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戏曲选本昭君戏考论

2009-08-19张文德

艺术百家 2009年4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8年度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文本传播研究”(项目编号:08YSB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文德(1963- ),男,汉,江苏东海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博士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明代戏曲选本中有关昭君戏目甚多,如《王昭君》、《和戎记》、《和番记》、《青冢记》、《宁胡记》、《王昭君和番》等。经过仔细探考,可知富春堂本《和戎记》是旧本戏文《王昭君》的嫡传和原貌;《青冢记》、《和番记》与《和戎记》三者并不是同剧异名,迥非一书。《宁胡记》为佚剧孤本,《王昭君和番》为南杂剧,而非戏文。

关键词:戏曲选本;王昭君和番;和戎记;青冢记;和番记;戏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

明代有关王昭君故事的戏曲选本现存16种、共计25个出次的选折,且剧名题署各不相同,如《王昭君》、《和戎记》、《青冢记》、《和番记》、《宁胡记》、《王昭君和番》等等,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是传奇单出别题,有的是杂剧改署、更多的是同剧异名或异剧同名。对此,学者多不予斟别,仅凭题名立论,往往张冠李戴,造成舛误。现拟对选本昭君戏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梳理,辨其体式,以便澄清事实,各还其旧。

一、《和戎记》

明刊富春堂本《王昭君出塞和戎记》,万历间金陵唐氏据旧本“新刻”,凡36折,有《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由于此剧存世甚早,传播广泛,所以明清戏曲选本中选《和戎记》者最多,相互间的差异亦甚大。现将曲选明确题为《和戎记》的各本,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乐府玉树英》两出系“佚文存目”无法确知之外,各家对《和戎记》的录选主要集中在第29折。通过比勘可知,《全家锦囊续编》卷11所收“摘汇戏式”《王昭君》10段与《和戎记》对应的10折曲文最为接近、绝少相异。这说明富本《和戎记》虽刊于万历间、晚于嘉靖时的锦本,但它是旧本戏文的嫡传,其前身不仅远在嘉靖32年《风月锦囊》重刊之前就已存世,而且还是锦本《王昭君》戏文据以摘汇的底本。这足可证明《和戎记》是明初旧本戏文原貌,而非万历改本传奇。

其他各选本虽云出自《和戎记》,但与富本《和戎记》相较,均有程度不等的疏离现象。依其亲疏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删削曲文。《词林一枝》卷4所选《昭君亲和单于》,为《和戎记》第29折后半出,前无[小桃红]至[胜葫芦]等8曲,盖为刊落。并且还将《和戎记》的第一支曲牌[点绛唇]“汉岭云横……旷野云低”更名为[粉蝶儿],曲文不异。其他选本对此曲的处理办法皆同《词林一枝》,惟锦本“摘汇戏式”与富本《和戎记》相同,仍作[点绛唇]。可见,牌名[点绛唇]的是古本,而改为[粉蝶儿]的是万历间新流行的唱法。

第二,增添曲文。《摘锦奇音》卷3所选《昭君出塞和戎》,出自《和戎记》第29折。惟增出首曲[山坡羊]“王昭君好一似海枯石烂……要见刘王难上难”。下接29折全部曲文和宾白,亦同《词林一枝》将[点绛唇]更名为[粉蝶儿],而曲文全同。《群音类选•北腔类》卷4“王昭君和番”亦含括《和戎记》第29折全部曲文,但增出首曲[清江引],且[小桃红]等8曲已经大为后置。并且,增加[尾声]一曲,不见于《和戎记》。

第三,更换曲文。《乐府万象新》卷2、《大明春》卷3、《乐府红珊》卷6,三者同出一源,出目皆为《昭君出塞》,曲牌联套及宾白、科介亦均相同。其后半出全同《词林一枝》,本于《和戎记》第29折而略改;而前半出差异甚大:改富本《和戎记》[小桃红]等前8曲依次为[汉宫春]“金瓜武士”、[前腔]“思忖手足”、[前腔]“娘娘今日离了禁城”、[前腔]“时乖运蹇”、[清江引]“刘王闷坐金銮殿”。这5支曲牌、曲文皆不见于富本《和戎记》,显为选本更易的结果。

