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2009-07-05黄利华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内源性金融机构民营企业

黄利华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营企业融通资金存在许多障碍,当前的融资结构远远不能给民营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供给,本文从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出发,详细分析融资困难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党和国家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这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也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力量。在我国经济增长中,非国有经济成分占了三分之二,国有经济只占三分之一,可见,发展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资金融通困难是制约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没有良好的资金融通渠道,使得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在国内无法与国有企业竞争。这将阻碍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最终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考察国情,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可以归纳如下:

1.1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存在严重不足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几所大城市的最新调查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依靠内源性融资,而很少依靠外源性融资。所谓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模式在企业内部获取资金融通的方式,其主要包括企业资本金、留存盈利和企业内部职工集资等。所谓外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企业外部获取资金融通,主要是企业吸纳社会上其他的闲置资金,来转化为自己的发展资本。外源性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商业信用、上市融资、民间融资等方式。比较这两种融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内源性的融资方式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企业规模小的时候, 内源性融资尚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然而,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内源性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外源性融资方式。尤其当民营企业进行转型时,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时候, 融资困难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国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存在严重不足,内源性融资只可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要求。

1.2 中小型民营企业融外源性融资匮乏

小企业在规模较小的时候,内源性融资的比例较高, 基本没有外源性融资,然后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其内源性融资已无法满足其基本需求,外源性融资显著增加。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固定资产, 信用等级低, 缺乏有效的抵押品, 难以达到银行贷款的条件, 而且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限制非常严格, 造成外部融资渠道匮乏。

1.3 民营企业金融体系尚未建立

当前,以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金融体系仍未建立起来。从我国实情来看,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金融, 而许多民间金融属于非正金融机构,违法的机构。即便当前发展良好的大型企业最初也靠这些非正式的民间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的。通常正规的金融机构已经无法满足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所以民间非正式的金融机构有着其存在的合理之处,当我们努力建立专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设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时, 是否应考虑将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合法化,使之成为这一体系的重要一员。

2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2.1 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首先,民营企业的信用影响其外源性融资,民营企业大多从私利角度出发, 在向政府机构申报资产时没有如实申报,以求能够逃税,少缴税。并且在经营过程中违背诚实经营,损害消费者利益,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后果是民营企业在向银行等部门申请贷款时受到严格限制。

其次,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产权不分,管理混乱,我国相当部分民营企业主是从农民而来, 他们的文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商业意识以及守法诚信等方面素质较低, 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很多甚至依靠关系、靠避税逃税、靠运气来发财,其持续稳定经营比较脆弱, 更谈不上科学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一旦企业经营状况发生了突变,就将风险转移给银行。许多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经营及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好的待遇, 纷纷以集体企业或外资企业的面目出现。结果由于没有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组织, 常常给借贷带来困难。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公司治理机构。在我国,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一般都是投资者的亲戚以及朋友, 这种内似于家族式的公司经营模式,不但增加了经营的风险几率,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其提供资金贷款的积极性。

再次,民营企业缺乏可用于抵押, 担保的财产。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足, 多使用租借厂房和租用的土地, 这种“两证不齐”的租赁资产不能作为抵押资产向银行申请贷款。

2.2 资本市场的不完备以及融资渠道的不健全

首先,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在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关注的是贷款的风险问题以及运作成本的考虑, 如果向大量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则会增加贷款运作成本,比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的运做成本要高,而且中小企业比起大型企业来说,也没有太多的贷款保障,这是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没有信用记录, 且账目管理混乱, 其真实程度不高,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面对中小企业时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来评估企业的资产情况,经营状况以及前景。所以,从运作成本考虑,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搁置。并且从安全性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会大量贷款给无太多保障的中小企业。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 普遍推行了“信贷终身负责制”, 这使信贷人员在向民营中小企业投放贷款时变得更加谨慎。

其次,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证券市场的“高门槛”造成了民营企业的“此路不通”。我国相关法律对于企业上市的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 在现有的上市公司中很多都是国有企业, 少部分能上市的民营企业也只是那些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企业,而对于迫切需要资金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 无法上市,也就不能充分享受证券市场的融资条件,尽管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设立, 虽然有效地降低了准入的门槛, 但因其主旨是为高科技含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而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科技水平不高的传统行业, 所以仅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达到其发行后2000万元的股本总额条件而成功上市, 中小板的制度性缺陷也未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3 政府政策方面的缺失,社会融资体系需要健全

国家的政策对于金融资金的投向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国现有的政策主要是以大、中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没有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我国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的立法。社会融资服务体系也需要健全。首先,没有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如前文所述,由于民营企业信用不好,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主要靠的是民间融资。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猜你喜欢

内源性金融机构民营企业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高职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
新常态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内源性及防范策略研究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从教育的“内源性”探讨教育的本真
内源性12—HETE参与缺氧对Kv通道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