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复眩晕,警惕颈椎病

2009-09-02陈书连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源性椎动脉椎间盘

陈书连

什么是颈椎源性眩晕

颈椎源性眩晕也叫颈型眩晕,即眩晕的产生与颈部有关,通常于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猛然扭转或过度后屈颈部时易于引起,有时轻微活动也可出现,如卧床或起床时,甚或夜间翻身时均可引起。其时,患者会突然感到眩晕,甚至感到“翻心”、呕吐甚至大汗淋漓,闭目不敢动。轻者数秒即愈,重者可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

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青少年则罕见,性别上相差不多。任何职业的人均可患此病,但以颈部需经常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的职业,如会计师、缝纫工、汽车司机,或须经常注视电脑屏幕的工作者为多见。

症状发作时,可有旋转、摇晃等感觉,而且大部分眩晕的发生、发展及加重与颈部活动势改变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突然转头或颈部旋转时诱发或加重,转向某一侧易导致发作,而转向对侧则能缓解症状,有人将这种眩晕称为一过性眩晕。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产生猝倒现象。

猝倒发作前多无任何先兆,患者常处于某一体位,头颈转动时,突然感到头昏、头痛,两下肢随即发软无力跌倒在地。发作过程中无意识障碍,跌倒后可自行爬起。

颈椎病为什么会引起眩晕

最新研究结果认为颈椎病引起眩晕的机理,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了供应大脑血流的椎动脉,椎动脉变狭窄;或由于颈椎间隙异常活动(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刺激了椎动脉,椎动脉异常收缩。两种原因都会造成大脑缺血,从而导致眩晕的发作。目前认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在颈型眩晕发病中起到主要作用。

所谓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就是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发生了异常的活动。

正常椎体之间由椎间盘相连接,椎间盘相当于一个关节,允许椎体在正常范围内活动,因此人们可以转头、低头和仰头,但是不允许椎体之间不正常的过度活动。就像轴承一样,可以旋转,但是不能够上下跳动。

当椎间盘退变后或者椎间盘脱出后,椎体间的活动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像轴承的构件磨损了,轴承不但有转动还出现了摆动一样。异常活动就有可能刺激在椎体两边行走的椎动脉上的交感神经,神经兴奋后,引起椎动脉甚至大脑内的动脉,以及负责平衡感觉器官的动脉发生广泛的痉挛,从而导致脑缺血,出现一过性头晕、恶性、心慌、胸闷等一系列症状。

颈椎源性眩晕的治疗

保守治疗服用改善脑血液供应的药物,颈部制动,佩带颈托,减少椎体间的异常活动。

手术治疗虽然大部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经系统的保守治疗而获缓解或痊愈,但有以下情况者考虑手术治疗:

◆有颈性眩晕或猝倒症状,经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者;

◆经选择性椎动脉造影检查已明确椎动脉受压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者;

◆症状主要由患椎关节突移位引起,虽保守治疗缓解,但病情反复发作。患椎长期不稳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椎动脉造影、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椎动脉在横突孔部因骨赘等因素受压而导致明显的供血障碍且症状严重者;

◆椎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椎动脉近侧部由于解剖异常导致椎动脉明显行曲、血流受阻且症状严重者。

手术治疗的机理是解除颈髓的致压因素,恢复颈椎周围韧带张力,稳定受累椎体,避免对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改善大脑血液供应。

尽管颈性眩晕发生机制与手术治疗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根据大量眩晕性颈椎病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观察。目前认为颈性眩晕症状的产生大多不是由于单一椎动脉受压所致,而解除颈髓的致压因素,恢复颈椎周围韧带张力,稳定受累椎体,行前路减压、椎间盘摘除等对此类型颈椎病,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源性椎动脉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