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多元化的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探析

2009-06-24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

刘 娟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交流;交流模式;图书馆

摘 要: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模式包括信息交流主体的多元化、信息交流渠道的多元化、信息交流内容的多元化、信息交流载体的多元化。这些构成了我们必须顺应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模式改革的必要因素,而传统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与网络环境下现有的信息交流模式之间的可融合性、用户需求的新特征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038-03

1构建多元化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构建多元化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的必要性

1.1.1 信息交流主体的多元化

信息交流主体的改变在互联网络出现之后,一方面表现在信息生产者的主动权增强,另一方面表现在信息接收者与信息发送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信息生产者就是信息的拥有者和发布者,读者和用户就是信息交流的接收者,图书馆就是信息交流的中介。作者和使用者通过图书馆中介进行交流,信息的传播是以文献作者为主导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最初信息的交流主要是基于传统印刷型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参与者的互动性增强,信息交流的主体呈现多样化。作者在研究成果未正式出版之前,就可将其放在网上(如Blog、网摘)与同行交换意见;专业学会、协会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创办新的电子刊物;学会和协会、图书馆、出版社都可以为信息交流构建数字化平台。这使得信息交流的主导权可以重新回归到了作者手中,交流的模式也变成了以作者和用户为中心。另一方面信息交流中的信息发送方与接受方之间的界限之间模糊,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增强,信息发送方随时可能变成信息接受方,而信息的接受方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成为信息发送方。

1.1.2 信息交流渠道的多元化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大大缩小,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在不断地更新。用户可以通过NewsGro,E-mail等网络媒介获取信息资源;也可以过Gopher,web,FTP等网络工具获取内部发布的信息、电子杂志上的文章及其他电子连续出版物、工作文献、技术文章、预印本、会议论文、图书等;也可以通过商业数据库,如DILOG等获取有偿数据库的文献信息资源。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链接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快速多途径地获取所需信息。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用户可以与往常一样在图书馆求助于信息服务人员的帮助;而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素养的用户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实时交互性的特点,直接利用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工具,倾听同行的意见,交流自己的看法,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换,以快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

1.1.3 信息交流内容的多元化

以往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内容主要以提供一次性的文献服务为主,虽然也强调信息交流服务,但始终未能构成工作的中心。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把工作重心从信息处理向信息咨询服务转移,以扩大服务领域、加速文献的输出。现在图书馆面对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将信息交流的内容扩大到以商业用户、广告用户、文化新闻用户、咨询公司用户、农村信息用户以及各类潜在用户等在内的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方面。一方面,信息社会的特点把人们带入到了一个典型的信息洪流环境当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改善生存状况,成为现代人生存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地关注、捕捉和利用信息;另一方面,“信息化”不仅从本质上改变着各行业的行为方式和信息意识形态,反过来也要求个体或各种机构把握机会、掌握信息,完成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或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信息交流对象类型范围的逐渐扩大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用户信息需求多样化。

1.1.4 信息交流载体的多元化

图书馆信息交流载体的多元化是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打破原有单一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收藏方式,向以磁介质、光电介质、化学介质为载体的新型信息媒介转化,形成各种载体共存的现象。特别是以新科技为发展背景的电子网络资源的介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促进了图书馆文献的信息交流活动,而且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文献管理方式和信息服务提供模式。此外,文献资源载体的多元化还直接导致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迈进。可见,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

1.2 构建多元化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的可行性

1.2.1 传统信息交流模式与现代信息交流模式的可融合性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相对于传统信息交流模式而言具有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交流及时便捷、信息交流内容丰富多样、信息交流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但是,它也面临着信息交流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信息失去原创性与真实性、对于信息交流载体——电子化设备的依赖等问题,而且电子形式的信息内容更容易被篡改、盗窃、甚至销毁。过时的信息、错误的信息以及有害的信息会造成大量的信息污染,会阻碍信息的交流。可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模式,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与传统的信息交流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实现手段和环境不同。所以网络信息交流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网络载体与传统载体的关系如何,实践也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它们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1.2.2 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从图书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用户需求出现的这些诸如精品化、个性化、便捷化等新特征不仅仅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而且也促使图书情报等信息服务的提供部门不断地优化其信息资源的配置,提高其信息服务水平。目前,各信息服务部门正经历着传统信息资源建设向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过渡时期。在这种情形下,合理规划内部信息资源结构成为首要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其信息需求不可能完全通过网络获得,同时网络信息需求也不可能是用户信息需求的全部,这就要求信息服务部门对网络服务和非网络服务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中有效调配“现实典藏”和“虚拟典藏”,提高整体信息服务效率。对于最原始的信息需求,应将信息直接供给用户,避免不必要的中间转化,而对于虚拟典藏的需求,则应为用户制定快捷的检索策略,使用户能主动地进行选择,并尽快地得到所需的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许多基于“网络”形式提供的文献信息线索需要有相应的信息服务部门的原始收藏作为支撑;对于实物和其他原始载体形式的信息,则更要依赖于直接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服务”与“非网络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应得到合理配置。

