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悍将常振明

2009-06-15

决策与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泰富中信集团中信

李 彤

2009年4月8日,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公告称荣智健卸任董事会主席,由常振明接任。中信泰富是荣智健在商界的代表作,犹如《红楼梦》之于曹雪芹。由于荣智健的独特背景及鲜明个性,人们对其本人的关注远超对中信泰富。

常振明早年加盟中信集团,后转战建行、突入海外资本市场,2006奉调重返中信集团任副董事长至今。

救活嘉华银行、建行海外上市、中信银行A+H同步上市,是常振明职场的三大战役。重返中信集团后到子公司兼任董事只不过是金融悍将常振明在“角上的一点”,荣退常进的结果其实早已注定。

巅峰国手

今年53岁的常振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波大学毕业生,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进修的专业人士。

1979年,常振明荣膺第一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季军,仅屈居于聂(卫平)、陈(祖德)两人。23岁的他凭着才气和运气走上了一条光辉灿烂的大道。

创立于1979年的中信集团是常振明的职场故乡。1983年,他从银行部资金处做起,1993年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一年后转任中信证券董事。2001年,接掌因总裁受贿、挪用巨额公款而濒临破产的中信嘉华银行。首次作为独挡一面的主将出战,常振明空降香港,大胆施展,先整顿管理架构再斥巨资收购华人银行。不到两年,常振明就使中信嘉华起死回生,并大幅度拓展了规模和业务范围。此后他又先后担任中信控股总裁、中信国际金融公司行政总裁等要职。

2004年,常振明调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当时,中国银行业跟不上经济发展节奏,管理落后、效益不佳,资本充足比率低,不良贷款多。国内外皆有评论称“国有商业银行已技术性破产”。标普等评级机构把中国的银行评为BB或以下的垃圾级别。当时的朱鎔基总理指示3年内彻底改革金融制度,数以万亿计的不良资产被剥离,数千亿资产被注入。剥离坏账和注资只是降低了呆坏账率、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更艰巨的是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消除导致“技术破产”的病因,继而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国际策略投资者和到海外上市。当时,巨型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没有先例可寻。中海油第一次在美国上市不幸流产,建行上市如有疏漏,失败不说还可能触犯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条例,造成极坏的国际影响。建行原董事长张恩照“辞职”引发的震动使情况更加严峻。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常振明身兼代理董事长和行长,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2005年10月,建行在香港上市,公募获42倍超额认购,集资额达到622亿元。

率领建行拔得国有巨型银行海外上市头筹之后,常振明的魄力和能力得到广泛认可,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国手。2006年7月,常振明去职建行重返中信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9个月后,中信银行成功以“A+H”形式在大陆、香港同步上市。

“金角”泰富

1987年,荣智健进入中信香港。收购国泰航空、港龙航空股份,抄底香港电讯,荣智健落子如飞。但中信香港的并购资金主要来自借贷,“杠杆比”过高(借贷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值)。而债权人看中的中信香港的背景及荣智健身份,这在相当程度上透支的是政府信用。谋求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平台(上市公司)成为当务之急。1990年,荣智健率领中信香港向泰富发展发出收购要约,后将其打造为“中信泰富”,自任董事局主席。有了自已的资本运营平台,荣智健大展宏图,使中信泰富成为威震香港的“紫筹股”,并成为恒生指数33支成分股之一。

1996年,中信集团资金紧张,新任董事长王军将中信香港所持3.2亿股中信泰富股份(占15.47%),作价109亿港元出售给荣智健、范鸿龄等65位管理者。后来,荣智健又在股价波动之际购入部分中信泰富股票,个人持股总数超过4亿股。是为央企MBO之孤例。

但中信泰富毕竟是中信集团名下资产,而且非常优质。下围棋的人都深知“金角、银边、草肚皮”的道理,接掌中信集团的国手常振明不会任由中信泰富这个“金角”被挖掉!

