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紧扣“三句话”

2009-06-03曾传智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2期
关键词:任务积累素养

曾传智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研室318020)

【摘要】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基本任务、不重视语文积累等倾向,文章阐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文字教育,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是积累,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任务、积累、素养

The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thread up “three words”

ZengChuanzhi

【Abstract】The current language teaching has the neglect basic task, not to take tendency and so on language accumula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language teaching's basic task is the language and writing educati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efficient path is the accumulati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goal enhances student's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Duty, accumulation, accomplishment

自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开始重活动、重体验,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上,教师各显神通,引进音乐者有之,引进美术者有之,引进游戏者有之,引进演出者有之,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更是充斥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很丰富,表演性很强,课堂很活跃。但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味"却越来越少,学生在课堂上有关"语文"的所得也就微乎其微了。语文教学不管怎样改革,都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的特性。否则,语文课就不成为语文课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语文教学要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紧扣三句话:①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文字教育;②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是积累;③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文字教育

什么是“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①语言和文字;②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解释: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不管它的概念怎样理解,但从学科设置的目的来看,学语文,就是学母语,中国语文教育,就是汉语言文字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汉语言文字的教育。

语种不同,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必然不同。

汉语是不同于印欧语系为多音的单音节语。汉语音节少,无形态变化,同音异义现象严重,不便于拼音化。虽然,我们现在小学一开始也有拼音教学,但我们拼音教学的目的是作为一种认读汉字的辅助工具,让学生运用这一工具,更快更好地认读汉字。

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掌握3000个常用字,学生掌握了3000个常用字,就具有了基本的现代汉语阅读能力,并且可以由此比较顺当地走进古代的文化经典。浙师大王尚文教授指出:“帮助学生学会这3000个常用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教中小学生学会3000个常用汉字,中华文化就能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田之中。我以为,这就是最具体、最深刻、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汉字就是爱祖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汉字教育,否则,就会成为语文教育领域最要不得的豆腐渣工程,后果不堪设想。”[1]

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识,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会书写。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不重视汉字认读和书写的教学现象,整堂课教学内容基本上用多媒体展示,很少有老师工整的板书,这对语文基础的夯实是很不利的。笔者曾一次连续听了12节初中语文课,开课的教师是每县一个推选上来的。这12节语文课,没有一节课有扎实的语言文字教育。老师讲课主要是课文内容分析、思想内涵挖掘,而且全用多媒体展示,黑板基本不用,要用黑板也仅仅是写一下课文题目和作者。其中有一个年轻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和作者,仅8个字,竟然笔顺写错一个,字写错一个。教师如此,哪里会有扎实的语言文字教育呢!

2.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是积累

根据汉语的特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人们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称赞一个人语文水平高,满腹诗书,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能说会写,虽是一种能力,但如果没有积累,说、写得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曾指出:“从前的人学作文都注重诵读,往往说只要把几十篇文章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下笔成文了。这个话好像有点神秘性,说穿了也很平常,原来这就是锻炼语言习惯的意思。”[2]一个人语文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语文能力的高下。巴金先生儿时熟背了《古文观止》,他曾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

现在的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都反复强调“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要求,教学中“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高中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语文课文中,哪些字,哪些词,哪些成语或四字词语,哪些优美的句子,哪些精彩的段落,需要学生积累的,就必须抓落实。通过积累,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存,丰厚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语文教育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背诵经典文章,将典范言语化为自己言语,不断积累丰富发展言语,提高语言水平,这是非常科学的,符合人类言语能力发展规律。现在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强调学生的语文积累,过分强调对文章的分析。其结果是,学生该有的积累没有,教师的分析也没有真正加深学生的理解,反倒使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厌恶心理。

3.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小学语文课,通过语言文字(以文章、文学形式呈现)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其学历相当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钱梦龙先生认为构成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有以下五个要素:“是否具有相当的语文知识?读写听说的能力如何?对母语是否有深厚的感情和正确的态度?文学审美趣味和能力如何?是否有较宽的文化视野?”[3]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淡化“知识”,强化“人文”的现象。

笔者最近听一个教师上《大道之行也》,他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说,“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的“矜、寡、孤、独、废疾者”要读得快一些;讲到“选贤与能”时说,这里的“贤”不是“品德高尚”,而是“品德高尚的人”。课后,我与他交流,我说,你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是不够的,更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他解释说,现在提倡不讲知识。如果学生懂得“、”是最短的停顿,碰到类似的停顿,学生自然就会读了。“贤”在这里用在动词“选”的后面,形成动宾结构,自然是名词,应解为“品德高尚的人”。不讲清这一点,如果碰到“贤能之士”的“贤”,学生以此类推,岂不谬哉!我们如果不讲这些知识,学生如何去“举一反三”呢?

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鉴赏文学作品,也就要从品味语言入手,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品味语言艺术的奥妙,鉴赏者应有一定的修辞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方言学等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在遇到某些语言现象时,才能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如话剧《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成下令活捉蒋介石。张问:“你怕吗?”团长答:“我怕!”张、杨吃了一惊,张接着问:“你怕什么?” 团长答:“我怕张副司令虎头蛇尾中途变卦。”张、杨大喜。观众看到这里,都觉得这段对话“好”,但“好在何处”却大多不甚了了。这里关键是“怕”字。汉语里“怕”可以是自动词,有“恐惧”的意思,不能带宾语;也可以是他动词,“担心”的意思,可以带宾语。团长的回答,乍一听,观众都以为是自动词,“恐惧”的意思,作者在此给观众造成一个悬念。听完团长对“怕什么”的回答,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怕”字语法属性的两重性,形成修辞上的双关,从而产生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总之,文学鉴赏需要品味语言;同样,一个人丰厚的语言底蕴也只有通过不断鉴赏语言艺术的精品,在含英咀华中获得。鉴赏和品味语言,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如果不讲知识,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又从何入手呢?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地方是,语文重点关注的不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是语言本身。可现在的语文教学,重点却花在内容分析上。这样,语文课就类似于思想品德教育课、人文教育课。最近,笔者听一个教师给高一学生上苏轼的《超然台记》,整节课讲的是苏轼如何“自讨苦吃”,“守已见遭排斥”,“释安逸服劳苦”,“去美恶就敝居”,“背天堂行乡野”,“民艰辛守清苦”;如何“超然中藏失落”:“羡卢傲之隐退”,“慕先贤之功业”,“叹韩信之惨遇”。对高一学生来说,读懂这篇文章就有一定难度。可教师却不管不顾,把语文课上成了人文教育课。更有教师,脱离文本,脱离语言,随意挖掘所谓人文内涵,如有一教师上苏轼《后赤壁赋》,在讲“曾明月之几何,而江上不可复识矣”时,说这充分体现了苏轼的忧国忧民情怀,意思是 “时间过去不久,国家已面目全非,不像样子”,并展示了一段史料来佐证。在讲“摄衣登高”时,说“这里体现了苏轼的儒家进取精神。”用这样脱离文本语言随意拔高的方法,来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岂不荒谬!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从语文学科的根本特征-学习语言文字入手,通过不断品味咀嚼语言,不断积累语言,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尚文.必须重视汉字教育.语文教学通讯.2008.6

[2]叶圣陶.怎样写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第419页

[3] 钱梦龙.语文教学,何必谈‘性.中学语文教学.2007.7

收稿日期:2009-03-27

猜你喜欢

任务积累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