉到课堂教学的公平。传统的“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教师评价,认为学生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评价普遍实行的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并把学生考试成绩同学校对教师的奖惩、评聘直接挂钩,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生。课堂的教学内容难度、教学方式都以优秀生为参照,全然不顾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显露出课堂教学的极端不公平。“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因此,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应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劳动,使教师评价体现出教师劳动“育人”的根本特点,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个体性以及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滞后性等特点来,而摒弃那种唯学生考试成绩是举的片面的教师评价方式。

课堂上如何体现人文性、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引领学生逐步感受语文的魅力,拥有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猜你喜欢

格式化公平班级
班级“无课日”
现代人守则:昏死之前请把手机格式化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格式化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