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歌曲教唱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009-06-07娄 红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唱技校生学唱

娄 红

歌曲演唱,是最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而教唱歌曲,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都曾尝试过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地运用歌曲教唱这种直观而通俗的音乐教学手段,全面地提高技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广大音乐教师这些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课题。笔者经过调查得知:技校生在他们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涯中,几乎被剥夺了音乐学习的机会。因为音乐课的课时经常被用来作为其他主科课时不足的补充,他们对音乐的认识,还模糊地停留在小学或幼儿园时对音乐的感受上,而那个阶段的歌曲教唱,教师也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曲而已,应该说这也是导致技校学生音乐素质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学生与国外同年龄段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国外普遍把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强调对每个学生进行切切实实的、系统的、终身的音乐教育;而我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音乐教育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流于形式,看似有,实则无。技校生在学校学习的压力相对较小,而综合素质特别是音乐素质却很差,如何使他们在有限的三年里能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音乐常识,多掌握一些音乐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歌曲教唱入手。

一、教唱前的歌曲背景交待是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积累音乐常识的必要步骤

不进行音乐分析就谈不上音乐积累,没有音乐积累就谈不上音乐鉴赏。当一首歌曲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他们对歌曲的认识是要由教师来引导的,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养成学唱前先分析歌曲的好习惯,那么任何歌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组合在一起的音符,唱完后在他们的脑海中除了旋律不会留下任何东西。分析歌曲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先大体了解歌曲的面貌,把握歌曲的基本格调,由歌曲理性的表象构筑一个对歌曲感性的想象。坚持每次教歌前都进行歌曲分析,久而久之,会让学唱者一看到歌曲就能在内心形成一定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但能指导学唱,而且这本身就是一种音乐素质的训练。

通常的歌曲背景分析包括歌曲的拍子、速度、情绪、表现内容和作者基本情况等内容。以教唱歌曲《保卫黄河》为例,笔者会告诉学生:第一,这首歌曲是四二拍,四二拍是歌曲的拍号,写在歌曲的左上角,一般用分数形式表示,但它不是分数,不能用分数来称呼它。分母四表示歌曲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来计算的(讲到这里笔者一般还会插进什么是四分音符、构成歌曲的基本音符有哪些、这些音符分别怎样标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分子二表示歌曲的每小节都有两拍(这里会插进什么是小节,小节线的作用等内容)。第二,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中速稍快的速度也就是每分钟大概有100拍左右,作者用这个速度来表现中国人民坚定的抗日决心和高涨的抗日热情,告诉学生要以作者要求的速度来演唱,才能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第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声势浩大、群情激奋、势不可挡的。第四,这首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爱国气势。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特别是第三段的三部轮唱,形象地渲染了中国勇士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敌气慨,强烈地震憾、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第五,作者冼星海是广东番禺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1945年在前苏联病逝,据说他母亲怀他时,曾梦见在大海里乘船看到满天的星斗,所以给他取名星海。冼星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进步作曲家,在抗日期间以满腔热情写作了大量的抗日进步歌曲,如:《只怕不抵抗》《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1938年在延安鲁艺担任音乐系主任期间创作了著名的不朽之作——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二、坚持每次学唱都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视唱曲谱,是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的重要手段

完成上述的歌曲背景交代,学生对所要学唱的歌曲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的理性认识,下面就要由教师带领他们进入到感性的实践阶段。这个阶段笔者不会采取简单的带唱来完成,因为学生能模唱正确并不代表已经真正掌握了每个音符的唱法,下次换一首歌曲他们还是一句也唱不出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反复实践,才是使学生完全掌握识谱视唱的根本途径。只有教师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才能真正逐步提高学生的视唱素质。在教唱歌曲的实践阶段,笔者通常首先会先用钢琴把歌曲先演奏一遍,给学生一个听觉印象,然后先把所教歌曲中包含的各种音符的长短予以讲解,用打拍子演示的方式给学生详细分解每个不同时值音符的长短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歌曲中碰到的一些音乐记号,一一加以演示讲解,然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在钢琴的带领下打拍子视唱曲谱,由慢到快,反复练习,纠正错误,直到学生能完全正确地演唱好曲谱,才进入到演唱歌词的阶段。这时候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反复视唱曲谱阶段对旋律有了比较好的掌握,演唱歌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学生的识唱能力在一次一次反复的自主视唱练习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也能帮助他们对音乐进行鉴赏。

