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工科毕业生大学生

田 甜

摘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受社会、学校、自身因素的共同影响,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影响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关于促进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实现工科类女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 金融危机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不断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中,2000年女大学生占41.07%,2001年占42.14%,到2005年女大学生已占到招生人数的44%”。①但是,与不断增长的女大学生人数不相称的是,不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大学生同男大学生相比遭遇到了更多就业的困难,具体体现在女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性别歧视严重等方面,以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最为突出。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全球金融震动,给银行、证券、房地产、外贸等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较为困难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正日趋严峻,对于理工科女大学生,更是雪上加霜,她们在就业问题上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笔者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剖析入手,结合影响她们就业的多方面原因,重点探讨促进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实现工科类女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剖析

从整体上看,虽然女生人数占工科院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依旧与男生相差很多,但这部分女生中的大多数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却很突出,尤其是在奖学金等的评奖评优中,往往是女生占据了不小比例。由此可见,大部分女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态度十分认真,成绩也是比较优异的。但是,在面临求职就业问题时,优异的成绩单并没有为她们赢得更多的加分,反而暴露出了人们常说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指女毕业生在就业的既定时效期内,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就业受阻、不能实现就业或就业不理想的现象”。②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与往年相比,呈现出了两个“更为突出”的特点。

(一)部分行业出现就业需求缩减,劳动力供求矛盾更为突出。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而2009年达到空前的611万人。在教育大省江苏省,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5.9万,其中,本科生19.3万,同比增长了12.55%。一方面是显著增长的求职人数,另一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不少企业大量削减招聘人数,这样的形势对于原本就处于就业弱势的工科女大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的就业需求明显减少,这给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用人单位主动走进校园举办招聘会的频率与往年相比大大降低。很多女大学生求职者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找工作难,找个好工作更难,找个适合工科女生的好工作则是难中之难!”

(二)性别歧视、就业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公平现象更为突出。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面对原本就减少了的工作岗位数量,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觉得女生本应该选择文学、师范等专业,选择工科本就不是很合适,用人单位在对人才的选择上更是偏重于他们认为更加能吃苦的男生,过于强调“性别”的重要性,这一现象在工科类专业尤其突出。例如,有些建筑单位在公布招聘条件时,就已经限制应聘学生的性别要为男性,哪怕女生各方面素质都优于男生,单位也会认为通过一段时期的培养、锻炼,男生还是比女生更加适合。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部分工科类女生在一次次失败的应聘经历中,消减了就业的主动性,完全依赖家长或对就业抱有回避的态度,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影响工科类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科类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原因是复杂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女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中对女性的偏见并没有完全消除,用人单位对女性的工作能力存在疑问,认为女生“怕吃苦”,难以在工地、厂房等环境中工作,并且女生在结婚生子后,必然会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家庭上,因此,不少工科类的招聘单位能不招聘女生就尽量不招聘。同时,面对以上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国家提出的保护女性权益的一系列法律制度也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各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工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然而,由于缺少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不少用人单位依旧在招聘条件中强加上对应聘者性别的限制,或在面试中以各种理由对女生予以拒绝,从而造成了这样的保护条款对于保障女性的合法就业权益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对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工科女大学生。在工科院校的一些专业实习教学活动中,男生往往是担当测量、操作等关键工作,女生则被分配给数据记录、填写报告等辅助工作,久而久之,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认为这样的一种任务分配方式是理所当然的,渐渐地女生也就自觉自愿地成为辅助工作人员,这样的一种实践是无法培养广大女大学生动手能力的。

从工科女大学自身来看,不少毕业生将“留在大城市,不愿下基层;工作要稳定,不肯担风险;收入要求高,不图有前景”作为自己的就业观,过于追求理想化、图安逸,最终导致她们在岗位的选择上眼高手低,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有的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书本知识的应用,看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严重影响了就业质量。

三、促进工科类女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效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社会、学校或是女大学生自身都必须深刻认识阻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短期内,金融危机带给就业市场的影响依旧存在,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存在的主客观问题。

