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实·煽情·励志

2009-06-15

创作评谭 2009年3期
关键词:嘉嘉励志青少年

余 艳

小成本亲情励志影片《网络妈妈》悄然红遍南北,反响强烈,创下了不殊的票房成绩。究其原因,相对于商业大片空洞、功利的形式与内容,《网络妈妈》关注社会热点,展现人性光辉,发人深省,是一部很写实、很煽情、很励志、很有人情味的电影。

之所以说《网络妈妈》很写实,是因为该片真实再现了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同时又触及到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

首先,《网络妈妈》以刘学萍为主要人物。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江西家户喻晓的“网络妈妈”刘焕荣的成长经历和爱心故事。

刘焕荣,1957年9月出生于江西弋阳,1971年正读初二的她,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中。由于森林起火不幸被烧伤致残,面容被毁,双手被废,烧伤面积91%,Ⅲ度81%。面对如此残酷的打击,在亲人的鼓励下,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生活自理,自修了会计专业,参加了工作,成了一个有用的人。不仅如此,她还通过网络帮助300多名网瘾少年迷途知返,重回校园,奋发向上。《网络妈妈》以刘焕荣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平民故事。影片通过主人公刘学萍带病植树、烧残后的恸哭和坚毅、不去庐山避暑而要做有用人的执著、因不能生育而主动放弃真爱的无奈、工作之余倾力救助网瘾少年的爱心行动等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真诚、极具人情味的女性形象。刘学萍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触摸到了原型刘焕荣丰富感人的内心世界。同时更为她虽有不幸、但终不平凡的生活感到震撼。而原型刘焕荣的存在,又让刘学萍这个人物形象更显客观真实,更深入人心。

其次,《网络妈妈》通过“问题少年”贺嘉的叛逆倔强、沉迷网络、无心上学、对抗父母等行为,聚焦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亲子沟通两大社会热点。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调查,2005年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比例为13.2%,初中生为重灾区:2007年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比例为9.72%,18-23岁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新华网报道,目前我国因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已经超过1000万人,这个群体还在不停地“壮大”着。青少年上网成瘾不仅损害身心健康、影响人格培养、导致学业荒废,还会影响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因此,戒除网瘾、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直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网络妈妈》以“网瘾少女”贺嘉为切人口,正面描述了网瘾青少年深陷网络欲罢不能的痛苦、叛逆偏执又意志薄弱的性格,侧面描写了网吧老板的黑心自私、狡猾冷漠,展现了亲子之间缺乏正确沟通导致的矛盾冲突,活生生的再现了当下网瘾青少年在学校、网吧、家庭等主要活动场所的生存状态。《网络妈妈》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主要就在于它是一部贴近生活、关注社会问题的电影。

另外,《网络妈妈》的写实风格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别具匠心。为了既让故事站住脚。又让影片更具真实性,导演将影片拍成原生态,起用了一大批非职业演员,以最贴近生活原貌的样子本色出演。平民电影平民演,因其“平民化”,才愈显“真实化”。

《网络妈妈》以写实的手法、诚挚的情态,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极具煽情性。

最感人肺腑的要算是“网络妈妈”刘学萍对网瘾少年的爱。她加贺嘉为飞信好友,多次被拒,因为“土得掉渣”、“有代沟”;但她没有放弃,循循善诱,终于填平代沟,还为贺嘉参加作文大赛出谋划策,赢得了贺嘉的信任。她不顾身体残疾虚弱,漆黑的夜晚帮助家长寻找网瘾少年,淋了大雨摔破了膝盖竟全然不顾,心里惦记着贺嘉。一回家赶紧打开电脑。在她重病住院的日子里,担忧的还是网瘾少年,常常遗憾医院没有电脑、不能及时和孩子沟通。为了和网瘾少年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刘学萍逛书店、查资料,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她虽没有自己的孩子,但许多孩子却在她最诚挚的关爱下,走出迷途,重振学业。她用一颗美丽的心灵。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赞歌。

