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新型孝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2009-06-11

理论观察 2009年2期
关键词:孝文化和谐社会家庭

杨 兰

[摘要]孝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在的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精神,这种和谐正是传统孝的核心所在,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要重建新型孝文化,开发它的本真价值和赋予它新的内容的原由所在。

[关键词]孝文化;家庭;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048-02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然而社会的和谐首先在于一个个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家庭人伦关系和谐的维系中。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就是这个维系纽带上的核心之结。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在于构建和谐家庭,要构建和谐家庭就应该正确的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

一、家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首先在于个体家庭的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家庭的扩大,家庭中的人与人基于血缘亲情而构成的关系就是整个社会个体之间那种非血缘关系而构建的人类社会整体的一种浓缩。夫妻、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人际关系的人伦上就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伦理中的夫妻之伦、父子之伦、兄弟之伦,在传统人伦关系中则体现为孝、悌、贞,而这些关系的基点是始于孝的,也就是说孝是连接上下两代这个纵向之轴的一个纽带,在平辈之间的横向之轴的连接点悌和夫妻之伦的贞也是孝文化的延伸。孝是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既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以亲情为出发点构建道德情感,使道德有了人的天性基础,从亲情的和睦到无血缘关系的人际之间的和谐,这无疑是需要家庭作为纽带的。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本位,社会伦理就是家庭伦理的扩充和延伸,“孝”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家庭道德精神的核心,那么,也就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人类学家米德也曾经这样说过“就我们所找到的人类最早期的活动的记录来看,我们的祖先总是以家庭为生活的据点的,我们从未发现过任何民族在毁坏了家庭并以别的生活方式取代它之后能够持久的兴盛。尽管有人一次又一次地倡导改革而且付诸实验,人类社会却仍旧依靠家庭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不可,即由父亲、母亲与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詹姆士·威尔生在《道德感》一书中说,“家庭是彼此之间互惠尽责永无止境的场所,因而成为学习道德的永不关闭的学校……我们学会以适当的态度和世界上的交往,因为我们说先学会以适当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家人。”可见,家庭是建设一个稳定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础。马克思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到“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每日都在重新生活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既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所以,无论是从一个现行的社会运行角度来看,还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来,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的细胞。

二、对传统孝文化的全面性分析是构建新型孝文化的前提

孝的基础在于家庭,有了家庭,就有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共同生活,就有了维系家庭孝的需要,同时也有了孝的情感产生的基础,孝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家庭的存在就需要孝的存在,这就是孝存在的普遍性的基础,而家庭关系又是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情形,因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孝的内容也就不同,这是孝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所在。家庭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我们继承、发扬孝传统的根据,孝的社会基础变化了,孝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这是我们对传统进行批判吸收和重建的依据所在。

我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但是同时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也使得在文化中积累了不少的封建因素,这些因素并不有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重新构建新型孝文化需要对传统的孝文化的二重性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认识孝文化,才能进行有效的利用。1、我们来看看传统孝文化的封建性。“孝”的观念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结构密切相关,这样他就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历史时代的阶级烙印,被历代统治阶级所利用,并以巩固其政治统治为目的,把“孝”神圣化和广泛化了。出现了“移孝作忠,忠孝相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极端的等级压迫;强调的是绝对的服从,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夹杂着奴役人民百姓的封建礼教,强化了孝道的奴性特征;还有存在损害人性的浓厚封建意识,如家长制、宗法观念、男女不平等、包办婚姻等愚孝成分。这些是我们应当鉴别的,并且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进行看待的,不能将这种不合理的因素溶入到我们构建新型孝文化之中来。2、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有这些不合理因素就完全的抛弃它。应看到它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任何文化都有其灿烂的一面,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同样的也具有其巨大的精神力量,故而必有精华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加以利用的。孝文化在不同的时代种种不同的规定中体现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伦理精神,它内在于中国传统伦理之中,是中国的传统伦理得以存续的生命之根,也是现今构建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家庭关系的伦理建设的逻辑基础。中国伦理的精华,是父慈子孝。家庭和谐。孔孟圣人在这方面首先按照“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内向外的逻辑向外推,把“孝”扩及邻里以至整个国家。整个集体和国家都在家庭伦理中得到了和谐,人的生命由此而得到空间上的无限安顿。其次,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孝的实质在于奉献精神的培养,在于对忠诚和服从品质的追求以及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和规范,而且孝的亲和力在理论L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最终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最后,认为孝与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有关。中国人的自我价值往往消解于家庭之中,注重个人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繁衍后代使之生生不息,并以享其天伦之乐为幸福。由此我们就不难明白先圣贤人和历代统治者倡导孝和重孝的原因了。孝在过去中国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的维系人心的、稳定社会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不可少的润滑剂。“孝”大可以治国、平天下,小可以齐家,因而它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庭的道德核心,也是国家的伦理意识。孝文化传统已经深深的渗透于中国的家庭伦理道德之中了,由“孝”出发的种种道德规范对于稳定家庭结构,和谐人伦关系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有着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开放式的方法去构建新的孝文化。