1.2.3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信息交流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服务机制有效支持用户利用信息来学习和创造知识。所以,图书馆不仅应为用户提供可供利用的资源,重要的是要为用户创造一种信息交流氛围和空间。图书馆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着重构建支持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合作学习的信息交流空间,集成支持信息交流、发布、协同工作的工具和服务,支持研究人员通过这个平台检索、汇集、组织、交流和发布科研信息。这应该成为图书馆今后努力的方向。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工作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图书馆的各项建设必须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指导,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模式。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多元化信息交流模式

2.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的有机结合体,是实体加虚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印刷型书刊;电子文献;读者及联接网络的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传统建筑设备及计算机;通信网络或信息通道;传统图书馆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根据版权法的规定,对印刷型、电子型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转化、管理,实现一体存取,为信息用户提供馆内服务和网络服务。

2.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模式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模式是综合传统图书馆“藏用并蓄、以用为主”的信息交流模式和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的有机结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模式是集传统交流模式与网络交流模式的优点于一身,使信息交流方式多样化,同样内容的信息或知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使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需求者,体现了图书馆自身的价值。

在实体空间交流中,主要包括实体环境交流和馆员交流两大部分。其中,图书馆的实体环境主要是指其建筑环境及馆藏设施。在全新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在与用户信息交流方面,注重了环境的优化:美化了图书馆的建筑,增添了馆藏资源,更新了馆中硬件和软件设施,调整了馆内布局,改善了馆内的工作条件等。而馆员交流,主要是指用户和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书信及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沟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与馆员的信函交流多通过电子信函的方式来进行,而电话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如语音聊天、网络视频等,这样大大方便了用户,同时又实现了与馆员的及时沟通,服务的时效性得到显著的提高。事实证明,当前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的许多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开展,这样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地域、用户的差异以及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服务需要用户亲自到图书馆中才能实施和完成,如借书,参加读者座谈会、专家见面会及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这使图书馆的实体空间交流发展在当今的信息环境下独具特色,成为图书馆信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不同层次用户新的信息需求下,图书馆更注重了对馆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不断加强对馆员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培训,重视对馆员的业绩考评,积极有效地对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进行深入的挖掘,做好为用户服务的工作,使用户在通过馆员来获取信息需求的时候,能够快速、有效地在馆员的指引下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促进了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虚拟空间交流中,图书馆与用户的信息交流形式以其方便、及时、快速、有效等优势深受用户喜爱。目前,大多数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图书馆的Web站点来寻求相应的服务以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Web站点中电子邮件列表、BBS、Blog、网络导航、虚拟咨询服务等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或知识,图书馆也通过在其主页上设置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为用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如在线展览、用户培训、用户教育等,从而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实现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图书馆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大自身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加注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维护,力求以其更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来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增加种类繁多的网络数据库,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交流平台,设置更为灵活、简约的主题界面以及快速、便捷的超链接等,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利用图书馆、关注图书馆,以此来提升图书馆自身的价值。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用户的信息交流呈现多样化,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更加便捷,在很大的空间范围内,虚拟空间交流产生的效率要高于实体空间交流,而且虚拟空间交流的利用率要大于实体空间交流的利用率。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虚拟空间交流仍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但须注意的是,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障碍性因素也随之产生和加大,面临着这一弊端,在虚拟交流这个层面上,需要在网络安全和维护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总而言之,在知识信息日益膨胀的时代,面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公众对有效信息的巨大需求,图书馆与用户的信息交流呈现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现与用户交流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小斌.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

[2] 熊武金.复合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8,(1).

[3] 金洁琴.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理论与模式探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6).

[4] 燕今伟,刘峥.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传播的变革[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

[5] 张凯.虚拟空间信息交流模式的分析[J].信息系统,2004,(5).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