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效率在“变”中提高

2009-06-28田凌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人教版变化主体

田凌艳

[摘要] 新课改以来,一直提倡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要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如何运用变化技能为切入点,从变化组织形式、变化教学方法、变化教学手段、变化训练方式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变”

所谓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改变或转化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训练方式等教学行为。如果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并自觉地运用变化技能,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变化组织形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意识

目前,语文课堂组织形式大多为“秧田式”,学生面对教师依次而坐,教学主要是“师——生”的交流。这种组织形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给了那些乖巧听话、参与教师响应的少数优等生,而大多数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表现的机会。这些学生由于得不到教师的激励,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针对这个弊端以及教学现状,我们采用小组学习和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并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双矩形、同心圆形、双马蹄形和W型等作为安排形式。这样,除了师生交流外,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获得发言机会猛增了好几倍。在同学之间,减少了权威因素,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连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我们可以事先搜集或自己制作一段有关小猴子下山的动画或flash,问学生:小猴子下山以后怎么样了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再引导学生按照“看——读——说——演”的方式,分学习小组来学习课文。在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相互讨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发展了思维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最后,组织学生说出“小猴子为什么会空手而回”。这样,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的眼、口、手、耳、脑都处于兴奋状态,产生新的思想,点燃创新的火苗。“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是教育的完成(陶行知语)。”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意识也必将在行动中唤醒。

二、变化教学方法,调控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参与学习的亢奋状态,有赖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情境而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课时,我们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欣赏法”、“读写结合法”。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千姿百态的荷花图,创设了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再运用“朗读欣赏法”,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深入体会;最后再运用“读写结合法”,依照第二段的写法,引导学生完成“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卉”的短问。三种教法的优化组合,使得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时候,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除了遵循一些普遍性的方法和规律外,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题材、体裁的不同,采取“常中有变”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主体参与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读一读,说说每组两句话里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2)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了。

按一般的教学思路,就是把题目板书出来,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出每组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也能读懂。我却打破常规:“同学们,你们认真看书,我来背诵,看谁能听出老师哪里读错了。”在背诵当中,我故意将“一动”“一声也”“越来越”等词漏掉。全班同学聚精会神地听完教师的背诵后,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指出教师读错的地方。很明显,这一变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读”为“听”,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听的习惯,改静态思考为立体比较,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

三、变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参与学习的亢奋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具体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配合运用,做到教学对象不同,运用媒体不同;教材内容不同,媒体组合不同;教学环节不同,媒体运用时机不同。恰当地运用各种媒体,使之优化组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人教版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将各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运用于感知、理解和深化练习认知语言的全过程。(1)创设情境,观察感知。先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录象,让学生在色、光、音的美妙组合下,整体感知,完成练习:海底是个的世界。(2)展示情境,探索理解。CAI演示过程理解“波涛澎湃”、“闪烁”,用“水中听音器”听海底的声音理解“窃窃私语”,并用“有的像一样”的句式想象说话,进行语言训练。(3)深化练习,延伸扩展。在观看海底动物活动的录象片之后,引导学生用“黑板贴画”的形式,用第一人称介绍书上没有写的动物情况,将知识延伸、拓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训练,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

四、变化训练方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讲过:“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来,组织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语言文字训练,通过眼、口、手、耳、脑、足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精神,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因为对这个故事,学生早就已经知道,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所以,教学开始,我就先进行探索性、尝试性的训练:在看画面、初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用“小蝌蚪找妈妈先遇到,接着看见,最后”的句式说出课文的大意;在教学中间,进行理解性的训练,在学习了二、三、四段后,让学生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既理解了重点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又了解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教学结束时,再进行应用性和延伸性的训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变化技能,从以学生“静听”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和“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从以学生的机械练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做、演多种练习活动的综合进行为主;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人教版变化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