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浅析

2009-06-08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4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浅析学科

陈 文

摘要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在民办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更是关系其长远及全局发展的重要工程。就如何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及保障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学科;专业建设;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14-03

Private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building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Chen Wen

Abstract Academ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and soul of Private Colleges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is its long-term relationship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deepen th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Key words subject; professional building; analysis

Authors address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7, China

“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将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质量工程”建设作为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引导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方向,带动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1],对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科专业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具有战略意义。

1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灵魂,是专业设置的依据,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学科专业建设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教书育人的水平[2],是关系高校长远及全局发展的重要工程。

民办院校在20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步向本科院校迈进,并形成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但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其特殊性,例如国家政策的扶持、教学资源的短缺、师资力量的薄弱等,在管理模式上只是借鉴和参考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自身特点的、成熟的、系统的管理理念,严重制约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科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民办本科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总目标,重组学科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

2 深化学科专业建设的方向

学科建设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也要注意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支撑与渗透,形成学校内部整体学科建设的趋势,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更要注意保持学科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3]。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一个学科优势积累的过程,学科方向、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学科组织建制等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1 专业建设的方向专业建设是民办本科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特色,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专业数量的不断增长,不但要加快专业内涵建设的步伐,进一步科学确定专业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也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建设。

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特别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以《普通学校专业目录》为指南,以国内外人才市场的科学调整为依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以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新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

2007年教育部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特色专业也同时成为民办院校发展的生机: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活力;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基础,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4]。针对民办本科院校教学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的现状,特别强调教师进行改革、教学研究的重要性,鼓励教师把个人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项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争取更多的教研、科研成果。

因此,要从内涵战略出发,切实提高民办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规模大幅度扩张以后必然需要一个调整时期,以保证规模和内涵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都是瓶颈问题,这与改革创新意识不足,政策机制不够系统配套,观念不强等有很大的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学科建设的前进步伐。

加强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学校领导首先要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校建设以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总量发展的方针,以抓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中心,以加快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积极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师资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项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发展。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加大教师引进和补充力度。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延聘和返聘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平高、身体健康的公办高校老教师继续工作;以聘请特聘、客座、兼职教授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在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发展方向、指导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组织重大科技攻关等工作中的领衔和指导作用,使之与学校的发展建设有效结合,形成其个人和学校双赢的效果。

2.3 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作为专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因此,各学院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学生出口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保障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加大对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建设,推动学科专业的发展,做好优势资源的整合。通过多了解本专业、本课程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将科研带入课程建设规划体系,指导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因此,教材建设也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坚持理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继续加强对现有教材选用的管理,规范选用程序,尽量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重点教材等,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鼓励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

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在教材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落实教材工作的相关政策,在工作量计算、成果奖励、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调动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教材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制度,做好教材需求调查、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和教材编写进度跟踪调查,加强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4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民办本科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实验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加强民办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建立以“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突出创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以“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为内容的“多层次、多模式”创新实验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优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和水平;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条件,为开设高水平的示范中心奠定基础;完善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3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科学的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科专业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工作,成立由主管教学的院长任组长,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及教学督导专家为成员的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学科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咨询和检查评估,“保证教学秩序稳定,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定期评选,优胜劣汰。不断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培植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提高学校知名度。

3.2 开好头,起好步,强基固本,重点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民办本科院校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的思路,对现有的专业,按照理顺、拓宽、规范的要求,锐意改革,强化管理。每年重点建设和扶植一批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适应广泛、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的特色专业;加强课程建设,精心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建设达到“六个一”的标准,即有一套质量上乘水平高的教材,一份规范完整的教学大纲,一份有充足信息的教案,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套完备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课件,一套完备的试题库和考核办法;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编写和修订,以利于专业教学,并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确保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各专业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建立并稳定教育实习和教学见习基地,保证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使各专业教师积极研究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专业出高质量人才和高水平成果创造物质条件和理论基础。

3.3 加强科学研究,重视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选定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选定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先导。学校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教学研究中,重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在专业的研究方向上选准课题,并积极从事研究。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依托,把先进科研成果转换为教学内容,共享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本科专业建设的水平,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优质的后备人才。对在较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形成的主要的、相对稳定的、处于本专业前沿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和优秀教学成果,要在师资力量、资金上给予大量支持。在选定重点学科专业时,优先考虑与同类专业相比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有操作性的专业。通过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带动学校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4 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办学条件遵照“统筹规划、讲求效益、软硬兼顾、突出重点、立项管理、按期评估”的原则,学校要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力改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对重点学科专业发展急需的和先进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及重要图书资料等的购置,及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工作给予大幅度资金倾斜。

3.5 实施国际化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开展全面、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与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争取涌现出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科专业前沿的学者,产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前沿水平的科技成果,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聘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术大师来学校,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营造扩大开放的环境和氛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设立学术交流基金,支持主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高学校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立校内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校内不同专业和院系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57-59

[2]曾豪华,吴晓丹.加强学科建设创建特色专业增强核心竞争力[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0):99-101

[3]洪世梅,方星.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中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论澄清[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03):55-57

[4]李小牧.创新专业学科建设思路打造独具首都特色的应用型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61-63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浅析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超学科”来啦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浅析“谯”字“酷烈”义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