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现代汉语外来词

2009-06-18陈继娜冯家音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外来语外来词音译

王 静 陈继娜 冯家音 于 竞

摘要: 语言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外来词是指汉语从其他民族语言或方言中引入的词。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使人们对外来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发展趋势

1.前言

语言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社会的科技进步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文化交流又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各国文化和各方面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各种文化之间的渗透。词汇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是语言中最富于变化的组成部分。当某一外族语词所表示的事物在自己民族语言现有的词库中找不到对等物时,就需要借译或者用自己的本族语去创造表达相应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存在外来词的成分,汉语也不例外。随着国际交流和接触的日益频繁,通讯技术日益发展,这种语言与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频繁交流,在语言方面就主要表现为外来词数量上的增加。外来词的引进和使用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体现了时代的特色,也是文化融合的生动写照。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2.外来词的定义

外来词又称“外来语”(吕叔湘,1942),“外来语词”(孙常叙,1956),“借字”(罗常培,1989)。传统观点认为它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其定义一直都是有争议的问题,至今人们还对其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外来词”就是“音译词”,也就是说“意译词”不是外来词。王力(1980)认为“只有借词是外来语,而译词不能算是外来语”。吕叔湘(1982:82)指出:“译语主要有两种,译意的和译音的。译意的词,因为利用原语言固有的词或词根去凑合,应归入合意复词,而且也不能算严格的外来语。译音的词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属于衍生的一类。”胡裕树(1995:252)认为:“至于用纯粹意译方法来伪造别种语言的新词,虽然代表着新的概念,但仍用汉语的构词成分和构词方法造成的,因此不是真正的外来词。例如,‘飞机,‘蜜月,‘马力……”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意译词跟音译词一样,属于外来词的范畴,尽管他们已经过了相应的汉化过程,即汉化意译。我们认为外来词是指汉语从其他民族语言或方言中引入的词。我们赞同把外来词分为广义和狭义外来词,广义上讲,意译词也应算作外来词。因此,都应将其列入外来词的范畴,承认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其汉化和发展变化过程。

3.汉语对于外来词的吸收方式

很多有关外来词的研究都会涉及外来词的分类。胡行之(1936)在第一本专门收集外来词的词典:《外来语词典》中把外来语分为五类:全译音、全译义、全输入、半音半义和音义兼顾;而《汉语外来词词典》(1984)则按照吸收方式把外来词分为音译型、音译兼意译型、意译型和直译型四类。我们把外来词分为以下四大类:

3.1音译外来词

这些外来词完全是按照外族语的发音直译过来的,是翻译科技术语、人名、地名和商品名称较为常用的方法。最典型的音译词是化学元素名称。Fryer在1872年重译的《化学鉴原》中为48个元素创造了48个汉字,其中46个至今仍在使用。音译词语又可以分为两类。

3.1.1纯音译

是指完全照搬外族语的发音与意义,多不具备音义结合的特点,所以单从字面看不出它本身的意义。如“克隆(clone)”、“麦当劳(McDonalds)”、“好莱坞(Hollywood)”等。

3.1.2谐音加表意

一般来讲,词的声音和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基于中国人习惯“望文生义”的思维习惯,人们在引入外来词时,为了更符合汉语的特点和系统性,往往采取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寻求音和义的相似性和联想性。这种吸收方式兼顾了外族语的发音特征和本族语自身的特点,符合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思维习惯,有利于中国人理解和记忆。如spirit是一种饮料,翻译成“雪碧”明显给人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香波”作为洗发水shampoo的译词则给人温馨、香气宜人的美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托福(TOFEL)”、“可口可乐(Coco-Cola)”等。这显然与意译不尽相同,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顾及外族词的发音,而且,字面意思与意义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词的音和义是通过联想建立有限的联系。