(一)从社会层面上,应进一步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

为给广大女性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内应大力加强以男女平等、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养教育,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倡导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文化理念,营造公正评价女性工作能力的社会氛围,逐步消除用人单位“女子不如男”的传统偏见,特别是对有些用人单位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应按照相关法律,予以制止和处罚。工会、妇联等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好自己的监督职能,在女大学生遭遇用工性别歧视时给予法律支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女性的合法权益。

(二)从学校层面上,对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培养应体现“专门性”。

女大学生的心智成长过程与男生相比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然而在以男生占多数的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一般多按照男生的特征设计,女生参与活动、展现自我的机会不多,最终导致她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综合素质难以大幅提高。因此,对于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培养应能够体现其“专门性”,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专门的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客观存在的就业弱势,学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组建专门的服务于她们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结合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开展工作:一是将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列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二是通过举办面向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讲座,分析就业政策,提供需求信息,传授求职技巧;三是相关部门应主动出击,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举办工科类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四是利用现代化的QQ、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将传达招聘信息的网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让她们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

2.对工科类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门组织,实现有效性、连贯性、专业性。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和测定,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③通过规划,学生能够对在校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安排。为保证能够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尤其是帮助工科类女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目标,广大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应努力开展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管理,组织她们认真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的相关测试,建立成长档案,师生共同监督规划的实施情况;二是将对工科类女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始终,对她们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动手实践能力缺失等问题及早解决,结合大学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三是进一步加强从事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服务同学的专业化水平。

3.注重对工科专业女大学生潜力挖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指导。

虽然工科类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但她们却具备男生所缺乏的优势,例如理论知识体系更加完备、对待工作踏实细心等,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等的组织上,应为她们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在加强她们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要将实践教学列入日常教学考核体系,对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提出学分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的计划制定、过程实施和效果检查管理,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为例,学院在组织好日常课堂教学的同时,在施工实习、课程设计等方面要能本着对她们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对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在实践参与情况、独立完成成果等指标上进行重点考察,并通过搭建学科竞赛平台,鼓励她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在专业教师、作品制作等方面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指导关注。

4.大力开展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调适工作。

就业难的现状使工科女大学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种种不良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阻碍她们顺利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工科类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研工作,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她们的就业困惑。同时,应加强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的工作力度,帮助她们树立信心,淡化自身性别意识,在竞争中鼓励女大学生把亲和力的优势表现出来,努力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挫折和失败,修定个人发展目标,走向新的应聘岗位。

(三)从工科女大学生来说,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

在众多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女大学生自身素质仍然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能够对就业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大学阶段努力将自己塑造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广大工科类女大学生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1.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工科类女大学生来说,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全面发展自己。工科与文科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需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考核的主要指标,而不少工科类女生却刻意回避提高实践能力的问题,总觉得这都是男生的任务,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类教学活动中,女大学生应主动参与,遇到困难不逃避,积极向老师寻求帮助,把握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机会,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在平等的比赛中更加自信,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推进,女大学生必须走出自我狭隘的思想空间,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思想,参与社会,关注民生,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2.开阔择业的视野,探寻新的就业渠道。

面对有限的工作岗位,广大工科类女大学生要能突破观念的壁垒,在更广的领域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2009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七大举措促进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都为广大毕业生扩大了择业的范围。对于工科类女大学生来说,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设计类岗位是能发挥其严谨优势的岗位,在国家大力鼓励的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方面,广大工科类女大学生也可以把握住利好的政策支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作出选择。

四、结语

解决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工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对于她们的关心更需要能够落在实处,优化就业环境,为她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打破制约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的壁垒,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向。

注释:

①张晓燕,杨文选.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61-63.

②陈彤,张姝.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9):30-31.

③瞿立新.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7.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组编.就业与创业指导[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2]赵卫国.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模式案例实务全书[M].北京: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方伟.大学生就业工作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工科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