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银行业流动性难题依然待解

2009-07-01马素红

银行家 2009年5期
关键词:国有化普通股优先股

马素红

自2008年9月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多种银行业救助措施,旨在帮助银行体系恢复流动性、稳定金融体系的信心,并刺激实体经济复苏。但到目前为止,信贷紧缩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美国政府政策救助的压力依然巨大。

简要回顾:救助政策多管齐下力促银行业恢复流动性

以优先股形式注资:引入政府信用,稳定市场信心

美国政府对受援银行注资通常采取购买优先股方式。与普通股相比,优先股没有投票权;但另一方面,不管银行业绩好坏,优先股股东都将获得固定股息,而且一旦银行破产,优先股股东将有优先求偿权,因此,对纳税人的资金起到较高的保护作用。从受援银行的角度来看,政府以优先股形式注资,相当于为银行提供了隐性担保但不直接干涉银行的经营管理。因此,以优先股形式注资是政府和银行双方均易接受的方式。

担保银行不良资产:先期资金投入较低,易于执行

消除或减少不良资产不确定性的选择之一是由政府为银行不良资产提供担保,美国政府此前救助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即采取了这一模式。担保不良资产是相对来说最容易执行的方案:一是规避了不良资产直接定价的难题,且更容易灵活适应不同银行的不同状况。二是不良资产的归属权不会发生转移,管理工作仍由银行承担,更有利于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三是担保方式基本不需要支付先期费用,有利于延迟政府的预算成本。四是政府担保使得各银行更易于持有不良资产至到期日,一旦资产损失达到担保的水平,其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趋势就会停止或减弱,缓解了立即出售资产的压力,避免了市场价值的进一步下跌。

银行国有化:两难中不得不为的选择

国有化是众多备选救助方案中较为激进的一种形式。从积极意义来说,银行国有化有助于稳定金融体系,提升大众信心,进而帮助经济复苏。但美国银行业的国有化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操作层面,都面临着较大的难题。首先,从意识形态方面讲,为拯救自由市场经济而实行的银行国有化,被许多人看作是对美国自由市场理念和运行体制的极大挑战,对花旗的国有化甚至被解读为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失败。其次,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银行国有化之后引起一系列的经营忧虑,比如人们担心政府过多直接干预会降低银行经营效率、高管薪酬受到限制以及未来“去国有化”存在困难等。

尽管美国各界对国有化存在较大争议,但金融救助政策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稳定金融体系。2008年9月雷曼倒闭不但重创了金融市场信心,引发了金融风暴的升级,还波及到了实体经济。如果花旗银行、美国银行这些比雷曼更大的金融机构倒闭,必将引发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更大的系统性危机,这是美国政府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通过国有化拯救大型银行成为美国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今年2月,美国政府与花旗集团达成协议,将政府所持有的部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即实施“国有化”。该方案实施后,花旗集团的直接收益是债务负担下降,有形普通股比率明显提高,银行抵御损失的能力增强。但投资者对于“国有化”后普通股股权稀释的担忧,引发了新一轮金融恐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的股价因此一度出现暴跌并带动美国股市震荡下行。

美国银行业信贷紧缩局面未有实质改善,三大关键难题仍待破解

美国银行业信贷紧缩的主要表现

尽管美国政府多管齐下,力促银行业恢复流动性,但从目前情况看,美国银行业信贷紧缩依然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近期商业银行信贷同比增速继续下降。由图1可以看出,美国商业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自2008年3月以来一路下降,至今仍没有显露出回头迹象 ,2009年2月的信贷同比增速仅为2.9%,近几个月的信贷余额还出现了环比负增长。

二是超额储备仍处于高位。由图2可以看出,美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自2008年9月以来迅速扬升,近期虽略有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这表明尽管美联储已降息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以释放市场流动性,但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和贷款动力明显不足。

三是银行的贷款意愿仍然不强。根据美联储2009年1季度公布的对银行高级信贷官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美银行对工商企业贷款、消费者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贷款的放贷标准略有松动,但银行信贷依然处于极度收紧区间。如图3所示,64.2%的受访者认为本机构在过去三个月中对工商企业贷款的标准收紧,58.8%的受访者认为对信用卡贷款的标准收紧,92.5%的受访者认为银行的信贷利差有所扩大。

三大关键难题尚待破解

美国银行业惜贷的主要原因是当前仍面临着三个彼此关联的问题:一是巨额不良资产(也称“有毒资产”)使银行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面临较大压力,吞噬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二是仍有大量的信贷损失和资产减记尚未暴露。三是资产减记或持续亏损导致银行业资本已出现严重短缺。

不良资产问题未解决成为信贷紧缩的主因。美国银行业手中持有大量的不良资产,银行自身对不良资产的定价远远高于其他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如果银行按照市价对这一部分资产进行重新计价,将会带来新的损失。为避免报出巨亏,银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些不良资产一直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占据了银行系统大量的资本金,同时吞噬着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整体经济也由此陷入停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测算,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总规模为1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规模约为6万亿美元。高盛对美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的测算为5.7万亿美元,与IMF的测算结果基本相近。按照高盛的分类方法(见表1),不良资产除了“次级按揭贷款”之外,还包括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房屋净值贷款、商业抵押贷款证券以及其他资产。表1中涉及到三个递进层次的不良资产定义,其中定义3的范围最为广泛,涵盖了定义1和定义2。美国银行业5.7万亿美元不良资产即是根据涵盖范围最广的定义3测算得出的。

美国银行业仍有大量损失尚未暴露。根据彭博(Bloomberg)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3月31日),美国银行业已经暴露的损失及资产减记达6000亿美元,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到的资本总额为5145亿美元,存在一定的资本缺口。根据高盛的估算,全球银行系统在此轮金融危机中的损失总额将超过2万亿美元,而美国银行体系所承担的损失约为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其中近40%的损失目前尚未暴露(见图4)。即使考虑到美国银行业未来几个季度可能实现盈利、前期损失将抵减税收等因素,美国银行体系仍然存在2000亿美元左右的资本缺口。

有形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TCE)恶化,美国大型银行资本短缺问题突出。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演化,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再是反映银行资本健康状况的唯一标准。为了真正理解银行的资本状况,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均更加重视各家银行的有形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Tangible Common Equity Ratio,简称TCE比率)。有形普通股指银行股本减去优先股和无形资产(包括商誉等),即银行清盘时普通股股东所得到的金额。由“有形普通股/有形总资产”得出的TCE比率,表明经济下行时普通股权益对银行负债和优先股的保护程度,是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情况的更为稳健的指标。

美国大中型银行的TCE 比率在金融危机前长期是在3%~5%之间,近年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市场普遍认为,TCE 比率在3%以上才是比较安全的。由图5可以看出,2007年~2008年,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美国四大银行的TCE比率明显降低。其中,花旗状况最为恶劣,2008年的TCE比率降至1.56%,富国银行、美国银行2008年的TCE比率分别为1.6%、2.8%,摩根大通为3.8%,好于其他三家银行。

猜你喜欢

国有化普通股优先股
土地开发权与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分析
基于权益工具合并报表每股收益的计算
美媒称肯德基在华将被“国有化”
欧洲银行国有化: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