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深度”提升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品质

2009-06-11

理论观察 2009年2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民生深度

吴 鹏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158-01

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更应承担起舆论引导的使命,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着力做好民生新闻。那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从崛起到发展,它遇到哪些问题、过渡时期民生新闻又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并使其品质得以提升,这是本文要探讨的。

一、避免新闻内容表面化“小民生”应向“大民生”转变

在不少人的概念中,民生新闻就是与水、电、气、垃圾等相关的生活新闻。像道路凹陷、水管爆裂、交通堵塞、断电断气、老人走失、失物认领等一些琐碎零散的事件报道;还有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邻里纠纷,百姓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内容的电视节目几乎占据了民生新闻的绝大部分。因为这些内容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因此这也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流行的“小民生”。“小民生”还能走多远?从收视率、收视习惯以及观众群体的流失、关注度指数下降等数据研究来看,民生新闻在内容表面化的同时,逐渐缺乏了生命力。

新闻报道的对象是人或事,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素仍然离不开人。那么,我们应把研究对象放在民生新闻所服务的人群上。《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按照陆学艺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对我国现代社会阶层所做的划分,“民”包括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等各阶层中的绝大多数人员。民生、民情、民心、民意、民风、民俗、民权。“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有了这样的认知,尽快实现“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开掘民生新闻的深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生新闻阶段性发展亟需“内涵和深度”

电视节目办的好不好,是否受百姓欢迎,收视率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民生新闻的崛起,提升了媒体收视率。也为媒体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为了能够赢得收视率,长期持续单一的节目内容使民生新闻生产者们忽略了媒体所担负的真正的社会责任。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节目有三个发展阶段;信息量阶段、深度报道阶段、言论阶段。目前的民生新闻节目处于由信息量向深度报道过渡的阶段。作为中国媒介研究行业的领导者,CTR在媒介研究方面拥有超过12年的知识经验和多年连续测量电视受众的数据库。从数据分析来看,在收视方面:2003~2005年是民生新闻快速生长期,2006年略显疲态,2007年有下滑趋势。

举例来说,供热问题是长期以来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冬季来了,居民家供热出现问题,老百姓将热线电话打到了新闻媒体。最初,作为新闻媒体,我们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经过多方努力,帮助居民解决了这个问题,甚至在供热期的一段时间内,媒体推出一系列关注百姓冷暖的报道。但回头看看,我们的节目不过是停留在每家每户问题的解决上。民生新闻仿佛成了百姓诉苦的平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由于问题的发生和解决,使得收视率稳定,但也产生了恶性循环。观众往往会认为,媒体就是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我们有了困难就去媒体寻求帮助。那么,这是我们新闻媒体生产节目的终极目标吗?我们难道是“110、12315、12369……”的集合体吗?当然不是。为了这些接不过来、管不过来的新闻热线,记者们忙的焦头烂额,但最终。受众是否受益了呢?个像化以点带面的去解决问题,忽视的是媒体任务与责任,这也是民生新闻遭遇发展瓶颈、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原因。还有少部分民生新闻,娱乐化气息过重,过度包装使得新闻略显滑稽,也不会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民生新闻若想良性发展。需要的是内涵与深度。

三、重视“深度”民生新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民生新闻的“发展思路”。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市场份额、经济收入、影响力、美誉度、期待值等等,已经无可置疑地说明了其主流新闻的地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由此引发了诸多民生问题,这也是民生新闻发展下去的命脉。在实践中,民生新闻遭受到的批评大多来自于中产阶级,这个阶层在城市中迅速增长,那么今后的节目就要向他们靠拢。因此,我们要树立“小民生”与“大民生”兼顾的新闻理念,进一步拓宽民生新闻的报道空间。还以供热问题为例,倘若我们把相似的新闻热线归类,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请职能部门和律师等人员说明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走哪些途径,它的背景是怎样的,相信这样的新闻要有更深远的意义。“背景”在深度报道中,往往是构成“浅表事实”和“深度事实”的交接界面,透过它的挖掘,可以进入更深的信息层次。而且,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结构性思维,更需要我们“从立场和态度上来吸引人”,不要简单的就事论事,不要将个别事物置于事物的整体认识结构和认识框架之下进行定位和理解。

另外,要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和诠释“国计”。运用报道的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把关注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与关注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展民生新闻的题材范围,使民生新闻呈现多视角性、多层次性,从而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比如,民生新闻可以用百姓视角去解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建交通、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政策调整和动态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去解读经济社会发展大计,最终在受众中产生“原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我也有关系”的结果。这样的民生新闻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更能体现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原则。民生新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平民化视角,同时作为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更要注意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新闻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良知,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创造出积极、稳定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民生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雪中放牧新风景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