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听课不再盲目

2009-06-10郑海虹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听课者教材策略

郑海虹

【摘要】听课——对于教师来说,主要作用是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教师上课的经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作为一名适应型教师,听课则是适应型教师进步发展、弥补不足的最佳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听课前的准备、听课时的目标、听课时的记录、听课后的评课与反思。

【关键词】适应型教师、听课策略听课的作用

教师群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可以把教师群体分为: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手型教师(O~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已经适应了教育环境的适应型教师(5~10年);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教育工作已经是得心应手的成熟型教师(10~20年);将经验通过研究、实践反思等形成自己教育教学观点、思想方法理论的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

ナ视π徒淌Φ闹识结构中程序性知识已比较丰富,具体表现在他们已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但这种运用多为长期练习的结果,条件反射的成分较大。缺乏的是条件或背景性知识,即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条件性知识不足。从反思能力的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包括非语言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听课则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最佳途径,也是适应型教师进步发展的有效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的听课,发挥听课的效能,实现自己的教学成长,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适应型教师阶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未成曲调先有情”

ヒ想成功,万全的准备不可忽视。如同这琵琶女,还未开始演奏呢,就先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了,这才有了后面的“满座重闻皆掩泣”。因此听课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需要在事前就全情投入,做好充分的准备。

ナ紫仁撬枷肷系淖急: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无论这节课是不是属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它都包含着上课教师的心血,都有启发我、帮助我的地方。其次是知识准备:老师在听课前应该了解这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听起课来心中有数,还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这样听课效果就比较好。第三是教育对象准备:了解学生目前状态、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第四是自我准备:要带着问题去听课。设想由自己来处理这一部分教材时,准备怎样教,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怎样处理,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2.听课要“纵观全局,把握细节,注重实效”

プ莨廴局——听课应在整体上关注“八大关系”: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③多数与少数的关系;④学与用的关系;⑤手段与目的关系;⑥基础与发展的关系;⑦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⑧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グ盐障附凇—细节决定成败,听课除要关注好“八大关系”外,还应把握好各个细节:课堂导入语言是否精练、引人入胜;过渡衔接是否承上启下、自然流畅;问题启发是否科学准确、深思熟虑;教师引领是否切实有效等等,这些细节往往就是那些“闪光点”,值得听课者细细品位、琢磨、学习。

プ⒅厥敌А—“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两个标准:学生喜欢听;学生听得懂。”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使学生真正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如果一节课热热闹闹下来,学生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那再多的噱头都是鸡肋。所以,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到学生的角色中。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

3.“不动笔墨不听课”

ヌ课过程中的笔墨——做好听课笔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平常听课时,大家总是忙着记录,忙着记录教师讲的内容、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是如何展现的,往往容易被忽视掉。笔者认为:听课记录应当有别于授课者教学设计,应是对教学课堂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与思考。听课记录应当有记录,有点评。听课记录要有重点,对内容要有选择。这个选择可根据自己的听课目标而定。文字应简练,为了简便迅速,可用简笔画或符号代替。

ヌ课结束后的笔墨——听完课后我们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体会”,以便日后交流借鉴,或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吸收他人有益经验,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

4.听课后应有评课与反思

ヌ课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但大部分教师在听完课后,就匆忙离开,不参与课后的评课与交流,出于某种原因也更不会去与人讨论,这样的听课收获就会很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听完一节课后,授课者与听课者应与专家一起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处理教材上做出的分析、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效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点,听听其他听课者的意见与建议。评论一节课上得好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得清楚,都能切中要害的。所以,课后的评课对于听课者而言,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业务修养的最佳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是竞赛性质的课,还可以借机了解比赛评价的标准和细则,为自己日后参加此类的比赛积累经验和资料。

ブ灰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的类型、不同阶段、不同教师的课,聆听不同专家.不同听课者评课者的点评、建议与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与其他教师交流,就必然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并能尽快的使自己度过适应型教师的阶段从而向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进发。

げ慰嘉南转

[1] 《教师反思的方法》吕洪波编写

[2] 《听课评课的认知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付瑛,宋东清编写)

猜你喜欢

听课者教材策略
教材精读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Passage Four
“听课者”——一种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