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与学的“度”

2009-06-02吉恩旭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情景专业发展教学方法

[摘 要] 本文就初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学的“尺度”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从创设教学情景、转变师生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为历史新课程改革服务。

[关键词] 教与学的度;历史新课程;教学情景;师生角色;教学方法;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40-02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少教师大都有这样的顾虑:现在的历史课不知怎么上。讲多了不行,怕被认为不让学生自主,掉进过去刻意分析的窠臼里去;不讲又不行,课堂上无所事事,成了新的“多余人”,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而讲多讲少的界限还真难以把握。怎样把握好初中历史教与学的“度”呢?对此,我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创设教学情景:打破课堂垄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前我们曾发出这样的“天问”:我们是培养历史学家么?不可能,我们的好学生,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篓子”,我们的一般学生,课上昏昏然,课后茫茫然,我们竟然怀疑历史课究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我们也感慨历史课怎么教、教什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我们就必须遵循历史教育规律,要有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过去刻意追求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是错误的,而现在若完全(或说“刻意”)丢弃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样是不科学的。与以往所不同的是,我们要把大量的搜集、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索动机。有了基本知识的广泛积累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感悟,而后才能获得理性的认识:包括历史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等。这些理性的认识都可以转化为各种能力,完善健全的人格。我们同时要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表达对同一历史问题的不同理解和感悟,尊重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和不同价值取向,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我们目前的教学的确还存在着讲学垄断课堂的现象。课堂教学呼唤热烈的讨论、激情的发言。我们只有做到少讲,精讲,才能事半功倍,尽早解决历史教学费时费力不见成效的问题。

二、转变师生角色:因学制宜,适时点拨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与以往发生很大的不同: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知识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示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角色转变之后,我们感到新课程赋予教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了。当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后,他们的信息源越来越广,知识量越来越大,思维层次越来越高,教师若想深入其中,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启迪、引导,则需要较以往更深厚的知识底蕴。同时还要看到,学生愈是自主,愈是说的多,做的多,则出的错也多,对教师的需要也多。教师必须去认真倾听、仔细发现、及时跟进,表现出更强的应变能力。总之,作为一个促进者,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控、适时的点拨、自然的衔接语言以及精当的评价,都应该由教师艺术、巧妙地承担和进行。课堂上讲多讲少,这个度的把握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因学制宜,因材施教。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固然最为理想,但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有多少,存在疑问的知识是哪些,需要直接教授的知识点是哪个,需要引导点拨的环节又在哪里。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定何时撒开缰绳,何时鸣金收兵。这还可以说成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出手”与否和时机的把握,最终还应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去考虑,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而不是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总之,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去做。

三、改进教学方法:实施问题教学法,正确把握问题的提出

教学不是将人类已有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不是阶段性地完成学习的任务,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认为,教学最有价值的成果恰恰不是用现成的知识来消灭问题,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和更深刻的问题。进行思维和认识创新,是问题教学法的精髓和根本目标。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创新教育。黑格尔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般认为,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有两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无可否认,问题教学法能够将死板的说教改变为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解决问题不是根本目的,而只是手段和过程。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创新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思维处于矛盾之中,再诱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解决矛盾的过程,便是思维不断深化、认识不断突破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当旧的矛盾解决时,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继续认识和解决新的矛盾,便完成了思维的一次飞跃。这一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由向学生问转到被学生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践问题教学法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说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不光指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能够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帮助指导学生在成长,也指教师个体的不断提高与升华。试问,谁会否认教育行为中教师个性魅力的作用?不管角色如何转换,不管学生的出色发展是多么令人惊诧,一个敬业的人民教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适应各种转变,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范。我们同样不会否认,从人本主义出发,作为生命个体的教师,同样享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体验情感、提升思想的权利。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从另一少角度说明了教学相长的必然性。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恰恰需要教师的这种发展,也只有这样的不断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其被人推到浪尖上,还不如自己勇敢去冲浪。”新课程改革就像我们冲浪的滑板一样。它为我们在冲浪中展示无尽的才华搭建平台;它让教师们的教书生活充满激情、机遇和挑战;它为学生个性张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将成为我们接受新课程大风大浪考验和洗礼的无悔的选择!新教材对老师们的冲击力大,冲击力越大就越能激起教师们心中的千层浪,就越能激起老师们的思考、反思,越能促使教师完善自我,也越能促使教材的完善,从而实现《历史》和所有的教师一同成长。愿我们每一位教师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毫不迟疑地走进新课程,尽快把握角色定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同自己的学生一起成长,同新课程一起成长,成为优秀的良师。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著.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潘世墨著.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2)版。

[3]李如密.教学的艺术:如何开启学生思维[0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作者简介】吉恩旭(1974-),男,四川省华蓥市禄市初级中学,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四川 华蓥 638602

猜你喜欢

教学情景专业发展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例谈教学情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