第四,曲文宾白皆异。《乐府菁华》卷2《冷宫自叹》和《徽池雅调》卷1《昭君和番》两出,虽标剧名《和戎记》,但其曲牌、曲文和宾白与今存富本《和戎记》均无一相同。不宜再称《和戎记》,应改题以示区别。

此外,尚有选家未署剧名,今人误题《和戎记》者,造成了新的混乱。如“海外孤本”《大明天下春》卷5有《元帝饯别昭君》本无剧名,整理者竟误标为《和戎记》[1]。据考,它是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3折全套曲文的“北曲南唱”,既不出自《和戎记》,又非“戏文”。

二、《和番记》

前文言及《乐府菁华》卷2《冷宫自叹》与《徽池雅调》卷1《昭君和番》,虽然题署《和戎记》,但它与今存富本《和戎记》迥然不同,不宜仍其旧称,而应别题为《和番记》。这是基于明代殷启圣编、万历间熊稔寰刻本《尧天乐》选有《冷宫诉怨》一出,已题剧名为《和番记》。经比对,《冷宫诉怨》与《冷宫自叹》为同源同出,曲文和宾白亦绝少相异,实为一剧,均应题为《和番记》。

《尧天乐》本“冷宫诉怨”约可对应于《和戎记》的第10折剧情。《和戎记》所叙亦为昭君向元帝“诉怨”,所唱曲牌依次为:[懒画眉]、[前腔]、[皂罗袍]、[懒画眉]、[前腔]、[皂罗袍]、[弹琴唱词]、[北祝英台]、[下山虎]、[前腔]、[尾声],共11支曲子。而《尧天乐》的曲牌为[引子]、[江儿水]、[前腔]、[皂罗袍]、[琵琶怨]、[红纳袄]、[前腔]、[呖呖韵],共8支曲子。即便是两者都有的[皂罗袍],曲文亦不相同。如《和戎记》中第二支[皂罗袍]曲文为:

玩赏中秋好景,看风清月朗,爽气严凝,银河皎洁似丹青,霜天露湿衣襟重。(合)吴刚砍斧,玉兔弄春。嫦娥独睡广寒宫,君臣元是三台令。

而《和番记》之[皂罗袍]曲文为:

玩赏中秋好景,见一天月朗星明,飘香桂子散宫庭,嫦娥独在清虚境。(合)御香引袖,香醪满斟、珓璃呈现,碧桃奉樽,大家齐唱东瓯令。

这是两者最为接近的曲唱,也只仅有第一句“玩赏中秋好景”相同,其他均异;且《和番记》之[琵琶怨]一曲全录自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梁意娘相思歌》,而《和戎记》无此曲唱。

另外,《和番记•冷宫诉怨》中[江儿水]的最后一句“当初指望居皇室,谁知落在冷宫里,似月皎被云遮蔽”,则略近于《和戎记》第8折[摧拍]“空指望身荣,空指望身荣”;“无故将奴囚入幽宫”;“花正开时遭雨打,月当明处被云遮”。王昭君“诉怨”情节,《和戎记》连用两支[下山虎],曲文甚长。其第一支[下山虎]为:

君王听诉,冤曲难伸。奴是越州王淑真,朝廷圣旨选奴为正宫。卿相毛延寿,索取讨金银。俺父为官清正,礼不周全。挟仇坑人命,奴亲笔画丹青,献上圣明君。不想画工施谋计,将奴点痣与疤痕,搬斗朝廷龙颜怒,把奴囚禁冷宫中,骨肉飘零。今见圣明君,诉不尽衔冤苦情。听奴从头一一诉伸。

而《和番记》仅用一支[红纳袄]倾诉昭君哀怨:

俯阶前、奏明君诉苦情:感皇恩选正宫,嫉妒人毛画工,强索取金共宝;设机关点疤痕,坑陷身在冷宫。痛父母恩义深,兄和妹手足情,火上冰。望君王大布阳春也,提起天罗地网人。