影片所表现的亲子爱,也令人潸然泪下。贺氏夫妇对贺嘉的爱可谓典型。贺母接贺嘉放学时那望穿秋水的焦虑、接不到人的痛苦担忧。让人为之动容!而贺母拿着贺嘉照片、恳求网吧老板别让她女儿来上网时所受的白眼奚落和嘲讽,则让人痛心!贺嘉深夜越窗出逃上网,对她更是晴天霹雳。她慌忙寻找却被撞成骨折住进医院,狂风暴雨中不躺在病床上,却拄着拐杖在走廊上呼喊“嘉嘉,你在哪里?”喊得撕心裂肺,泪流满面!深切的母爱感动了嘉嘉,终于改口不叫她“老班长”叫她“妈妈”了。相比之下,贺父的爱要隐忍深沉得多。为了给嘉嘉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他白天送水,蹬着沉重的三轮车穿人群、过马路、爬楼梯把水送到高楼大厦里;夜晚给人家看仓库;日夜操劳里,还惦记着嘉嘉有没有上学,是否又去了网吧,回家没有。可怜天下父母心!最浓烈的爱莫过于亲子爱。嘉嘉生日,贺母做了饭菜,贺父买了蛋糕。嘉嘉却迟迟不归,令贺氏夫妇悲伤不已,情不自禁地对着蛋糕诉说担忧和疼爱;嘉嘉恰巧在门外听到。终于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痴心爱心,最终和父母相拥而泣。《网络妈妈》因此又被称作“亲情电影”。

除此之外,影片所表达的师生爱、同学爱也一样温馨动人。贺嘉班主任孙老师因材施教,开明、关心、爱护学生。学校要开除贺嘉,她打保票;贺嘉恶习难改,她耐心开导;贺嘉出走,她又深夜寻访;最终与贺嘉父母、刘学萍等人一起帮助贺嘉戒除了网瘾。纯真可爱的同学情,也是影片的亮点。同学王昊活泼、好奇、成绩好、讲朋友义气,和美掉进下水道,他奋力救助。班长和美关心集体、说话直白、敢作敢当,有荣誉感和责任心,虽与贺嘉有误会,还是和王昊一起寻找她。三人最终成了好朋友。简单、纯洁、温暖的同窗之谊。也同样煽情。

《网络妈妈》导演周勇说:“一部电影无法去改变世界。但如果能激励孩子的一生,让观众有所触动就可以了。”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有感于不少青少年精神缺失,不懂感恩惜福,意志力薄弱,面对困难不是割脉上吊就是跳楼卧轨。因此,《网络妈妈》这样一部影片面世,不仅仅是煽情,更多的是励志。

“网络妈妈”刘学萍身残志坚、勤奋进取、善良博爱,应该是青少年成长的榜样。她在最美的年华里烧成重残,美丽不再,健康不再,上学也成了奢望,还要经常忍受植皮手术的疼痛。但为了母亲少一些痛苦担忧,为了回报社会给她的爱,她没有顾影自怜,而是努力地去锻炼生活需要的本领,找到了工作,自修了学业,还能熟练操作电脑,并通过网络帮助拯救网瘾青少年。相对青少年的脆弱、自卑、抑郁、以自我为中心,刘学萍自强自立、懂得感恩、善良体贴、富于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用她的成长经历和爱心故事警醒、激励青少年,可谓对症下药。一个如此残疾丑陋、如此草根虚弱的人都能活出样来!这不能不使萎靡不振的青少年感到震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许多观看影片的年轻人表示要向网络妈妈学习,改掉恶习。奋发向上。

此外,“问题少年”贺嘉从深陷网络、叛逆逃学到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转变无疑告诉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网瘾是可以戒除的,生活是可以重新开始的。那些网瘾深重、无力自拔的人,将会从贺嘉身上获得力量,找到自信。毕竟,成功也是可以复制的。而影片中的名言“大海从不拒绝走过弯路的小溪”,将会给走在弯路上、正在改变着的许多青少年以慰藉和希望。

总之,《网络妈妈》不愧是当下中国青少年的心灵鸡汤。在功利浮躁的电影市场里,它努力开出一片天地,保留着人类最不能遗失的美好:坚韧和爱心。也许正因为如此,《网络妈妈》被誉为最煽情励志片、最红主旋律片、最有人情味片。而它自然而然的走红,在当下的影视市场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启示。

猜你喜欢

嘉嘉励志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励志故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生活励志
我要我的“钓鱼竿”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