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比较法促进历史知识的学习

2009-06-18宋紫民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历史发展

宋紫民

历史的发展互为联系、因果相循,从时间上看,它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它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它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等。这说明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因此,学习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同时,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课本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不仅不能冷落课本,反而要读懂、读精、读深。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选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把训练贯穿于教材与课堂之中,一方面要让课本知识延伸,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向深层发展。学生形成历史能力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对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要加强历史思维形成的指导,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再次要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其能力是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历史课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记忆、理解、思维、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而运用比较法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所谓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有以下几种:

一、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通常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人物的比较。如俄国彼得一世与中国康熙皇帝、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的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预见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比较,学生能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二、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对同一国家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的比较。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其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讲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时,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四次事变构成一个整体来讲述。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纵向联系。如讲到世界史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时,可联系同年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又如将中外历史上使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四次重要改革联系起来比较分析,说明进步的政治改革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再如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使两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沙俄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便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

三、点面比较

点面比较是小环境与大背景比较。在讲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可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眼界。中国的古代史与近代史反差强烈,作为四大发明的故乡,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有的高中生在学习中国史时常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既然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伟大,为何又肯定清军进驻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作用?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对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中学教科书一般都把他写成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的汉奸,而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却是一个高瞻远瞩、一心为公、忍辱负重的爱国政治家。这些强烈反差使学生对历史提出了激烈的质疑:如果电视剧的描述是真的,那么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如果上述反面人物特别是李鸿章都是爱国的政治家,那么离给秦桧翻案的日子也不远了。诸如此类的质疑还表现在对曾国藩、袁世凯等的评价上。

又如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压迫,另一方面又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学生会思考这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预见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就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历史,在比较中“学会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其能力的增强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总之,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将历史知识按专题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就能增强记忆,需要时信手拈来。教师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因为这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又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历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