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及对策

2009-07-01王立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改革评价课程

王立业 徐 玲

现在的基础教育正进行改革,为克服“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弊端和问题,进行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然而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似乎只关注受教育者,关注教育主体的其中一方——学生,目光似乎始终凝聚在学生身上,而很少有人关注教育操作者、实施者,教育主体的另一方——教师。

1)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单调枯燥乏味。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城乡中小学的班容量一般都在50人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更多。教师所教学生如此之多,虽说正反映了“桃李满天下”的荣光,但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指导、作业的批改等方面力不从心。工作时间太长(几乎一般学校的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再加上早自习、晚自习,加上在书山上蹒跚举步,在题海里拼命搏击,几乎没有能让自己支配的时间。加上学校生活的封闭,与外界隔绝,单调乏味,长时间的压抑与缺乏身体锻炼、娱乐活动,造成教师生活的苦闷与身心的疲惫。

2)因循守旧的观念和评价机制,造成恶性循环。笔者曾看到一位参加工作2年的教师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幼稚地想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去诠释一个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像电视剧中的优秀教师一样,但事实一次次将我打醒,别的姑且不说,单单说应试教育下‘一切都是分数说了算的信条就让我透不过气。我真实地感觉到理想被扼杀的悲哀,对现实越来越不满,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像身边的中年女教师一样,回家缠孩子,工作缠学生,终日疲于奔命,麻木不仁!”

3)人生价值的空乏与自身价值的难以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价值是隐性的,对社会来说是间接的,他所教之学生对社会的价值与贡献要到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得以显现。而这段时间内,他的工作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体现的价值是中断的,继续他的业绩的是高中和大学的教师,默默无闻的中小学教师只能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更高一级的教师继承,然后开花结果,把胜利的喜悦与功劳尽归他们门下。他所做的是“打基础”的工作,事实上,“基础”往往是不被人重视的,这些教师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得意门生”几年乃至几十年之后,甚至都不认识他们。再加上教师工作是一种群体工作,一个学生的成材是好多教师集体教育的结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个体教师的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国家政策或某些地区为稳定教师队伍,限制和阻挠教师的进修和深造,限制教师的自由流动。导致许多“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学”的教师为了生活只能默默无闻地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凋谢…萎缩”,最后成了一个为了一分或半分与其他教师争得面红耳赤、斤斤计较、婆婆妈妈、缩手缩脚、唯唯诺诺的“模范教师”,成了一个为了一分或半分痛打学生、软磨死缠学生学他那门课程、抢着加班加点、抢着占领音体美劳微等“副课”时间的“榜样教师”。不但自身活得艰难与空虚,个性得不到张扬,而且人生的价值一片空乏,生命成了一潭死水,成了一首没有主题、没有旋律、没有章法的胡乱弹奏出来的乐曲。

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来缓解教师面临的巨大的职业压力,以使他们能在一种比较轻松和宽松的环境中去工作,去育人。

1)无论是教育领导还是教师,无论社会还是家庭,要转变教育观念,客观地看待教师这份职业,平等地对待教师,避免唱高调,给教师扣上各类各样的“高帽子”,谢绝把教师拖入高尚的“陷阱”而忽视教师的生存状况。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把教师作为“人”来关注。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的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休息权,保证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量都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坚决避免教师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避免无休止的加班加点。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有一个较为轻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的身体和心灵都从那种煎熬中解放出来。

2)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新的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对于整个教育来说,考核评价机制事实上既是教育工作的“指挥棒”,也是教师工作的“指挥棒”,考核评价机制最终体现着教师的劳动效果,体现着教师的工作成绩,它最终要通过什么来反映教师的劳动,这个依据和标准事实上对教师的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看待教师的工作,去肯定教师的劳动,才能使教师真正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使他们放开手脚,身心健康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3)教师自身必须正视自己,转变观念,以平稳、健康的心态面对改革,敢于迎难而上,而不是畏畏缩缩,因循守旧,自己把自己关入牢笼。当前课程改革不力的因素,有的来自客观方面,但也有教师主观方面的问题。无论怎样进行改革,进行怎样的改革,教师都是实施者。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在课程改革上,就必须要首当其冲,首先要搞清楚改革的有利方向,了解新的课程标准、评价机制,然后大张旗鼓、坚定不移地实施。

猜你喜欢

改革评价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