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青上山下乡与民工潮之比较研究

2009-07-07宋燕华

法制与社会 2009年4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知青劳动力

宋燕华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人口结构以及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历次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结果。回顾建国之后的两次人口流动(知青运动和民工潮),发现二者之间即有许多相似性,也有诸多的不同点,本文将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分析了知青运动与民工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关键词知青民工潮人口流动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73-01

一、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民工潮之间的联系

第一,文革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八十年代民工潮的出现,都是为解决剩余劳动力而进行的生产关系方面的调整,目的是为了打破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束缚,改变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各自的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五十年代末出现了大批的城市剩余劳动力,形成了拖累城市的“城市病”。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国家鼓励他们到农村去施展才华,贡献力量。文革之前的知青运动不仅解决了城市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当时来说是个双赢的战略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民工潮,是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而出现的人口流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也产生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为解决此问题,国家开始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就近消化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减弱,吸纳劳动力也具有局限性。农民开始离开土地,来到城市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城市空间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就业途径宽泛,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二,“知青在农村”与“农民工在城市”都有“身份与职业不一致”的特点。

知青上山下乡,目的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主要就是参加农业生产,这和他们城市知识分子的身份是不相符的,很多知青由于不能胜任超负荷的农业生产活动而罹患疾病,累及终生。农民工在城市中虽然大多数从事的是非农的体力劳动,对于干农活出身的农民来说不算累,但以“农民”的身份从事“非农”的职业,由于自身素质和视野的局限,农民在从事非农的职业时对职业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导致职业的可选择范围狭窄,农民在进城后只能选择脏、累、差、高危的职业,而这些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不利于农民工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尴尬让农民工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适应性,不利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民工潮现象之间的区别

第一,知青上山下乡与民工潮虽然都是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但是对生产力的影响却不一样。

文革前的知青运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比起闭塞的农村,城里有文化的年轻人是农业技术革新的有力推动者,给落后的农村输入了新的观念,带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而文革中的知青,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思想基础的,这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不利于生产建设,这一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不再是将城市剩余劳动力转向农村的一种手段,而是革命青年奉献赤胆忠诚的极端形式,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民工潮的出现,不仅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业结构的升级奠定了基础 ,带来整个农村的新变化并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年有大量的农民工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离开这些农民工,城市生活就将难以为序。总体上讲,“民工潮”对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第二,知青运动与民工潮现象产生的经济背景不一样。知青运动发生在建国后,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高度统一集中,知青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城市剩余劳动力在统一指令下实现的转移,是受计划经济调控的。因此,这场运动是指令性经济的一个产物,知青是在政府指令的要求下所发生的流动。

民工潮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劳动力资源可以在市场的调解下自由流动。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脱离了农业合作社的束缚,实现了自由流动。这种流动实际上是劳动力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理配置。

第三,知青运动与民工潮现象发生的动力不一样。知青运动不是城市知识分子自发形成的人口流动,而是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很多城市青年也把“同工农的相结合”看做是自己的理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实现理想,在外在原因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轰轰烈烈的知青运动。

民工潮的出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形成的人口流动,迎合了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自身的扩张空间小,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在市场经济中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小;第二、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扩张空间,且对劳动力有很强的吸纳能力,因此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比农业大。因此,正是由于城市中繁荣的二、三产业对劳动力强有力的吸纳能力,行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外在拉力。农村中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由电视等传媒所展现的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吸引着大量农民外出打工。民工潮就是在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双重作用下自发形成的。

三、小结

从知青运动和民工潮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国家对于人口的流动,是可以在合理的政策指导下进行干预的,只不过所依据的政策要在经济的范围内实施,不附加政治的目的,并且要让政策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劳动力在市场的引导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城乡之间进行自发、有效的流动,这样容易找到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的平衡点。这样形成的人口流动现象也将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知青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上山下乡
难忘知青岁月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
难忘的知青往事(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