三、以新型孝文化构建的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以家庭为本位的人伦实践,仍然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起始舞台。过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孝”以齐家,以“家”为单位,“家”是人伦实践最基本的载体,这在我们当今社会也仍是这样的。作为社会的个体的单个的“人”。首先是一个家庭的具体成员,然后才是一个社会的成员,任何人都是首先依附于家庭并作

为家庭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只有通过家庭才能与他人、国家和社会发生联系。在以“家”为细胞的现代社会结构中,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和社会人伦实践,只有通过家庭人伦实践才能实现。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确立与造就,首先是在家的血缘关系中完成的,“家”既是个体的依归,也是个体人格生长的摇篮。“家”的人伦关系是社会一切关系的原型。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不仅仅是子女在血缘上的生命之源也是子女文化上的生命之源。

“孝”一开始就被纳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框架中。这样治家就成为治国的基础,“家”与“国”常相提并论,紧密连接在一起并且积淀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是一种历史存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就不得不去全面的看待整个社会历史事实,历史是过去的积淀,更是未来的起点和基础,惟有把基础弄懂弄透,才能把建立在其上的和谐社会发展得更好更结实。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洞察到了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在家庭里,因而极力地倡导家庭伦理。在孔子看来家庭的价值绝非仅仅是为了个人或家庭,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爱心及美德的最佳场所,主张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从更深远眼光来看是为了国家和世界而存在的。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天下大同”,而实现大同的途径是“仁”,而“仁”学是一门伦理学和实践的哲学,必须加以客观化和具体化,而“孝”就成其为着陆点。孔子认为人之爱,首先是对父母的爱,这又来自于对生命赐予与抚养成人的感激和报答的心理。可见和谐家庭的存在是一个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基础。同样的一个社会的文化的积累和传递也离不开家庭这个基本的载体,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家庭还是保存和传递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和价值观的关键场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数量也是最多的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依存于一个个家庭细胞的健康运行,而家庭的和睦又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和谐,而家庭关系的和谐最初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也就是基于一种本能的爱流动,从父母给子女的无私的爱,到子女反馈给父母的爱。无疑,孝就是在这个双向过程中将这种爱传递的纽带。

孝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内在的搏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我们应当正视这一历史存在,使传统文化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孕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成为构建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的新的文化支撑力量。

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精神,这种和谐正是传统孝的核心所在,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重建新的孝文化,开发它的本真价值和赋予它新的内容的原由所在。构建和谐社会这必然要诉诸于对家庭和谐的追求。而家庭的和谐又不得不研究“孝文化”,以及由“孝文化”所衍生的一些家庭道德伦理规范,由“孝”最初在家庭中所体现的和谐精神要求人与人之间平等互信,求得共识,和衷公济,相互关怀这些对于我们今天家庭美德的建设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内在的共趋性,有着同样的向往和追求,虽然二者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但是其中的联系我们是不应该割断和忽视的,而应当加以利用。以新型的孝文化为构建和谐家庭的突破口,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责任编辑:杜宇

猜你喜欢

孝文化和谐社会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