3.2音意兼译词语

这类词的特点是它们是由两部分组成,多为偏正式的。前一部分是根据外族语的发音对译过来,后半部分则是采用汉语固有的语素进行标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类属、特征、性质的,使词语更加明朗,意义清晰,帮助人们理解。如:“恰恰舞(cha-cha)”、“芭蕾舞(ballet)”、“艾滋病(AIDS)”、“AA制(分摊)”等。当人们对于所描述的词语足够熟悉时,标识就可以省略。但是有时因为音节等因素影响,汉语标识不能省略,如“卡车(car)”、“衬衫(shirt)”等。

3.3意译词语

即运用汉语合成词的构词规律,将外族词按意译翻译过来而成的新词语。这类词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符合汉语的习惯,更符合本族语的语言结构和构词规律,容易成为主流语言的组成部分。外来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意译词,鉴于意译外来词可以像本组词语一样从字面推测其意义所在,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很快会变得耳熟能详。如:“代沟(generation gap)”、“自助餐(buffet)”、“感恩节(Thanksgiving)”等。

3.4词形借词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字母词出现在汉语当中。词形借词就是指在吸收外来词语时,除了直接借入外族词的读音,还同时借入其固有的书写形式,这是比较直接的吸收方式。这类词中也可以细分为两类:

3.4.1完全借形词语

新词语完全保持外族语的词义和词形或基本不改变原有词义词形,如CEO,KTV,WTO等。

3.4.2半借形词语

还有一种形式外来词一部分将英语词读音中的代表语素用字母代替,另一部分再结合语义找出一个相应的汉语语素对其进行解释,组合而成的新词语。如T-恤衫、IC卡、Java语言等。

4.外来词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字母词呈递增趋势。这种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兴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与语言频繁接触加速了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第二,近年来,中国人的外语水平有显著提高,对于字母词的接受能力增强;第三,有些外来词难以音译或意译。外来词有时没有统一的译名,很容易引起混乱;第四,字母词具有简洁、明确、易于交流的特点,很快成为国际通用的词汇。其独特的异域风情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能直接用英语表达新事物让人们感到标新立异和自豪。同时这也反映出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人对于外来文化逐渐开放的心态。

音译外来词逐渐增加。在外来词的吸收过程中,音译和意译在不同时期相继处于主导地位。晚清至五四时期,有识之士为了寻求救国之道,积极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当时,大量反映新思想、新思潮的词语涌入中国。面对数量巨大的外来词,音译的吸收方式占了主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译词这一更加符合汉语和汉民族思维习惯的吸收方式后来居上。很多原来音译的外来词逐渐被相应的意译词所取代,如“科学”取代了“塞因斯(science)”,“小提琴”代替了“梵婀令(violin)”。近年来,人们对于音译词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很多原来的意译词又逐渐被音译词所替换,如巴士(公共汽车)等。特别是谐音加表意和音意兼译的外来词数量增加。比起纯音译外来词,人们更习惯利用汉语的表意功能增强外来词的可接受性,赋予其汉语的独特特征,增加联想功能。

外来词语素化倾向增强。早期的外来词多是根据外族词的发音对译过来的多音节词语。但是随着这些词的广泛应用,人们往往会把这些音节拆分开来,赋予某些本来没有意义的音节以新的意义,使它变成有意义的能产语素。比如“巴士”原指bus,可是现在“巴”已经成为了这样的语素,由此派生出很多新的词汇,如“大巴”,“中巴”。

5.结语

中国很早就与其他国家有着密切的往来。这种交流不止停留在物质和贸易上,还有文化交流。外来词就是这种交流很好的见证。尽管不同时期汉语对于外来词的吸收方式有差异,但外来词都不可避免地经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成为汉语语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汉语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和活力,并促进了汉语的发展。近年来,有的专家呼吁要抵制音译外来词的滥用和规范外来词,纯洁民族语言。我们认为,外来语的渗入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是不可避免的。反映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语言交流丰富了本族的文化,是社会进步和文化融合的标志,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保持开放、宽容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

[4]史有为.外来词: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J].汉语学习,1991,(6).

猜你喜欢

外来语外来词音译
原来它们是“外来语”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从中韩外来语发展看全球化时代外来语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浅析英语外来语的规范使用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