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动态生成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

2009-06-13崔业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2期
关键词:动态预设师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组织、调控课堂,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观,让动态生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唤醒,智慧被点燃,情感被激发,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已成为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津津乐道的话题。

所谓动态生成,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我想主要应从这几方面努力:

一.精心预设,积蓄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预”即事先考虑、计划、设计。我们听名师的课,常感到其预设之精妙: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教学重难点的实施、突破,到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无一不是经过他们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学法,多方搜集教学资料,冥思苦想教学流程,有的还经过若干次的完善、完善、再完善,才让我们叹为观止的。

即便是常态课,我们做老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课前静下心来钻研一下教材,用一下小黑板,或制作些实用的课件,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一二,对教学重难点施教有法,也会觉得自己这一节课上得满意,心里踏实得多,而不至于上完课后摇头叹息,多有遗憾。

所以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每种情况的处理策略,如教学内容怎样呈现?用什么方式呈现?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会怎么想?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引导?有什么情感要表达?可能有哪些生活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合作会有哪些感悟?练习会出现哪些错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形成“弹性化”方案,课上才能心中有数,才能遇变不惊,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优效!

二.创设情境,诱发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课堂中如果缺乏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不会被真正唤起,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被激起。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不是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与悬念的行程,而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如通过实物展示、音乐、图画、视频录像等手段来创设,让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想像,从而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激情完全被唤醒。

我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导入时,师生同唱儿歌《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它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熟悉而优美的儿歌,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又如我教《向沙漠进军》时,先播放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的图片,再出示一组我国土地沙漠化进程的数据,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阅读课文,畅谈感受。这样的情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我发现、感受课文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情境对话场”,在这样的“情境对话场”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了课堂资源的有效生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

三.平等对话,促进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生生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营造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师生、生生才能在“对话”、“互动”中形成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迸发的思维火花,如果教师搞“一言堂”,那么课堂教学就无法动态生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要以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建构知识、生成方法、催发情感,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我在执教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我刚投影出济南冬天“无风、响晴、温晴”的特点时,一个学生就大喊起来:“老师,你错了!”原来匆忙中,把“温晴”的“晴”打成“温情”的“情”。针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把故意捣蛋的帽子扣在该生的头上,而是平静地说:“某某同学,你的发现能力和理解能力真不错!你不仅很细心地发现了老师的错误,而且已经很好地解读了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济南冬天的特点了。”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继续微笑着说:“‘温晴固然非常符合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景物的特点,但换用‘温情一词来解读文本可不可以呢?大家说说看。”经过几分钟的思考、讨论,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找出了文中体现济南冬天“温情”的句子,并一一作了精彩分析。这样的平等对话,不仅化解了眼看就要爆发的师生冲突,也将错误不经意地转化成了可生成的资源,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让课堂教学产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捕捉亮点,把握生成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生成的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亮点,充满睿智地调控和引导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首先,捕捉“意外”,点石成金。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能及时捕捉并巧妙地利用这些“偶发事件”,它们就有可能成为及时有效的教学资源,化被动为主动,使课堂出现意料之外的精彩。

对联复习课正在进行,一只慌慌张张的老鼠闯进了教室,刚才还昏昏欲睡的学生陡然来了兴趣,正常的教学秩序立即被打断。有的发出“打、打”的叫喊声,有的已拿起笤帚和鸡毛掸子投入“战斗”,大约两分钟后,一切又恢复平静。我要求以刚刚发生的“打鼠”事件为话题,拟一副对联,看谁拟得好。这样,一只老鼠的闯入,不仅没有影响教学,反而生成了拟写对联的资源。请看:

1.老鼠偶闯入,师生皆关注。

2.慌慌张张一只老鼠,开开心心一群学生。

3.老鼠东西南北逃窜,学生前后左右追打。

……

由于教者灵活地把握了“偶发事件”的价值取向,对教学预设作了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完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生成了更加丰富而又灵动的资源。

其次,捕捉“细节”,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在于教知识、教技能,而在于努力促进学生的智慧、品质、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生成。每一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教师对细节的成功处理。而每一个成功的细节的发现、把握和深挖,不仅需要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更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关注课堂细节,对教学细节敏锐地发现,才能让课堂变得魅力无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并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

和学生一起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突然发现某生埋着头,手不停地动,不知在干什么,我顿时一股无名火起。悄悄走近,站到他身边也未觉。我拿出了他桌肚里的纸。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幅简笔画:夕阳,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瘦马,还有比例不太恰当的古人。原来,他在全心写意他所感悟的画。 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夸他会学习,把“话”变成“画”,边学边想象诗词曲的意境,更能加深理解。而当全班同学以惊羡的眼光望着他,他甜甜的笑时,我更明白了教师、教学、生命、生成的深刻含义。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教师太多的思考,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及时地捕捉并利用师生、生生平等互动中生成的动态资源,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才能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崔业云,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海安。本文编校:王 玲

猜你喜欢

动态预设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麻辣师生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浅析预设的应用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