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2009-07-07水春娟

法制与社会 2009年4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理性文明

陈 玲 水春娟

摘要文化模式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我们可以在公时的、民族的、地域的意义上,也可以在历时的、进化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本文主要以历时态视野中探讨原始社会、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及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模式。

关键词文化模式历时态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301-01

文化模式是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者说基本的生存方式或样法。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文明形态,相应地,存在着三种主导性的文化模式,即原始社会的文化模式、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

一、原始社会的文化模式

我们说漫长的原始时代奠定了人类历史的开端和基础。原始社会的文化模式具有强烈的自在性和自然性,只是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在总体上有了朦胧的类的意识。远古初民的采集实践和简单的农耕及狩猎实践,是典型的自在自发的重复性实践活动。支配这一活动的是一种以交集巫术、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前科学的直觉思维,以及积淀在神话表象世界中的禁忌、戒律、集体表象或集体意象等等。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文化模式。以这种原始自在的思维和自在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凭借各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形成了原始初民的世界,即原始生活世界。

原始时代的人们尚未形成对类本质和自我存在的自觉意识,构成原始初民日常生计、日常交往活动和群体组织活动的内在机理或自发地支配着原始人活动的是一种典型的自然主义的文化模式。许多学者和思想家曾分析过原始时代人们的意识的觉醒程度、文化精神的活动状况。原始人不能断言他自己是在思考;毋宁说‘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身体里边进行思考。因此自发思维活动并不偶然存在于他的意识之中,却存在于他的无意识之中。”

二、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模式

农业文明占据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形态。与原始时代相比,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原始的无意识的、自觉的精神世界开始为一个有意识的、自觉的精神世界所取代。

农业文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尚未发展起社会化的大生产。自然经济条件下是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依据自然节律而自发地进行的重复性的实践活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这些自然的节奏自发地调节着人的生产活动。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不必专门学什么,认真的思考什么,春华秋实的自然循环、一辈又一辈自发的经验习俗,潜移默化地使每一个日常生活主体熟悉地、自发地、不假思索地应付周而复始的日常生计。

农业文明条件下的精神生产领域相对不发达,由少数人独占的领域,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和条件进入到非日常生活的精神领域中,同自觉的人类知识建立起自觉的关联,更不可能参与精神生产活动。他们终生停留在自在的日常观念的世界之中,凭借着传统、习惯、经验、常识等重复性和自在的文化模式而自发地生存。

三、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

现代工业文明的确立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革命作用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文明。在这个文明形态中,支配着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文化模式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化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真正体现人的精神自觉的文化模式。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是以理性和科学知识为基础,体现着理性精神、契约精神、人本精神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文化模式。

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交往的自由和空间不断拓展,开始形成理性的、契约的、自由的、平等的交往关系。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绝大多数人都有可能走出日常生活世界,进入非日常生活领域,人从而开始普遍发展起各种非日常的交往关联。同封闭的、自在的日常交往相比,这里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由、开放的非日常交往世界。非日常交往尽量剔除天然情感、血缘关系、经验历练等自在的文化因素,以理性、法制、平等、自觉为基础,为平等的、理性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条件。

支撑着工业文明的两大主导精神,即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极大地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把人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和创造的生存状态。这种理性主义的文化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活动图式,使人们不在满足于重复性日常思维所关心的“是什么”,而是更多的借助于科学思维探寻“为什么”和“应如何”,由此开始超越传统的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保守的思维图式和自在自发的活动方式,逐步培养起人的创造本性和主体精神。

四、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模式

实际上,我们在这里不是具体描述一种现实的文化模式,而是展示体现在关于现存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批判性思潮中的一些新的文化精神要素和导向。对于人类现有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反思和批判,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不可否认,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具有严重的偏颇性和极端性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中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在此我们就不在这个方面展开论述。实际上,未来的文化模式将在理性同价值之间、科学同人文之间的真正的融合中产生,在主体间性的平等化中产生。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及全球化交往时代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契约化和法制化、精神生产的进一步神圣化和平民化、人的主体间交往的进一步平等化等正在预示着这样一种新文化模式的产生。当然,必须看到这种新的文化模式将不是理性文化模式的根本超越和抛弃,毋宁说是它的完善和完成。

上述就是我关于文化模式的历时态透视中的简单介绍,我们说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进步不只是表现为物质财富和具体文明成果的量的积累,也不是生产工具的改善和革新,而是深刻体现在社会运动深层所内含的人的文化精神的更新与飞跃,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每一次从神话到启蒙的新的清醒。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理性文明
请文明演绎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漫说文明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