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服务残疾人彰显人文关怀

2009-06-25姚奇志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人文关怀公共图书馆

姚奇志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残疾人;人文关怀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残疾人的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开创为残疾人群体提供人性化、便利化服务的途径,突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2-0132-02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被称作信息时代“信息穷人的避难所”的公共图书馆已将各项服务工作遍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今正努力把残疾人这个特定的弱势群体平等地融入信息活动中,满足他们强烈渴望通过获取

社会认可的知识和技能而进入主流社会的信息需求,关注他们,并帮助他们提升信息素质和增强竞争力。

1 我国残疾人的现状

残疾人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有6亿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中国目前有8296万残疾人,平均每5个家庭就有1个残疾人,他们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被沦为“信息穷人”,犹如浩瀚信息海洋中的“溺水一族”,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不强,加上自身身体残疾,很多人生存都面临困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处于被动的等和靠的“守株待兔”现象,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能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主动服务。

2 公共图书馆应按国家法规为残疾人服务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扶弱济困的美德,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是十分关心和重视残疾人这一社会特殊群体,通过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来维护他们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实现他们平等、参与、共享的理想。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残疾人受教育难。到2005年底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总数为243490人;(2)由于生理、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残疾人就业难。目前,全国仍有100多万城镇残疾人未就业,每年还有大量新增残疾人劳动力和下岗失业残疾人,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的根本目的,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聋人读物、弱智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导性服务。”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历来都非常重视为残疾人服务的问题,有的更是以法律的形式作出了明文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者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1992年由中宣部等9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在全国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让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知识之花开遍祖国大地”。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

3 公共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凸显人文关怀

目前我国的各大公共图书馆都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在服务项目安排、人员素质培养、用户培训等方面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要。主要通过营造无障碍阅读环境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要:(1)提供残疾人特殊需要的设施,例如轮椅通道或盲道、声控自动门、残疾人专用厕所等;(2)提供特殊的设备,例如配备盲文显示器的电脑、放大阅读器等;(3)阅读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例如无棱角桌椅和可以上下伸缩的开放式书架。创造无障碍的人文环境,提供全方位周到细致的服务,购置大量盲文出版物和大字本图书,为残疾人网络阅读用户提供多通道界面,专为聋哑人配备懂手语的工作人员,提供手语服务,为弱视或者盲人提供朗读服务,还有更多的图书馆的流动送书车定期为社会福利院和盲哑学校的残疾人送书上门,这些便利的借阅条件无偿的、优先的向所有残疾人伸出热情的双

手。

4 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残疾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虽然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都在实践中为残疾人做了不少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到了千家万户,但由于各地的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和人员素质不同,因此此项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不平衡的局面。笔者认为要加强公共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4.1 与各级残联组织加强合作

各级残联是代表残疾人利益,为残疾人服务的政府机构,他们对当地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教育、文化需求等方面的现状了如指掌。公共图书馆可与当地残联联系,通过采用调查表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街道、学校、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根据他们人体结构上不同的缺陷分门别类,摸清现状,然后有的放矢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残疾人服务。每年的五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公共图书馆可利用书刊文献、图片展览等形式走上街头,宣传为残疾人服务的意义,对热心为残疾人服务的好人好事给予表彰和鼓励,从而带动全社会更多的人们来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人文关怀工作产生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4.2 设立残疾人图书馆体现人文关怀

残疾人图书馆就是专门为盲人、聋哑人、伤残人、病人和弱智者提供服务的图书馆,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各类型图书馆在为残疾人服务方面的设施先进、周到、便利。他们对残疾人群体开展“量身定做”用户教育,如在克罗地亚的里吉加,公共图书馆在社区组织学习班,为残疾朋友介绍因特网的使用;在南非,学校和公共图书馆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辅导服务,内容涉及信息搜集、分类、组织、利用。如今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在学习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全国各地先后涌现了一些残疾人图书馆,例如,广州建立盲人图书馆,又如哈尔滨市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设立残疾人图书馆,在馆内设立有盲文读物、聋人读物、弱智儿童读物,有供残疾人专用的助听设备、视听设备等现代化装置的残疾人阅览室,让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另外还有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专门开设了残疾人阅览室(或音像室)、残疾人分馆或残疾人服务部等,例如:四川省图书馆设立成都市残联分馆、天津市图书馆设立残疾人文献服务中心、广州图书馆成立的广州市残疾人读书阁等。

4.3 形成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络,让人文关怀超越时空界限

对残疾人来说,不断更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说是盲人的眼睛,致残人的腿、聋人的耳朵,是他们身体的组成部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目前,多通道界面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实现网站无障碍建设,多通道界面是基于视线跟踪、语音识别、手势输入、感觉反馈等新的交互技术,硬件界面包括语音识别设备、目光控制设备、装在头上的光电鼠标等。例如采用语音转换设备和盲用键盘解决视障的输入输出问题;采用口嚼式电脑鼠标和视觉输入法解决手臂残疾人士的输入输出问题。在软件方面,我国有中国盲人计算机系统、清华双星盲用系统、《网页之声》等手语合成技术。总之信息时代网络能从广度和深度上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国可以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到各地基层图书馆(室),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为残疾人服务的纵向网络。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可与当地残联、社区、街道联合,组成一个区域性的为残疾人服务的横向网络,图书馆还可以建立信息库,专门收集残疾人用户最需要获取的信息种类,定期免费提供诸如就业、医疗、保险、法律等信息资源服务,让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飞到残疾人的身边。

4.4 组织义工成立助残服务小分队

由于各公共图书馆人力、物力资源有限,使得助残服务不能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果将当地的义工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个助残服务小分队,定人定点为残疾人送书、送物,甚至提供其它方面的服务,那产生的力量将是巨大的。义工小分队的出现将加大残疾人与外界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开阔视野,能让残疾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同龄人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激发他们战胜自我、奋发向上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信.少儿图书馆(室)为残疾儿童服务的若干思考[J].少儿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1999,(2).

[2] 贺桂和、邓小昭.多通道界面对残障网络用户的人文关怀[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

[3] 童书凯.筹建适宜残疾人利用的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9,(3).

[4] 陈一梅.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信息素质培养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残疾人人文关怀公共图书馆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