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发展与生态理性人格的培养

2009-07-07王俊枝

法制与社会 2009年4期
关键词:理性人格民主

王俊枝

摘要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有机统一:人的类特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而作为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是其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对其付诸实施,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新的人格。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生态理性人格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01-02

当今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内涵,但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索了贯穿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原则的“生态理性人格”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理论”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何以是为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积极的主观努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解放人的主体性中的自然属性。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坚持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是其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作为关于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学说,认为社会既是“生产力的历史,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共产主义作为“自由人联合体”,是社会发展与每个人的发展的直接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的类特性、社会关系、需要和个性的整体发展。具体来说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相互递进的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 ,体现在人的类特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类发展”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类特性的全面发展。它是人区别于物和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豍它既包括类意识的能动性,又包括类实践的能动性,其实质是人类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二是类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人类由以往封闭、落后的社会关系向开放、先进的社会关系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三是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如人类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社会生产的能力、与外界协调的能力等。四是类的全面解放和充分自由的实现。它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综合反映。第二层含义,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豎马克思还具体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豏在这些关系中一方面 个人借助于活动和与他人的交往 ,把自身及自身内在多方面的关系,作为认识客体和反思的对象。通过这种反思,达到身心平衡 ,形成健全的心理和自我意识 ,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和对他人、对社 会、对人这种类和物种的认同,全身心地投入社会生活。第三层含义,体现在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发展。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的规定性,是促使人们积极从事各项活动的内在动力。马克思把人的本质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豐在马克思看来,需要是人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是人的全部生活活动的动力和依据,有需要的产生才会引发人的行为活动。“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人的发展包含多方面需要的发展。因此,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涉及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需要的发展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的需要只能在极其低下的层次上得到满足。在资本主义阶段,大工业的建立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相应的满足,然而人的精神需要及各种社会需要并不能得到同步满足和发展,人的需要被严重扭曲。马克思关于“人的需求的丰富性”正是针对此而提出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及其他各种需要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发展,从而实现人的需求的多方面发展。 第四层含义,体现在人的个性的发展。它是指人与人在特性方面的差异,如兴趣、爱好、性格、心理、气质、行为特点等。马克思认为,在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里,人与人相互依赖,个性不突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对物的依赖很强,个性难以形成。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每个人成为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特性的人。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以看出,人是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人的类特性、社会关系、需要和个性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二、树立生态理性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对其付诸实施。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社会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将社会和谐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或者说如何以人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并把人的和谐发展当作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主要内涵,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要树立一种新的人格——生态理性人格,即理性的尊重自己的发展主体地位,奉行“成熟的人类中心主义;自觉尊重他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和发展权利,反对利己主义,实现社会正义;自觉尊重生态。因为只有人们树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格,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构建起来,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生态理性人格要求我们:

首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具有生态理性人格的人,会积极实践自己发展的责任和发展的权利,他们认为追求个人的发展,是个人的一项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个人不去力行自己的发展职责,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具有生态理性人格的人尊重自己发展的权利,会想方设法促进和保障自己的个体发展。他们认为自我发展不仅是自己的道德权利,更是自己的法律权利,从而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法治建设,使自己发展的各项权利得到宪法和法律的有效保护。同时他们会以诚实合法的劳动获得自己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而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群众情绪有着重要影响,各方面的压力,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且价值取向被扭曲。尤其是代表社会未来的青少年一代,由于受复杂环境的影响,价值取向模糊,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追求享受、及时行乐,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引领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和谐精神、和谐理念内化为每个人的坚强信念和自觉追求,消除人与自身的不和谐因素,提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曾指出教育直接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因此我们应以教育为主要载体,以大众媒体为辅助手段,加强新闻舆论宣传,营造和谐思想舆论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修养,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

其次,实现公平正义、发展民主政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具有生态理性人格的人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反对利己主义,实现社会正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质,更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公平正义的贯彻和实现,有利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实现,也是在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保障。其次,他们主张新型民主形式,即以保障个人的完整性和集体利益为核心,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民主自治、民主参与,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服务。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在逻辑上吻合了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再次,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民主法治建设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决贯彻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群众才能主动地参加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事业中去。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四个多样化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强烈,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出现,政治诉求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矛盾的增加,一些地方在城市拆迁、土地征用以及国企改制中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利益,司法机关的执法不公,枉法裁判,民工工资的拖欠,干部作风的粗暴,腐败现象的蔓延,贫富差距的拉大等等都造成了利益冲突的上升。

因此,要通过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得到尊重,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从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效地减轻或防止社会转型期发生社会动荡,促进社会的和谐。

最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生态理性人格的人:第一,会自觉把生态系统看作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会自觉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在实践中,他们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纳入自然规律的约束范围内。他们不是消极无为的“环境决定论”者,也不是激进的“环保主义”者;他们也强调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但他们也强调要爱护自然,对自然的改造不能超出大自然的承载范围,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的国际化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弱和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方式,使我国的资源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生态理性人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的保障。

由此可见,生态理性人格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教育的等各方面的措施,做好生态理性人格的培养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智力支持,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理性人格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