中信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中信集团的金融资产出海了。而中信旗下庞大的实业资产可否借助中信泰富这个天然通道呢?不管最终是否用到,泰富这条路绝不可放弃。2006年7月,年届65岁的王军从中信集团董事长位子上下来了,由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孔丹接任。而身负运营中信集团万亿资产重任的常振明亲自兼任中信泰富董事意味深长。首先,是向荣氏及所有人明确表示:中信集团无意淡出泰富;其次,以荣智健在泰富的威望和个性中信派到泰富的董事恐怕会“直不起腰”,以常振明的实力、身份则能在关键时刻维护集团利益。

从历史和现状来说,中信泰富的国有属性难以改变。如果双方都有进一步控制中信泰富的愿望,荣智健套现退出也许是明智之举。“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更适于弱者。荣智健虽是人杰,但在央企面前终究是弱者,个人与央企争控制权就像在对方子力雄厚的角上做活一块那样难。

使中信泰富浮亏147亿港元的accumulator是止赢不止损的高风险品种,涉足其中完全背离了荣氏家族一贯的经商风格,实在让人不可思议。荣智健已逾正常退休年龄,儿女却无可以傲人的业绩,在外界无形的压力下,安排他们接班难以服众,股东也通不过。这是荣家人冒险的深层原因。

危机发生后,荣智健在第一时间到北京求援。希望中信集团借钱助泰富渡过难关,而中信集团却选择了股权投资。这势必大幅摊薄荣智健在泰富的股权,威望打折、股比下降,失却控制权水到渠成。

要做活一块棋至少要有两个眼,占据将对方作眼的枢纽位置使其作不成两个眼的着数叫做“点杀”。三年前,常振明以中信集团副董事长身份亲自兼任泰富董事实是一着“点杀”。荣氏这块棋“气绝”的命运在那时就已经注定!忙乱中,荣家人自填一眼,被整块提掉痛失金角。

帝乙归妹

《易经》中《泰》卦帝乙归妹的掌故讲的是商代皇帝帝乙将大女儿嫁给西伯侯并许诺等小女儿成年后也嫁过去,后来他果然这样做了。古代嫁女曰“归”,故称“帝乙归妹”。它暗示的是该谁的就是谁的,皇帝也要信守诺言。当年社会主义改造,要搞大一统的公有制。荣家顺应时代,捐出万贯家产,那些“纺织大王”、“面粉大王”的名头和实惠化为崇高的政治荣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转向多元化,允许发展私有经济,有经商天赋和传统的荣氏家族应该有了用武之地。与刘永好、黄光裕等新贵相比,荣氏家族更有资格拥有巨大财富。国家即便将荣氏当年捐出的家产连本带利发还也不为过。荣智健的崛起固然与他的“财智”和奋斗有关,但中央政府的扶持才是核心要素。从本质上说,这是替毛泽东、周恩来完成了“归妹”。

1996年购得中信泰富19%股权后,荣智健应该有过进一步增持,将泰富彻底改制为家族企业的设想。1977年,香港成为亚洲金融危机重灾区,中信泰富一度摇摇欲坠,是北京方面动用资金救了荣智健一回。2006年,当常振明到泰富兼任董事,荣智健应当明白轮到他“归妹”了。将手中的泰富股权套现百亿,重起炉灶建立一个产权清晰的商业帝国是明智的。不是常振明棋路凶,而是荣智健太骄傲、太贪心了。

身为中信集团二号人物,常振明在中信泰富任职是将自己当作了一枚棋子。因为那个位子对中信集团很重要,而派其他人去,不但起不到作用甚至根本占不住那个位。荣智健、范鸿龄去职后,常振明继任董事长及总经理,但只有中信集团的要职才是他的重心所在。一旦泰富情况稳定,常振明在泰富的棋子作用就圆满完成了。另外,中信泰富与当年被贪官盗空的嘉华银行不可同日而语,中信泰富实业资产包括香港东西两隧道、国泰航空、澳门电讯、大昌行(香港粮油食品及消费品贸易)、内地的九家电厂、三个特钢制造厂、澳洲铁矿以及内地房地产等,质量一流且运行正常。一个金融国手怎么还会去接烂摊子、去救火!他的操盘重心自然在中信集团。

猜你喜欢

泰富中信集团中信
国开泰富基金规模垫底两大主因
该如何安放手中的那点美元
乐天百货首进上海 明年将经营中信集团购物中心
中信泰富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