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坏习惯 冬季多发病

2009-09-02侯美玉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风湿病邪气风寒

侯美玉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思想,坚持夏季治疗能大大缓解冬季的病情,有的病在夏季坚持治疗甚至可望根除。所谓需要夏治的冬病一般是指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虽然在天气炎热、气温过高的夏天没有立即发作,但却把这些“冬病”的种子埋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便会发作或转为严重。从初夏开始,就必须处处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达到预防这些冬病的目的。

关节疼痛,肢体麻木

夏季潜伏冬季发病的疼痛风湿类疾病,是典型的因夏季不良生活造成的冬季多发病。这类疼痛风湿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等,中医总称为痹证。中医理论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

脏腑阴阳内伤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体内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就可能会出现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外感六淫之邪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而发生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而其中的湿气就是夏季的主气,湿邪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居处阴冷或涉水淋雨引起;内湿多由饮食贪凉或素体脾虚、水湿停聚所致。湿邪不除,日久化热,湿热胶着于关节,则疾病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痰浊淤血内生痰浊与淤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人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淤浊与淤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营气卫血失调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季预防方法

不少人认为,寒冷季节感受风寒才会得风湿病,夏天是不得风湿病的。其实不然,风湿病本身没有明确的季节性,而且在夏季特别容易因为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缘故,为其他季节,特别是冬季风湿的发作埋下祸根。久吹空调、嗜食冷饮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加之伏天暑湿正盛,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都容易引发风湿的发作或潜伏。

少开空调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人们为了避暑而有了电风扇,进而又有了空调。空调的诞生无疑是给我们在夏天带来了清凉,但是长时间使用空调,则会加重一些风湿病患者的病情。风湿病的患者在夏天也一定要注意骨关节的保暖,不要在空调房间待太久,以免空调带来的“寒”侵入人体,加重症状。开着空调的时候不要让关节暴露在外,最好穿长衣长裤,或者在身上盖一点东西。

穿过膝的裤子夏天人们都会穿得比较单薄,但是有风湿病的人还是要注意身体的保暖。特别是一些女性,到了夏天喜欢穿超短裙、短裤。但是由于膝关节是关节病好发的部位,因此建议女性最好不要穿这类让膝关节暴露在外的衣服。下装应该以过膝为主,例如七分裤,既可以获得些许的清凉,也可以适时地保护膝关节。

不要长时间触碰冷水有骨关节炎的患者夏天不要长时间触碰冷水。有些人夏天喜欢冷水浴,但对有骨关节炎的患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不要浸泡在冷水里,长时间地冷水浸泡也会使寒湿侵入人体,加重症状。

另外,夏天有一项很吸引人的运动,即游泳。但是与不能洗冷水澡一样,游泳对有骨关节症状的风湿病患者来说,也可能加重病情。应该说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风湿病的患者不是不能游泳,在游泳间隙,不要图水里凉快,就浸泡在水里,而是应该在岸边稍作休息。主要还是防止水的寒凉侵入人体,造成风湿病的复发。

防暑湿夏天的湿气非常重,特别像是在梅雨天,潮湿的天气也易诱发风湿病关节部位的症状——红肿热痛。因此夏天要注意防暑湿,可以吃一些化湿的食物,如米仁、扁豆、木瓜、佩兰、藿香等。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发病原因

在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中,不少病人都是冬发夏止。中医认为:痰的发生与脾、肺、肾三脏生理活动失调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脾有促进人体体液吸收及运化的作用。脾功能减弱就会造成体内水湿停滞。“湿”可以转化为“饮”,“饮”又进一步转化为“痰”。总之,“湿”、“痰”、“饮”都可由脾功能减弱而产生。它们是性质相似而形态不同的三种不正常液体。

在正常情况下,肺气应下行归肾,而肾气又有摄纳来自上部肺气的作用,三者协调形成“气机”,以理呼吸。若出现肺气不能下行或肾气不能摄纳时,均可导致“气机”的失调,“气机”的失调也是产生气促和咳嗽、咳痰的原因。

●夏季预防方法

夏季生活饮食不节常可助长湿邪入侵人体,损伤脾气,造成慢支和哮喘的潜伏或发作。为此,我们应在夏季注意风寒,少食甚至禁食冷饮,对疾病治疗很有好处。

慢性腹泻、虚寒性胃痛

慢性腹泻,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常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胃痛与各种腹痛患者中也有不少属虚寒型的。往往夏季病情稳定深秋后发作。

●发病原因

寒邪客胃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引发作痛。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脾胃虚弱素体禀赋不足或疲劳过度,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

●夏季预防方法

夏季少吃生冷瓜果及冷饮冷食,免伤脾胃之阳气是预防这类胃腹痛冬季发作的关键。一些慢性腹泻、虚寒性胃痛和逢冬怕冷的人,本身就属于体质较弱者,在夏季除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免伤阳气外,还须注意不要出大汗。

头痛性疾病

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的头痛,每感风寒就头痛难忍。这种病常在秋末冬初发生,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根植于夏季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常在夏季用冷水洗头,会造成冬季的头痛或者感风寒就头痛难忍。

中医认为其病因往往是由于素体亏虚,气血流行不畅。稍遇风寒。则经脉阻滞,清阳被阻,不通则痛;风为百病之长,常为外感疾病的先导。风易侵犯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的特点,头面为清阳之会,清空之府,易为外邪侵袭。而夏季冷水冲澡,洗头后冷风吹干等做法则是造成经脉阻滞,风邪入侵的绝好契机,虽然夏季可能不立即发病,

但是会造成经脉的组织在冬季遇风寒时发作起来。

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洗头后应及时吹干头发。还要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其他疾病

逢冬怕冷者,不论属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除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免伤阳气外,还须注意不要出大汗,以免伤阳气。比如痛风,夏季无节制贪食海鲜啤酒或大量含嘌呤类食品,容易引发痛风,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等,冬季尤其严重。

所以,对于一些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均需注意夏季从生活饮食习惯上加以注意。

猜你喜欢

风湿病邪气风寒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冬读古诗御风寒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幸福来自感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