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孩子遭遇缺铁性贫血

2009-09-02李连岗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含铁补铁铁剂

李连岗

当孩子遭遇缺铁性贫血时,家长往往会提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它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怎么办?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从医学概念来讲,小儿缺铁性贫血是指小儿体内贮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高达30%,由于该病对小儿体格和智力发育有较大影响,目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铁的需要量大,容易缺乏小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如正常婴儿5个月大时,体重可增加1倍,1岁时体重可增加3倍。而体重每增加1公斤,体内需增加铁质35~45毫克,特别在婴儿4~5个月后,更需要加大食物中铁的供给。

体内贮铁不足胎儿在母体妊娠的最后3个月,由母体获取的铁最多,足月新生儿体内可贮存铁250~300毫克,以满足其生后4~5个月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早产儿、双胎、宫内失血和母亲摄入减少性妊娠贫血均可造成胎儿贮铁减少,在生后3~4月时即可出现贫血。

饮食中摄入铁不足小儿时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婴幼儿以母乳或牛奶为主食,而人乳含铁量为1.5毫克/升,牛奶仅1毫克/升,羊奶则更少,且乳类铁吸收率仅2%~10%。如这些孩子未能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年长儿可因挑食、偏食、拒食蔬菜,或过多摄入含添加剂多的小食品,或整体供给营养缺乏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的消耗过多,吸收障碍大量饮入未煮熟牛奶可致小儿肠道失血;婴幼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3倍;消化道畸形、钩虫病、息肉、鼻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长期慢性失血性疾病可使铁消耗量超过正常一倍以上而引起贫血。此外长期腹泻、呕吐、食欲减退、肠道吸收不良、反复急慢性感染等,均可导致铁的吸收不良和消耗增多,引起小儿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症状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为最多见,且发病缓慢,其症状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

体表症状小儿缺铁性贫血一般表现为面色、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消瘦、毛发干枯易脱落、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易疲劳、怠动、生长缓慢;大一点的幼儿还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心慌气短等。

骨髓外造血器官和组织的增生性反应表现为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异食癖(嗜泥土、墙皮、煤渣等)、口腔炎、舌炎、吸收不良等。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动或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于同龄儿童、学习成绩下降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组织缺氧、代谢功能加强,较重病例可出现心率加快、心慌气短、心脏扩大等。

免疫能力下降淋巴细胞功能、粒细胞杀伤能力下降,极易合并感染。

小儿缺铁性贫血检查方法

当小儿病史、喂养史及临床表现出现问题时,要带孩子到有条件的医院做相关化验以便确定诊断。

血常规诊断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查是首先和必要的。末梢血化验可以发现血红蛋白降低,小于110克/升;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飞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皮克;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克/升,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

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蛋白的正常标准为:小于3个月婴儿为194~238微克/升,3个月后为18-91微克/升,低于12微克/升提示缺铁。此项指标可敏感地反映体内储存铁情况,在缺铁早期即已降低。

血清铁(S1)常明显降低,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常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Ts)常降低。

血清中可溶性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此项是反映红细胞生成期缺铁的最佳指标。缺铁性贫血患儿此项指标通常大于8毫克/升。

骨髓可染铁红细胞内的铁粒细胞数<15%,提示贮存铁减少,是敏感、可靠的指标,但需做骨髓涂片。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加强小儿生活护理,适当休息,避免感染其它疾病,重症时要注意保护肝和心脏功能。

去除病因除合理调节小儿膳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外,有些孩子还要通过驱除钩虫、手术纠正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失血等不同措施治疗贫血。

补充铁剂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铁剂的种类很多,一般以口服无机铁盐最为经济、有效、方便易行,二价铁盐比三价铁盐更易吸收。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含铁量为20%。为方便婴幼儿服用,多配制成2.5%硫酸亚铁合剂,其中含铁量为5毫克,升。富马酸铁含铁量33%,干糖浆含铁量3.3%,它们的使用剂量各有不同。另外常用的还有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2%,有片剂和糖浆两种)和琥珀酸亚铁(含铁35%)及乙二胺四乙酸钠铁口服液(含铁16.5毫克/100毫升)等多种补铁产品,为加强疗效常添加维生素c、稀盐酸、中药等成分。

远离缺铁性贫血重在预防

在儿科门诊中发现,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大多起病缓慢,很难确定发病时间,往往就诊时已病情较重,多因出现合并症才来就医,此时已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为了便于操作,我们按小儿生长发育环节提出以下预防干预措施:

自母孕期开始,准妈妈就要加强鱼、蛋、肝、豆类、木耳、青菜等富铁食品的摄入,以保障胎儿获得250毫克以上铁贮量,供其生后4-5个月的生长消耗所用。

提倡母乳喂养,牛奶喂养的小儿,一定要喝煮熟的牛奶,防止生牛奶引发的慢性失血性贫血。

足月儿初生4个月后,早产、低体重儿初生2个月后,增加维生素C及含铁较多的绿色蔬菜汤及水果汁。4个月内婴儿尽量不加半固体食物,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5-6个月后,可由少到多地向米糊、粥内加入蛋黄、鱼泥、肝泥、肉末等含铁较多的食物,并逐渐增加绿色蔬菜泥、水果泥等。

对较大的孩子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多供给富含铁质、维生素c的食品及动物性食品,以每日摄入铁元素达到1毫克/公斤体重为宜,但总量不超过15毫克。

食物中的铁含量及铁吸收率是我们选择补铁食品的双重标准。通常情况下,植物性食品主要含非血红素铁,常受其中的纤维素、植酸草酸等影响,铁吸收率较低,仅达3~5%;而动物性食品主要含血红素铁,不受上述因素影响,铁吸收率高达20-25%。

例如,动物肝脏富含铁质,是小儿补铁的首选食品(如猪肝每100克含铁25毫克)。鱼和各种瘦肉含有“铁因子”可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增加了铁的利用。鸡蛋黄含铁7%,来源和食用均方便,是婴幼儿补铁的常用食品。

各种动物血含铁多,吸收率达12%,芝麻酱含铁58%,木耳含铁97%,黄豆及其制品含铁11%;还有紫菜、蘑菇、坚果等都是小儿补铁的良好来源,应该搭配好饮食结构。尽量多供给铁质,预防孩子贫血的发生。

小贴士:孩子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其中的成分及含量。尤其是铁元素的含量,而不单是合剂或铁盐的含量,因为铁元素的含量是孩子用药的计算依据。一般口服剂量为每天2~6毫克/公斤体重,总量分3次服用,一次用量不超过元素铁1.5~2毫克/公斤体重。

制剂型式片剂或胶囊适用于年长的孩子,而合剂、干糖浆冲剂适于婴幼儿;加了“骨架”的缓释胶囊可以减少胃口刺激,要求整粒吞服,适用于年长儿。

服药时间铁剂大多都刺激胃口,服用时间宜在两餐之间或餐后;而胃口反应较重者,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同时加服维生素C 可促使三价铁转为二价铁,便于铁剂的溶解吸收。

铁剂不要与茶、咖啡、牛奶及抗酸药同时服用,以免降低铁剂的疗效.

猜你喜欢

含铁补铁铁剂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含铁尘泥中的As、Sb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菠菜:我是假冒的补铁高手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post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铁剂
——忌食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补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