这都是选取剧情内容最为接近的曲文来比对,已是差异甚大,其他更是不言自明了。至于王昭君其人,《和番记》说她是“王山之女王嫱”;而《和戎记》则云:“奴家姓王名嫱,字淑真”,“越州太守王朝珊之女”。可见,两者在人名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不仅如此,两剧在若干情节上亦有所不同,如《和番记》昭君唱词有:“早知如此挂人心,何不当初莫相识”,“几回梦里相见后,令人不觉痛伤情”,则昭君幽居冷宫之前,她与汉帝似乎“相识”,还多次“梦见”过,而《和戎记》无此情节内容及相关曲文。

现存的《六宫写像》之后,应该有昭君幽居3年、辞朝饯行、出塞悲怨等戏剧情节,然后才接《沙漠长途》。所以,此两出戏并不衔结,中间缺少许多环节。再者,南戏或传奇例以生、旦为主角,所以又叫“生旦戏”。此书既不是以汉帝为“生”角,也不是以呼韩邪为“生”角,却以匡衡为“生”角。吕天成《曲品•宁胡记》即云:“此以匡衡为生,内状王嫱嫁胡事,婉转详尽”[5],可证。那么,主角匡衡的戏份应当是很重的,而存曲中却以北寺令董承为“生”,显系改扮。现存两出戏对匡衡事,毫无涉及,这说明已佚的曲中应有他大量的重头戏。同时,按照正常情况,既然剧名《宁胡记》,王昭君就应当是主角,即“旦”角非她莫属,而剧本却将她安排为“贴旦”,为女配角,亦是很可骇怪的事。那么,“旦”角是谁呢?是行贿毛延寿“宝串”的一个宫女,而其自称“想朱颜庸劣,难固君恩”,她后来的境遇如何?或许就是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或傅昭仪?因存曲太少,无法作出准确判断。这亦可说明,此剧在角色分配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陈宗鼎的《宁胡记》主要据《汉书》和《西京杂记》而加以推衍。原本出数不明。但从残存的佚曲来看,此剧当不甚长。后面应有昭君到胡地生活的一些情节,并为汉匈的友好作出过努力和贡献,结果使胡安宁,使汉无忧,方得名《宁胡记》。若然,它将是唯一一部详写昭君到胡地生活的戏曲作品,其意义重大当不言自明。可惜曲文不存,已无法得知其详了。但它不会少于《王昭君变文》的情节,似可肯定。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对《宁胡记》的评价是:“记王嫱事颇核,记匡衡事反涉于诞。畅达之词,第未莹彻。且音调不明,至有以引子作过曲者”[6]。

五、《王昭君和番》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卷4,选有《王昭君和番》。原注云:“与《宁胡记》不同。此戏南北相杂,音韵不谐。多诸腔中之饶剧也,姑入于此”[7]。学者多知其不同于《和戎记》。但对其出处和该剧的性质判定,有的说是杂剧,有的说是戏文,可谓言人人殊,看法各异。现将群本《王昭君和番》的曲唱情况,依次与富春堂本《和戎记》进行比对,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群本《王昭君和番》的曲唱多同于富本《和戎记》,谓其出自《和戎记》并无大错。只不过它不是以寻常单出或多出选本的形式出现,亦不依原本顺序选入。而是将《和戎记》有关昭君出塞和番的第29、31、33折三折曲文内容抽出,打乱次序、予以重新编排,并增添了一些衔接的曲唱和宾白。从而造成它与《和戎记》的明显疏离,并产生一种陌生化和新奇的效果。事实上,它与富本《和戎记》的确有着显著差异:

其一,增添宾白。

富本《和戎记》注重曲唱、宾白甚简,这是早期南戏的特点;而群本《王昭君和番》曲白兼重、宾白繁复,长者对白几达千字,明显异于富本。这是为适应万历间舞台演出实际而作的精心改造。

