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案例分析

2009-09-01姚焕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小康自主性

姚焕山

案例

去年九月,我接手八年级的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很明显。有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主性、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复习功课、厌恶学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从而导致语文成绩落后。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学困生”。这部分学生能不能转化?怎样才能转化?

辅导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为了改变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我经常有意无意地请他们帮忙。例如:上课时,我特意不拿作业本,到教室之后,请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帮我到办公室拿,还表扬他勤快;平时测试,请他们帮助分发试卷;课余,邀请他们一起打篮球,鼓励他们要有信心;有时与他们一起拉家常。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语文老师很平易近人,他不小看我们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还经常和我们一起谈心、打篮球,我很感谢他……”在我的默默期待中,这些学困生,上课有时也能认真听课了,作业也愿意做了,有时还会主动向我请教一些问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地鼓励并告诉班主任,让班主任也给予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和这些学困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的转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问题,寻找原因

我发现时机成熟了,开始找他们谈心,试图了解他们厌学的更多原因。此时,这些学困生对我全部打开了心扉,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有的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有的进了小学之后,父母的关心帮助少了,孩子受到了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干扰,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被磨平了。

2.学校因素。由于是农村学校,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少,没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如没有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文化氛围不浓。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里的小手越来越少,每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差别,“语文学困生”日渐增多了。

3.个人因素。这里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久而久之,就导致他们厌学。

三、制定对策,进行引导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特别是与“语文学困生”之间。在语文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举止,时时处处让他们感到我是宽容的、民主的、真诚的。我从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总是真心实意地相信他们、期待他们、赞赏他们。

例如:我在上《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别的同学包括我都认为杜雍和冷酷无情,对杜小康缺乏父爱,硬是不让杜小康读书,让杜小康跟他一起去放鸭。而班上一个“学困生”却为杜雍和辩护:“杜雍和也是有父爱之心的,他是想让杜小康在孤独中经受磨练,让他早日成长起来。”的确,他的分析并非没有道理。我及时肯定了他的这种思维,表扬他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后来,我发现他在语文课上特别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我的课堂里总是显得兴趣盎然。在后来的一次次测验中,他的语文成绩渐渐地提高了。

2.发挥优势,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我细细观察每一个“语文学困生”,发现他们身上总有学习语文的优势:如有的学生记忆力强,但被懒惰遮盖了;有的学生有讲故事才能,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但写字马虎潦草;有的学生思维独特,经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独辟蹊径地分析人物的性格……

对于这些“语文学困生”的优势与不足,我经常随时记录在本子上,在适当的时机让其表现,并用鼓励和赞赏的目光看待他们,让他们从中吸取自信的力量。

记得一位“语文学困生”,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每次快速记忆成语,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牢牢记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这个才能得到了展示,赢得了同学们如雷般的掌声和羡慕的目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次,他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盼望着语文课的到来,盼望着每次展示的机会,他的自信心就这样悄悄地加强。原本他的作文总是写得不具体,一段时间下来,写作文时居然会使用优美词句了。

3.满足学困生的需要,弥补语文学习中的缺漏。“语文学困生”的内心也希望把语文学好,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弥补某方面的缺漏。

例如:有两个以前迷恋上网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极差,成绩不合格。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激起他们的兴趣后,他们更需要我持续地帮助他们弥补缺漏,扫除前进的障碍。我的具体做法是:从课内和课外补起。课堂上,每当学习生字新词、练读课文时,我就站在他们的身边,悄悄地告诉他们:准备一会儿上黑板默写,一会儿朗读课文。我用“心理暗示法”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用“任务驱动法”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课后,针对他们在课堂上尚未掌握的知识,请到办公室单独练习巩固。这是一种“马拉松式”的弥补方式,必要时还要弥补以前学过的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但经我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后,这种弥补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不需要我提醒了,自觉地找我检查,询问我什么时间有空。

经过努力,我班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上课认真听,作业及时完成,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一朵朵即将枯萎的花朵,在期待的目光中,终于绽放了。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小康自主性
舞蹈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
只要充满自信,做什么工作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