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积累中收获累累硕果

2009-08-27黄娟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收获创造积累

黄娟丽

【摘 要】 语文知识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于平时滴水穿石的努力。本文从:1.语文知识积累在于时时处处;2.语文知识积累的内容丰富多彩;3.语文积累的方式灵活多样等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了写作素材,提升了思想品质。

【关键词】 积累 创造 收获

语文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创造性的积累对于语文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重要性的教育,让创造性的积累,去收获语文学习的累累硕果。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的积累呢?本文试从几个方面略作分析。

首先,语文积累在于时时处处。

如果把语文知识比作阳光和空气,那么,你无论走着、跑着、坐着、躺着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气息。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去捕捉、积累。如初中语文课本每册都提供了大量的名篇名作(约120多篇),涉及古今中外、人文地理、科学理论等多种文体。因此,课堂学习的听说读写、课外作业的训练都是积累。假如能在自己的平时表达中恰当地运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积累。在课外,俗话说“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当我们茶余饭后与人闲谈交流,在相互的话语中,有意或无意的也是一种语文的知识积累。如今,人们通过互联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获取的信息越发多样和快捷,这更多的为我们开辟了更广阔的语文积累天地。行走在大街小巷、城市农村、山水田园,每时每处都能触动人们语文的灵感,无论从视觉、听觉都能获得积累。天涯处处皆芳草,处处留心皆语文。生活的大舞台就是语文学习的大平台。

其次,语文积累的内容丰富多彩。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要做到厚积而薄发,必须要求包罗万象的内容。

(一)多积累精词妙句。

九义教学的识字任务、用词造句、由句写段、串句成文等及读课外书时精妙词句的摘抄与赏析,生活观察的点滴记录等,名言警句、精彩广告词以及影视作品等的经典台词的欣赏无不成为语文积累的源泉。

(二)多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一个与世隔绝、封闭自守的人如何再聪明绝顶也难创作出与生活贴近、包含情感的文章。我们的学生只有长期的坚持细心留意生活,感悟生活,真真切切地去积累刻骨铭心的点点滴滴,才能做到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表达真情实感。

(三)多积累名人警句、古代诗文。

名人警句、古代诗文无疑是具有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多彩、至情至理的情感内涵,所以它千古传扬,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所学的大量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背诵、默写、鉴赏等学习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表达中有意识地大胆地加以运用。这样长此坚持,不仅能厚积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多积累情感认识。

无论是在景色宜人的山水田园,还是穿行在人流如织的大街小巷,或者在书的世界翱翔,我们不应该只是匆匆的过客,应多听、多看、多一会的驻足,用灵魂去感悟,用情感去体验。然后,换个角度、扮个其中的角色,得到是非曲直、喜怒哀乐的鉴赏和评判。这样,不仅能够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而且也创造性地获得了情感的积累。

最后,语文积累的方式可灵活多样。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止是道出了一种学习的好办法,也是语文积累的好途径。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认识世界、积蓄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手段。新课标推荐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在教学中我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坚持每周安排一节的读书课,每生人手一本,交换阅读,交流学习心得.在班级同学中开展读名著、谈名著、讲名著故事、写名著心得、摘录名著美词美句、赏析名著人物等活动。每学期出一期“我读名著爱名著”的班级学习园地。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写出心得。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欣赏电影或电视剧;看球赛,说球赛,写球赛;学着跟长辈交流对话;学着帮助别人;学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等。这样多种形式的积累,积淀厚实了语文知识和思想情感,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揣摩品析内涵,提升积累质量。

读书犹如观景,如果一味的走马观花,尽管遍览名川大山,印象也不会深刻。自然,细细浏览,驻足其中徘徊反复观赏,才能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读书,如果只是追求读的量而忽略读的质,结果是不乐观的。所以,在阅读中细读细品揣摩作品的语言、体会人物感情,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如:为了让同学们掌握白描的写作方法,在学习《湖心亭看雪》中,我就特别强调赏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人两三粒”等,这样的短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极尽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茫茫的大自然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其采用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清新淡雅的写意山水画卷。其中,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中,我们能聆听到作者内心深处漂泊无依,茫茫无奈的伤感!真是言简而意无穷啊!如果能学到这样的写作方法将受益无穷。

(三)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创造性积累多管齐下。

坚持结合本地方的风土民情、特色民俗、旅游资源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收集、访录等,通过文字图片、板报专辑、视频音乐等把它整合起来,让其成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让学生更加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将来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奠定浓厚的感情基础。此外,利用其他科目的独有的特点为语文知识积累服务。如学习到写说明文时就让学生细心观察,把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实验课形成文字,介绍其过程和方法等。在学到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时候,就让学生把在生物课上学习的“生物的多样性”知识以及生命的形成、孕育、降生、成长等在语文课上再次重温,让学生更深地理解和掌握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意义,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更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利包括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权。这样,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善良的情感。

综上所述,创造性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融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一大集成。我们的学生在积累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词汇,累积了写作素材,学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加了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想品质。让我们更加重视语文积累,让创造性的语文积累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现代教育原理.柳海民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4]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收获创造积累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收获》推出“行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