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空缺现象与翻译

2009-06-18胡先兰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意译英汉典故

胡先兰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上有时是不能一一对应的,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形式和概念在汉语中可能是空缺。反之,亦然。本文探讨了词汇空缺的类型、可译性问题,以及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 词汇空缺类型可译性翻译策略

一、引言

由于人类语言文化的共性,一种语言里的词能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相关的对等成分,但也有些时候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种语言里的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的词,这种情况称为词汇空缺。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词汇空缺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这种不对应性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拟对词汇空缺的类型、可译性和翻译策略一一探讨。

二、词汇空缺的类型

1.实物名词

这部分词汇主要是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形成的。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往往难以在彼此的语言中找到一一对应的表达。如:汉语中表示中国特有的传统食品“粽子、饺子、汤圆、腊八粥、冰糖葫芦”等词,以及“干爹、干妈”等称谓词,若被直译成英语,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在英语中,以white meat和red meat为例,前者包括一些颜色较浅(尤其是煮熟后较淡)的肉,如猪肉和家禽肉;后者是指一些颜然较深的肉,如牛肉和羊肉,在汉语中则没有对应的词语。

2.文学典故词

汉英典故有相通之处。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便难以理解这些带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汉语文学典故多出自古代历史名著和小说。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智多星”、“岳母刺字”、“刘姥姥进大观园”、“母夜叉”、“人在曹营心在汉”、“乐不思蜀”等人物典故,没有背景知识的西方人是不懂其寓意的。同样,“夏洛克”、“罗密欧”、“汤姆叔叔”、“吉基尔医生”等来自英语文学典故的词语,没有背景知识的中国人也同样不知其涵义。

3.宗教词汇

汉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些有宗教特色的词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命中有时终归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等。又如:“礼”、“义”、“仁”、“智”、“信”这些词在英语中分别被译成ceremony,justice,humanity,wisdom,credit,但这些词语都无法准确地解释说明汉语中相对应的那些文化内涵。同样的,我们可能知道sleep with father是英语有关“死亡”的一种委婉表达,但知道其宗教含义的恐怕就不多了。

三、从跨文化翻译的实践看词汇空缺的可译性

从中西文化交往和跨文化翻译的实践来看,词汇空缺的矛盾也还是可以解决的。如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经过多年的中西文化交融和翻译工作者的努力,多数词语已进入异族语言,丰富了相互的语言,如英语中的ginseng,mahjong,kowtow等词就是从汉语中借去的;汉语中的“坦克”、“咖啡”、“俱乐部”、“维它命”、“模特儿”、“沙发”、“因特网”等便是从英语中借来的。上文所列举的文化方面的词汇空缺,随着中西文化交往的加深和跨文化翻译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词汇已逐渐在异文化中找到了对等语,如individualism汉译为“个体主义”,汉语的“个人主义”英译为personalism;privacy(个人隐私)的文化意蕴已逐渐为中国人所理解。文化方面词汇空缺翻译的成功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文艺作品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够像它那样具有如此惊人的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部汉语巨著却已有两个英文版本(杨宪益与戴乃迭两位翻译前辈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英国学者戴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另外,人们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了一些处理词汇空缺的其它翻译方法,如增词达意、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等方法。这些翻译方法虽然有时会有所失,但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蕴,并被译文读者所理解,因此这些方法是可行的。但是,词汇空缺的可译性是有限的、相对的,它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的能力。

四、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和文化替代法。

1.音译

当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应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例如:汉译英中“磕头(kowtow)”、“荔枝(litchi)”、“功夫(kongfu)”等;英译汉中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逻辑)等。采用这种方法翻译的词汇很多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外来词。

2.直译

如: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念)等。

3.改编

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另加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比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uban the master carpenter.其中“鲁班”译为“the master carpenter”易于被外国读者理解。

4.意译

对于上述几种方法都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使用意译。如:“时代变了,不能再靠金饭碗过日子了。”可译成:Times have changed,one can no longer expect a secure and well-paid job forever.如果把“金饭碗”译成gold rice bowl,那么整个句子就无疑会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费解,造成交流的障碍。

5.文化替代翻译法

对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中的非对应词汇或短语,但却有其他的与其意义相同的对应部分,可使用文化替代翻译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习语的翻译,如“雨后春笋”,最好不要译成to grow like bamboo shoot,而用英语中已有的习语:to grow like mushroom。又如“爱屋及乌”,可以用英语中已有的习语“Love me,love my dog.”来翻译。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词汇空缺主要有实物名词、文学典故词和宗教词汇。词汇空缺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间的交际与翻译中,词汇空缺并非不可译,只有深入研究词汇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合理巧妙运用直译、意译、改编等科学有效的翻译手法,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弥合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喜荣.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1).

[2]贾德江.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3]马菊玲.浅谈跨文化翻译问题[J].固原师专学报,1998,(1).

[4]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与教育出版社,1998.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作者系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7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意译英汉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