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制度因素浅析

2009-07-07边国锋

法制与社会 2009年4期
关键词:权力居民社区

边国锋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社区建设,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浅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制度因素,以对中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和谐社会城市社区建设市民社会居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69-01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社会化的重要的场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但是,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影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制度因素做了浅显的分析,以期望对中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一、国际背景

在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北欧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市场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国家主义盛极而衰。随着新社会运动对国家主义的批判,新自由主义对小政府的倡导,苏东剧变对国家集权模式的颠覆以及全球化的挑战,国家权威大量丧失,甚至大党主宰的代议制也遭到了代理不利,民主亏空的批评。第一部门的权力削弱了。”①

2、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转变。随着知识化和全球化,导致市场超越权限的张狂,迫使民众起来维权和建立人人有机会的社会;另一方面,导致企业双向发展,既具有分割国家主权意味的外向扩张和内在的决策基层化、服务个性化,并引发了个人自主化浪潮。这种状况带来的重大变化是号称全球阶级的新中间阶层的崛起,他们个性突出,轻视传统的国家权力,反对国家疆界和政策的限制。这意味着第二部门的权力膨胀。

3、公民社会异军突起。伴随着国家和大企业在许多方面的不尽人意,由居民自发发起的社群运动在欧美兴起。许多人对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失去信心,也不再盲从传统的大党派组织,转而参加那些涉及具体问题、自己有更多话语权的活动。这表明灵活、多元、时限短、命题转换快和较少有共有价值观出发的政治行动方式成为时尚。第三部门力量增强了。

二、我国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变化相比而言,中国的现状却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色彩浓厚

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及一步强化了基层政权结构,社区建设中所谓的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在实际操作中也就主要是依靠和利用街居行政体系。事实上,国家自上而下对社区进行改造,政府始终是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结果就是社区重新变成了一个行政化的大单位,而不是一个社区共同体。

自上而下国家权力体系,以及资源配置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化,难以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复兴和繁荣;国家权力中崇尚的强制和惩戒职能,更多的是提供对支配和隶属关系的维护和滋养。

国家权力体系难以培育现代社区。

社区就异化为一个国家权力延伸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对社区的基层政权的改革和强化,就成为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个占支配性的环节和主宰性的力量。

实际上,“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是最大的社会工作机构,政府机构官员大部分都是高级社会工作者。如果政府官员不能完成政府角色和自身角色的转变,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本经就还没学到家,就不能胜任城市社区建设的领导责任。”②

在行政色彩浓厚的中国,市民社会(社区)与政治社会几乎是重叠的,市民社会被淹没在政治国家之中,基本上没有可供成长的土壤和空间。

(二)城市社区居民独立性的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了以“人的独立性”为线索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

人的依赖关系是第一大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与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所对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形态是:从“人对人的依赖”到“人对物的依赖”过渡。在同时代,与其他是西欧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是落后的。可这对于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史的国家和其居民来说,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商品经济最直接、最主要的后果,就是造成人的孤立化、独立性和消除人对封建等级的人身依赖性。

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货币对人统治的时代,即个人全面依赖于物的社会。这种生产方式造成了原始共同体中的那种人的依赖关系的彻底解体,并以此作为自己发展的基本前提。人不再直接地依赖于别人,而是依赖于物,依赖货币。

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正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国的城市社区,打破了中国千百年来封建的、等级的、压迫的人身依附关系,造成了人的独立性,造就了城市居民的生机与活力。也就是造就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脆弱的社区。

(三)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

我国的市民参与经常徘徊在象征性参与和无参与附近。社区是一个远离政治民主等宏大话语体系而具有日常生活性的空间,有意义的参与越多,社区内在凝聚力可能就越强。实际上,对我国社区建设而言,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文本上的关于促进市民参与的宏大关怀,恰恰是政府的实际行动。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居民的直接参与和治理,才能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才能有效的整合与发挥社区自身的各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居民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离开了居民的社区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③

三、结语

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层支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只要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影响中国城市社区的制度因素变消极为积极,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猜你喜欢

权力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