其二,增改剧情关目。

富本写“正月十五”议选王昭君为正宫,昭君是“越州人”;群本改为“八月十五”,昭君为“越州蛾眉县人”。昭君幽居冷宫,元帝“游宫,见月不明”,知宫中有怨气,才打开冷宫之门,此不见于富本。富本只有昭君自画像一幅;而群本则云:毛延寿画有三张昭君美人图,一张在汉宫,一张献于番邦,“他身边还有一张”,欲伺机“背投别国而去”。富本有昭君“血书告雁”、“白雁传书”情节;群本改为“修书一封”,让王龙带给元帝。富本、锦本皆为昭君“约三事、进番城”;而群本虽云“三事”,实为四事,增索番国“山河地理图”。群本还增出要求单于“乌江建浮桥”的情节,不见富本。

其三,增改曲唱。

[清江引]“刘王闷坐”一支曲唱,虽不见于富本,但万历间《和戎记》改本传奇中多见,不为群本新增。群本增出[点绛唇]“俺那里封他位列西台,官居极品……只恐怕你也似我汉元君”,仅有个别曲句同于《和戎记》,整曲不见富本。新增[尾声]曲“佳人自来多薄命,玉貌花容献边庭,苦了昭君离禁城”,实据《风月锦囊•王昭君出塞》而改,不见富本。而群本所添曲牌名[二煞]至[五煞]及[胜葫芦]“散金碎银赏与众人”,“恨不得向前去搂定昭君”等曲句亦与富本《和戎记》明显不同。所以,群本《王昭君和番》不是富本《和戎记》的直接改本,而是《和戎记》改本的重编,系《和戎记》的第三代改本。

要之,群本《王昭君和番》实是南杂剧,它不仅具有相当于一本四折杂剧的篇幅,而且是以独立的单剧形式出现。所以,不宜再称它为“戏文”,更不宜强行为它寻找出处,称其为某剧之《王昭君和番》。实际上,《王昭君和番》就是这部南杂剧或称“饶剧”的剧名,而非出目。

此外,《词林逸响•月卷》选有《昭君出塞》,首曲[步步娇]“御柳经年愁肠绾”。此出朱崇志先生将其列入“戏文”[4](p.212),且不明出处。据考,此曲出自汪廷讷《种玉记》第17出《妃怨》,经比对两者全同,只不过选本将其出目《妃怨》,改为《昭君出塞》而已。此实为晚明传奇,不为戏文。

综上所述,明代曲选多选《和戎记》第29折,但由于时地不同、声腔各异,各选本面貌与富本《和戎记》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尤以《乐府菁华•冷宫自叹》和《徽池雅调•昭君和番》距离最远,它们与《尧天乐》本《和番记•冷宫诉怨》是同一个系统,皆为青阳腔剧本。《青冢记》、《和番记》与《和戎记》三者并非同剧异名,迥非一书。《宁胡记》自成一体,为仅存孤本;而群音本《王昭君和番》是据《和戎记》改本重编的南杂剧,并非戏文。(责任编辑:郭妍琳)

参考文献:

[1]李平.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7.

[2]钱南扬.戏文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1.

[3]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01.

[4]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吴书荫.曲品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386.

[6][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99.

[7][明]胡文焕.群音类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67.

The 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Selected Works in Zhaojun Dramas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ZHANG Wen-de

(School of Literature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Jiangsu)

Abstract:There are many anthologies about Zhaojun during Ming Dynasty's dramas, such as "Wang Zhaojun", "Herong Records", "Hefang Records", "Blue Tomb Records", "Ninghu Records", "Wang Zhaojun and Fang",etc. We can know that "Herong Records"of Fuchuntang is old playwright and the original condition of "Wang Zhaojun"; "Blue Tomb Records", "Hefang Records" and "Herong Records" are not a book being different name of the same play, jiong a non-book.

Key Words:Drama anthology;Wang Zhaojun and Fang;Herong Records;Blue Tomb Records;W Blue Tomb Records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元杂剧曲辞意境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浅谈广西地方戏曲如何继承和发展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论戏曲舞台时空的特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