三、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意境、表现的内容等来对歌曲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使歌曲得到美的升华,是完善教唱的关键环节

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就好比有感情地朗诵文章,之前的学唱只是先把这篇文章浏览了几遍,把不认识的字弄懂了,把标点符号以及断句搞清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演绎表现出来,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所演唱的作品打动人、感染人、具有生命力。通常作者对作品的情绪要求和速度要求都会写在歌曲的左上角,如:欢快地、雄壮地、悲伤地、忧郁地……快速、中速、慢速……有的歌曲作者也许没有对它作具体规定,或者只规定了情绪或速度中的一项,那就需要演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对歌曲进行一个诠释和二度创作。一般情绪欢快的、激昂的歌曲多采用快速或中速稍快的速度来演唱,而悲伤的、抒情的歌曲则多采用慢速来演唱。教唱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唱音符或歌词上,更关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各种音乐记号透露的外部信息和歌曲的表现内容,找准自己演唱歌曲时的情绪、速度、音色变化、吐字变化等,这才叫“演唱”,也只有这样的演唱才能更生动、更丰富,既能打动别人又能打动自己,这才是歌曲教唱的精华部分,是教师教唱收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如歌曲《黄水谣》,第一段是描写黄河两岸的老百姓在日本鬼子来侵略之前,在自己的家园过着幸福而安宁的生活,演唱时宜指导学生采用抒情的中速、充满幸福感的音色、歌颂赞美的情绪来描绘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第二段是描写日本鬼子来到后,对老百姓烧杀掠夺,使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妻离子散、到处流浪的惨状,演唱时在情绪、音色、速度上都要与前一段有明显不同,从第二段的第一句“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开始,速度马上转为中速稍慢、采用压抑而凄惨的音色、悲伤愤怒的情绪展现被日本鬼子侵略蹂躏后面目全非的家园和老百姓痛苦的呻吟。特别是唱到“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可以用咬牙切齿、略带哽咽、每个字都很艰难地挤出来的突出咬字方式,进一步表现老百姓心中对日本鬼子的无比痛恨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痛苦的无助呐喊。经过这样两段的对比处理,能使听众自然而然地对演唱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一定要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歌曲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领唱、轮唱、伴唱等,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和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如歌曲《军港之夜》,第一段可指导学生用领唱或齐唱,第二段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其中的一大部分学生在第二段的前半段用轻声哼鸣哼唱旋律,另一小部分学生在第二段的前半段有表情地朗诵本段前半段的歌词,后半段则和哼唱哼鸣的一大部分同学一起演唱。这样一来可以让歌曲在听觉上给听众一个变化,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来可以使听众在朗诵的背景衬托—轻声哼鸣中,感受到大海的波涛在隐隐翻滚,仿佛看到军舰在随着波涛有节律地摇晃,很符合歌曲的意境和表现内容。又如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可以指导学生整首歌从头到尾不用任何乐器演奏前奏和过门,而是别出心裁地用一部分学生反复唱没有音高的“咚咚锵咚锵锵”的鼓点,来为唱歌的学生伴奏,这样处理后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唱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又符合歌曲意境,刻划出了唱花鼓的女孩天真、俏皮的可爱形象。

音乐教育工作者肩负着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做贡献的神圣使命。尤其是技校的音乐老师,如何根据技校生的音乐素质现状、接受能力,采用更适合他们的音乐教育手段,来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技校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拓技校生的音乐视野,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课题。只有循序渐进,把每次的教学落实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全面系统、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唱中的三个环节:背景交待—严格教唱—艺术处理在整个教唱过程中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唱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增长音乐知识、加强音乐修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高级技校)

猜你喜欢

教唱技校生学唱
二十八,把面发
戏曲淮调中的唱念做打如何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新闻
中职校幼教专业幼儿歌曲教唱技巧的策略研究*
找朋友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网络购物背景下技校生消费者从众心理的分析——以淘宝双1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