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亮点”

2009-06-30

金融博览 2009年4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住房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凸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

民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无论是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还是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民生领域的投资都受到了更为明显的关注。初步测算,今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中的很大比重是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增长17.6%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巨额资金投入,换来的是“真金白银”的民生工程。一项项具体有力的举措,让老百姓在经济寒冬中感到格外温暖。

民生工程进度提速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在诸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中,列出了一个个明确的“时间表”: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加快地震灾区学校恢复建设,确保今年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到明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今年,明年,后年,一项项措施层层推进,大家更有盼头,解决的都是老百姓的难事,实事,老百姓是打心眼里高兴。”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说。

民生问题规划更加系统

教育和医疗在民生问题中占据的分量格外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和医疗问题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教育要制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医疗体制改革也有了一个系统的推进方案。

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报告提出,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根据部署,今年将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五项工作。

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步骤清晰,推进稳妥。报告选准了今年要做的五项工作,即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老百姓关注度又高,医改必须选准重点工作推进。今年这五项工作,可谓是启动医改的最好‘抓手。”全国人大代表巴福荣说。

惠民政策更加细致

政策越细致,越容易落到实处。报告中提出的民生举措,考虑十分细致,就连孕妇定期体检都有具体安排。

在推进住房建设方面,报告中用词细致到位,“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自住性住房”,“改善性住房”,“普通商品房”、“二手房”等诸多用词,分门别类,政策一目了然。

在促进就业方面,报告中的举措涵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灾区劳动力等各个群体,为之提供周到服务。同时,报告提出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来自重庆的农民工人大代表康厚明说:“这些政策贴心,安心,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方便。”

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

发展经济的目标是改善人民生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改善民生同样也是对经济的一种促进。改善民生,其意义在当前又有了新的拓展。

民生投入本身就会带动经济的增长,教育、医疗的改善,可以扩大居民的消费,而消费的增加又会改善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在今年,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会有一个更加良好的互动。

(摘自2009年3月6日《经济参考报》赵承等/文)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