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2009-06-18董仲超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习题创新能力意识

董仲超

摘要: 为了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本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教师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前,首先应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准确理解与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相应做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工作。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大学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教师必须珍惜。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都能感受到发现、创新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能使学生激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的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不要总认为“只有我教你才会”,要相信学生智慧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有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启迪,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探索、发现、创新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我想,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某个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起点。

三、注重实践活动,提供体验、探究、发现的空间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四、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这样可以使学优生的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我认为这样教学,既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五、教师要启迪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猜想

比如在讲?蘩sin(Inx)dx时,被积函数超出了基本初等函数的范畴,也超出了我们在求解不定积分时关于分部积分的“反三角、对数、幂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哪个在前哪个做u的总结。这就要求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猜想。这个问题有两种解法。第一种是继续利用分部积分法的思想,把里面的整个被积函数看成是u;第二种是令Inx=t,把复杂的被积函数简单化处理,然后利用分部积分法的思想解决。

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强化思维,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教育心理学上,“认知冲突”就是造成认知矛盾,使学生急于解决,但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一旦造成,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动力,同时学生也处在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认知冲突”情景产生后,可采取“两先两后”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在先,学生“边看边想”在先,教师“归纳、总结”在后,学生“边听边思”在后,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试验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追根溯源,使做和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其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在发展或亚研究过程,这才是设计试验教学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设计更好的教学认知冲突和更加精练的相关练习,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其主动意识,最终实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双发展,这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模式。

七、精心设计习题,开展错题“诊所”活动,激发学生不知中求知

教师要重视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习题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习题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设计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2.巧设“陷阱”。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3.精心挑选习题,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各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各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试卷中和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若讲法平淡就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记忆,结果学生就会对同一问题会一错再错。教师若开展错题“诊断”活动后,学生的求知火花就会被点燃,错误的重现率下降,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当然,教师在设计错例时,不仅要考虑到例题的典型性、代表性,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对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时,对斜率的存在性理解不深。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精心设计了一道错答题,让大家诊断错在哪里。错答题提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望极为强烈,经过共同的分析和研究,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八、坚持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资源,多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重视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意识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首先,教师要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要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开展网上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应用教学及其能力培养。再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因素,课堂上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勇于创新。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学生有疑惑才有探求,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才有更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作出解释,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不受伤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愿学习某一学科,大部分就是由于该科教师的教学态度所造成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体验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多思考内部逻辑关系,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设推理能力。

总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需求。广大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贯彻这个理念,并把这个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想方设法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才.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8).

[2]吐尔洪江.高校数学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猜你喜欢

习题创新能力意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