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鉴赏类课程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意义

2009-06-11张建平

理论观察 2009年2期
关键词:郑板桥普通高校课程体系

李 华 张建平

[摘要]美术鉴赏类课程有助于高校学生“三观”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心理,形成乐观的学习与生活心态。因此,美术鉴赏类课程应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当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积极地开发。

[关键词]美术鉴赏类课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116-02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教育部成立课程组研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并于2006年3月由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已开始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中普遍设置了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修养的系列公共艺术课程,并以相应学科为依托,逐渐建构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开设了诸如: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现代音乐作品欣赏、管弦乐欣赏、民族器乐欣赏、民间舞蹈、爵士舞、拉丁舞、西方现代艺术赏析、中国画鉴赏、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纸艺、编织、陶艺、西方油画艺术欣赏、书法、篆刻、摄影基础、广告艺术欣赏、影视艺术欣赏等一大批内容丰富的鉴赏与实践类艺术公共课程,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带动全校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无疑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成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社会工作者,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具体体现。其中美术鉴赏类课程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当中尤具重要意义。

一、美术鉴赏类课程有助于高校学生“三观”的形成

古今学术界对美术的主要功能已有共识,主要概括为: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因而,经典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写的《历代名画记》中曾有“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的论断,他还认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孔子家语》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铱,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由此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常重视绘画的明镜察形、往古知今的认识、教育作用。这种“兴废之诫”社会功用的原初观念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之兴起而更加精粹、严密,赋予更为成熟的理论性,并形成了后世美术传统中一条重要线索。也就是说美术可以教育世人、感化民众,使人心向善。社会和谐发展,甚至可以起到国家规章制度所起不到的作用。我们在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壁画《格尔尼卡》时,会被他以象征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画面感到震撼,这幅画作为毕加索二战期间的代表作,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为题材,揭露了法西斯的战争罪行,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在精神上给予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以强大的声援。因此,在高校开设美术鉴赏类课程。以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置于学生视野之内,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产生审美感受,并在与此同时受到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都有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

二、美术鉴赏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

在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里,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使学生对人类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感知。比如西汉“长信宫灯”是当时宫廷中的油灯盏,其以身着宽袍大袖跽坐的宫人形象,左手执灯盏,右手提灯盖,不仅遮光罩转向时可以调节光亮的照射角度,而且油灯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可以随同扶灯盖一手臂的长袖循环到灯座底部的贮水器内,使二氧化碳融入水分子之中,这一宫灯不仅造型巧妙优美,有调节光源角度的功能,而且还有很强的环保功能。可谓艺术与功能完美结合的精彩创造。又如北宋画家张泽端所厕的举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中详细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汴河之上虹桥的建筑结构,并描绘了桥下货船通过时的宏大场面和惊险情节,虹桥上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围观和过桥争路的行人,这一场面引起现代桥梁专家的注意,北宋时期木质虹桥是否真能承受如此众多的行人,造桥专家根据《清明上河图》所画的详细式样与结构,并结合文献资料的记载,复原了该桥。结果发现虹桥的木质隼卯搭接结构使桥面受力越大的情况下咬合得越加紧密结实的特点,堪称佳话。再如,清代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闻名于世,他画的竹子笔墨淋漓,洗洁概括。他起初画竹子也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注重描写细节形象特征,而不能概括地表现竹子的精神气质,就在郑板桥深夜在书房冥思苦想之时,忽然看到皎洁的月光将屋外摇曳的竹影照映到窗纸之上,枝叶近远疏离,竹影浓淡概括,映在白色的窗纸上,宛若一幅生动简洁的墨竹图,于是郑板桥受到很大的启发,便以墨写竹,再不拘于细节,而是写其神髓与意境,于是他画的墨竹风格独具,特征鲜明,获得极大成功。郑板桥后来总结他画竹的经验为:古人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一语道破了他画竹弃形写神,直抒胸臆的至高境界。如今我们在鉴赏郑板桥墨竹图的时候,自然便会从郑板桥观窗纸竹影,而能迁想妙得,悟得画竹之道,运用创造性思维获得成功的事例中得到启发。诸如此类。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深入剖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

三、美术鉴赏课程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心理,形成乐观的学习与生活心态

美术作品对欣赏者愉悦心理的激活作用自不待言,清代画家王昱在他的著作《东观论画》当中说“学画作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可见对于古代山水画的学习与欣赏是可以调节诸如烦躁、孤闷等不良情绪,而产生平静、愉悦的心境,甚至会使人以此健康心态而获得长寿。早在南朝的画家姚最也在《续画品》中认为欣赏艺术作品能够感受“赋彩鲜丽”之美,从而使“观者悦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乘兴书作,充分体现了当时的闲适心境和其卓绝的书法功力。作品轻劲秀雅、活泼生机盎然,灵动精巧,秀美婀娜。他创作《兰亭序》时正值阳春三月,如文中所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有崇山峻岭,茂林修行,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之下,“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曲水流觞,畅叙幽情,赋诗潜兴,作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在这种心境欢愉并无挂碍的境况下,心手相应,创作了举世名作《兰亭序》。

美术欣赏课程对于目前高校学生由于专业性较强、学习压力较大、学费负担较重、就业竞争趋向激烈而造成的抑郁心理、消极心理的屏弃是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建立愉悦、乐观、积极的学习与生活心理。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类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创造意识,从而使之成为未来具备较高人文素养与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美术鉴赏类课程应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当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积极地开发。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郑板桥普通高校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郑板桥劝学
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