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呼唤人文精神

2009-06-18周茂岩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关怀语文课堂

周茂岩

摘要: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语文课堂要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 语文课堂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中心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凡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感到语文难教。难在哪里?也许不在于一篇课文、一节课,而在于要使学生对语文像对数学等其它学科一样保持浓厚的兴趣,乃至自发地学习、探究。如何让学生也从语文课中体会到一种自信和自豪,从而不经意间就喜欢上了语文,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从而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为此,我作了下面几点尝试和探究。

一、让语文课堂焕发出人性化的魅力。

语文课的人性魅力应该在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真”,二是“新”,三是“美”。

所谓“真”,在课堂组织上的表现就是教师始终关注的是课堂现实,是每一个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状态,而不是沉浸在自己既定的教案中一意孤行。同时,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隐藏了自己情感与个性的冷冰冰的知识的传声筒。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个性,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真实的血肉丰满的人,不仅不会疏远,反而会更加亲近。教学内容上的“真”,一言以蔽之,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真理,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这也是语文课堂责无旁贷的使命。所谓“新”,在教学组织上的体现就是教师能够自觉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课堂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惊喜。这种“新”,本质上体现出的是教和学双方在情智上完美的契合。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能够把本专业的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感。所谓“美”,更主要的体现在课堂组织上,简练的课堂结构,教师优美的课堂语言,挥洒自如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课堂发挥等。但有一点需要强调,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语文学科自身本质的美,即借助语言所展现的思想之美,情感之美,生活之美,人物之美等。学生也必须通过穿越语言这一介质来感受作品所特有的美。动物看见天敌就产生身不由己的恐惧,看见食物就产生食欲。这都是最低级的本能反应,来自于进化过程中某种久远的心理积淀。与此不同的是,人却能够通过感受抽象的符号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而且这种反应比身临其境的反应更丰富、更充分。对抽象符号的感受无疑是人类所有本能感受的综合和上升。从更深层次而言,人类也正是借助这种自己发明的抽象的语言符号实现了对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替代,实现了主体性人格的构建,实现了文明的传承和进化。

二、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三、关注学生意识的培养

思想决定行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观念的更新涉及师生双方。每接一届新生,我都要让学生明白,高考中,语文涉及考点只不过二十几个,学三年,练三年,不足为惧。但是,只会考试,不说明你会读书;只会围着书本转、围着考试转,不能学好语文,取得高分不是目的;语文是有生命的东西,学会感悟人生,珍惜生命,才能学好语文。每一篇文章都是活动着的,其中有人、有事或有物、有景;每一个文字都是跳跃的精灵,要善于捕捉每一次心灵的触动,要善于从文中汲取精神养料。

四、培养学生“独立不依他”的态度

文章的美需要共鸣和应和,要把作者或书中的人物看作是朋友,和他(们)进行自由、平等的心灵交流,或赞同,或反驳;或喜悦,或哀伤。要在作者的启示下,认真思考,真正把作者的思想、文彩,人物的精神、品格,化作自己的血肉,化作自己的灵魂。但是绝不能盲目地以作者之是为是,以作者之非为非,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即使是在有着强大的思想力量与人格力量的作者面前,也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与思想选择的自由。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总之,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统一于一体,才能真正使语文教育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育中时时注意渗透人文精神,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那么,语文教育的明天就会更好。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关怀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