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2009-06-18张桂平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例子学期议论文

张桂平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随着教学主导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教材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行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更注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特别是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紧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无形当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多了,可教材与考试的联系少了,特别是语文评价体系发生了改变,因此学生对手里的教材不再奉若神明了,教材课本的地位似乎降低了。在师生眼里它可能仅是一个例子。但是我们要通过这一例子,培养学生的感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考试的能力。因此,教师怎样运用好手中的教材,让学生重视教材,进行有效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的特点开展了以“教材的再处理再创造”为题的校本教研课题。我校语文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这里总结出来与同行分享。

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安排;大胆处理,整合资源;对教材进行了比较大胆的处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具体做法如下。

一、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初中三年教师需要完成六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教书而教书,那样是被动的,而学生被动,老师被动,最终可能就是教师被教材牵着走,体现不了教材作为例子为我所用这一理念,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因此,首先教师需要了解这一学期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哪些,精读课文有几篇,背诵积累篇目有多少等,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对教材进行规划安排,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过紧或过松,而是能做到张弛有度。

我校有这样一种传统,每位老师从初一接手,就要带班到毕业。那也就是说你要完成好三年的语文教学任务。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实行规划安排。

我在教学中就针对学生初中三年需要完成的背诵默写文章和名著阅读进行了规划安排。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表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他们把精力给了数学和英语,因而我就在起始阶段,在学生初一时趁各科的学习相对轻松容易时抢夺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背诵默写的安排,教师可以打破年级的限制,将初中阶段必背的课外古诗词60首安排在初一阶段背诵过关,两天一首,一个学期内他们就能完成。另外,通过平常的早读课不断地诵读巩固,再结合第二学期的课前小测,这样就极其有效地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任务。

其次是名著阅读。现行教材中要求中学生每一学期要完成两到三部名著的阅读,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看名著,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每一册教材的安排,提前介入,安排学生利用每一年的寒暑假进行阅读,而没必要跟着教学进度走。

最后是对文言文的学期合理安排。在七年级教材中,将文言文打散到了各个单元,八年级和九年级把文言文独立成五、六两单元。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来说负担比较大,且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理想,教师可以将其分散到现代文单元中,穿插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背诵和理解消化,提高教学效率。

二、大胆取舍,整合资源

一套教材的编写,它针对的对象是全国的学生,所以它更多的是学生共性的东西,而忽略了个性的东西,如时代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地域的差异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学习兴趣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材内容的传授者,教师要对教材学会取舍,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1.起用旧教材中的典范之作,帮助教学。

比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单元时,我就遇到了一个大困难,这两单元中涉及议论文的教学,而教材中的《敬业与乐业》和第四单元的文章几乎都是不很规范的议论文,因而很难向学生讲清议论文这一文体特点。而《谈骨气》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它结构安排合理,说理严密,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脉络写作,也就是提出中心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这样的三步骤进行论证。其中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引孟子的话作为道理论证,接着用了三个例子,其中有元朝文天祥的例子,它论证了“富贵不能淫”,穷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它论证了“贫贱不能移”,闻一多先生的例子论证了“威武不能屈”。这三个例子非常具有典型性,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它们是由古代到近代,从人物的代表性上来说,这其中有官员,有平民,有知识分子,因此,三个例子不论从实践还是人物的身份上来看都充分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这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论证过程对初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篇范文,而教材中所选的篇目相对来说则不是太规范,条理和初论证过程较随意,初习者去理解它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前不妨起用《谈骨气》一文,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后面内容的教学。

2.跨越单元或年级的界限,进行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对比阅读。

这在我的平常教学总复习时较常用到。因为把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学生马上就能找出其中的异同,这对教学来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七年级下的教材中,我们可以跨越单元的界限,把《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放在一起教学,因为这两篇文章有太多的可比之处:写作年代:都在北宋时期;作者: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两位同朝为官,且是政敌,王安石代表的是革新派,司马光代表的是保守派;写作主题:两位作者在政治主张上各有己见,而对于学习这一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文中的人物:前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后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一反一正,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些一对比,学生便一目了然,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主题。

猜你喜欢

例子学期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简谈“议论文”写作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