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的有效办法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学习动机外语

徐 勰

摘要: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和意志,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能有效消除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本文就消除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的有效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 外语学习心理障碍消除障碍有效策略

一般说来,学生开始学外语时都已掌握了一定的母语语法结构和习惯用法,这必然给外语学习带来一定的负作用,也就是Lado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所说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这种负迁移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障碍(转引自贾冠杰,1999)。此外,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外语教师来说,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尽快学好外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减少和消除心理障碍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心理障碍的表现

学生的一般心理障碍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态度、意志、性格、情感、兴趣、理想、世界观等)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外语学习动机不强;2.对外语学习兴趣不足;3.学习上缺乏毅力,没有恒心,遇到困难就较易放弃;4.太注意自我形象(self-concept),不敢和别人用外语对话,害怕出错受人耻笑;5.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学外语的天分;6.怕外语上花太多的时间而影响其它功课的学习;7.缺乏远大理想。

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上也存在着多种心理障碍,如:1.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老师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却认为已掌握,故而不认真听讲,或者由于个别地方听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因而采取放弃的态度,甚至在课堂上做其它事情。2.对教师不满。有的学生因为和老师发生一点小矛盾就产生对抗心理,每遇外语课就反感;有的是因为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满,由于老师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而产生厌烦情绪;也有的是因为外语教师不能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产生失落感。3.环境影响。因受社会、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或是校风、班风不正而影响外语课堂学习。

二、消除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的有效策略

由于学生个体各方面的差异,出现种种心理障碍是正常现象,问题是教师应如何正确疏导,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使学生在正常的心态下学外语,因为兴趣可以培养,条件可以改善,认识也可以改变。根据教学理论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说,美国心理学家特曼(I.M.Terman)对1000多名学生进行了64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高低(指智商在中等或以上者)并无多大关系。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善的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育研究组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进行的两个大型科研项目的报告也指出,智力不是语言学习的预测因素(刘润清、吴一安等,2000)。由此可见,外语学习好差,决定因素不是学生的智力水平,而是他们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一个人再聪明,智商再高,但如果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培养,外语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二)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或称动力、学习的坚持性,在外语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外语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Corder(1973)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话:“只要有学习动机,谁都能学会一门语言。”Skehan(1989)认为,在预示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仅次于语言学能。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科研结果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学习动机越高,语言学得越快也越好(桂诗春,1985:227)。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和教材再好,也难以奏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教学效果好,不能只埋头教书,而是要通过心理辅导去培养、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使学生端正学外语的动机,强化潜在的积极动机,并将这种积极动机外化为勤奋、执着、刻苦等个人品格。

(三)培养学生学外语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外语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外语知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生外语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外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语言交流机会,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愿望,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体验语言交流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外语的内在兴趣。实践证明,过分强调语法的传统教学法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内在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要多样化,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奇,同时又有所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内在兴趣,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评估学习成果等。另外,教师要创造学生学习成功的条件,使其兴趣得到满足。如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习得外语,在完成任务中提升外语水平,使语言学习活动化、学习活动交际化。同时课堂提问要有技巧,要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创造宽松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内在兴趣,这样的课堂对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学生学外语的毅力和意志

外语学习需要一定的毅力(willpower)。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想学好外语是不可能的。毅力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学习外语必须具备惊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遇到词汇量大、语法复杂、语音不好掌握、阅读理解有偏差、写作难以动笔等困难时,就退缩不前、产生畏难情绪,继而有放弃之念,那将永远也学不好外语。学生要正确认识学习过程的遗忘现象,教师则要给予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对克服困难的重要性,要使学生产生健康的情感以激励意志行为。

(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外语教师除了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精通外语、知识面广;精力充沛,有英美人所具有的幽默感;具有驾驭课堂的才能和完善的教学技巧;对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必须性格开朗,仪表端庄。外语教师重任在肩,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外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因为在外语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管理者和组织者;教师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和释疑解惑者;教师是资源提供者、任务评估者与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用有效的输入,尽可能诱发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师如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就无法也不可能在外语教学中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教授在南京大学讲学时讲了一句话:“外语教学主要是跟学生打‘心理战,成败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操作。”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心理特征,帮助学生消除外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升外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Corder,S.P.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73.

[2]Skehan,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89.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刘润清,吴一安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学习动机外语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