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望闻问切”引发的听课评课随想

2009-06-18徐丽萍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望闻问切船长教研组

徐丽萍

摘要: 本文以《船长》的教学研讨为例,详述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实施教学诊断的过程,以期使教师在此项研讨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会在团队中谋发展。

关键词: 望闻问切听课教学诊断

目前各校教研组研讨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组织听课仍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能力的最常用的方式。就笔者所在学校来看,教研组长在每学期初都认真制定了听课计划:一个学期、乃至一个月要听多少课,听哪些教师的课,听什么类型的课,以及要解决哪些问题,等等,大体上都有了方案和考虑,组内教师也都能按计划实施。问题是大多数教师把听课看作是一项“任务”,为完成“任务”而听课,结果导致听课活动成了一种空泛的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对执教者也只能是一种没意义的负担。

如何使听课不流于形式而收到实效,科学地诊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正确地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本学期,在我校一位教师执教《船长》之后,教研组的老师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对本节课实施了教学诊断。

一、“望闻问切”

1.望其色——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现代教学观愈来愈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学习客体,而是具有充分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学习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诊断中应该注重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一个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设计了这样四个观察问题:“教师是否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否愿意把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中肯又有激励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始终保持着兴趣?”教研组评课时记录了这样的研讨实录片段:

A教师:这节课,教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感悟船长形象,感受英雄气概”展开教学,着力在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环境的营造等方面下力气。并始终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咀嚼、诵读来实现文本解读,引导学生“角色体验”走进人物内心,与“船长”进行心灵的对话,加深了对生命的意义与内涵的体悟。

B教师:课堂的高潮是让学生分角色演读那段简短有力的对白,特别是有一个小男孩仿佛就是哈尔威船长,演得生动逼真,为课堂增添了光彩。很多课文就需要这样的演读。

C教师: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少了些,这样势必影响学生主体性的更好发展。此外,老师能更投入些,更煽情些会更好。

……

2.闻其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追求的是双方在教与学中的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看到学生的智慧和巨大的潜能,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并理解学生的看法、意图,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观察问题:“教师是否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是否认真倾听教师与其他学生的交流?”

在教学研讨中老师提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学生提出“哈尔威船长完全可以脱险,为什么要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船,死得到底值不值?”在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时,老师并没有立即表明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大讲特讲“生命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也就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这时,老师适时地引入时代背景介绍,学生静静地倾听,仿佛字字镌刻在学生的脑海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可以说,这样便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文道统一。

3.问其惑——追问学生的疑惑。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主张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地学习,在努力掌握现有知识的同时,探索发现新知识。我们的教学诊断要注意观察教学中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在教学《船长》的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不可开交的混乱到‘井然有序的救援,船长是怎么指挥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到文中寻找答案。在课后的评议诊断中教研组的老师们认为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教师提出来,而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船长下达命令前后的语句,从中读出问题:“船长为什么能将‘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这样由学生自己制造了一个阅读的期待,促使他们在强烈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

4.切其因——针对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抽测——书面、口答。教研组针对研讨课设计了这样几道访谈问题:①今天这节课感觉如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②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这节语文课中你的心情好吗?③对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课后孩子们热情地参与了简短的问卷调查,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想法,为教研组进一步的教学诊断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建议执教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到教学理论中查找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法,再回到课堂教学实践。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方向:①继续学习有关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②正确把握“用教材”与“教教材”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应变能力,灵活使用新教材。③教学组织形式从教师的单向独白转到师生的对话交流,从教师封闭的讲授转到师生开放的主动参与,从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到多方的共同学习。

执教教师认真吸收了大家的建议,进行二次授课,教研组也针对课堂的变化进行再诊断。像这样以一个课例为载体进行多次反思的教研组研讨方式在平时的活动中是不多见的。但正是这样多回合的听课、反思活动让身处其中的教师感触颇多:有95%的老师认为本次研讨活动较以往的教研活动更实在,收获更大;有70%的教师认为在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认识;有90%的教师觉得这样的研讨对平时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有86%的教师发现在对话中发展了智慧,同时感到了差距。

二、启发

综观教研组关于《船长》一课的整个活动过程,给我们这样的启发:

1.全面评价,关注教师在听课活动后的反思。评价不是甄别教师,而是引领教师进行反思与总结。在“望闻问切”

的过程中,我们或设计问题或现场采访,考察了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能否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否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是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执教教师能全方位地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缺点,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参与教学诊断必须争取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因此,课前需要围绕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方案,了解执教者的设计意图、渗透的教学理念,并从不同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中提出预见性的问题;课后需要将搜集的数据及观察的相关因子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指出诊断活动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开展研究,指出下一步诊断的方向。

2.呈现过程,注重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自然生成。“望闻问切”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才会生动、有效,为广大教师所需要。在《船长》的研讨活动中,我们紧扣“实施教学的过程”,强调“听课现场”,关注研讨中的“对话”、“动态”,再现了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在思维碰撞中自然生成。这样的方式严格遵循了重过程而非重结果的研究理念,促使教学研究走向客观和真实。

3.评教相容,倡导教研组团队的共同发展。众所周知,教研组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教师的发展。每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其身后的一个教师团队;而团队中的教师个体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团队的共同发展。在听课中,教师要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对照反思,教师一方面能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而另一方面,为了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评论水平。

当然,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对于我们只是一种尝试。诊断的手段、技术还不够科学,研究的范围也比较有限,但实践证明此项研究有助于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效率,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一项有益的举措。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自我课堂教学诊断、他人教学诊断或集体教学诊断的探讨,在“望闻问切”中提升听课、评课的质量,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王荣生教授.《面对复杂的课堂现实》专题报告.

[2]浙江教育学院张孔义教授.《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技术》专题报告整理资料.

[3]欧阳芬教授.农村课堂教学诊断.吉林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望闻问切船长教研组
出发吧,船长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当船长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船长,我的船长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