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当前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09-05-25

教师·上 2009年4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问题对策

程 勇

摘要:我国一向重视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然而,德育教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当前初中德育教育普遍存在远离生活的倾向,具有封闭性和灌输性。基于这一现实,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初中德育工作的作用,继而分析了我国初中德育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德育;问题;对策

一、德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

1.保证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

方向

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政治方向,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德育内容决定的。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四项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进行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教育等等,从而使德育目的、任务得以实现。

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阵地的学校和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特别是初中阶段,正是年青一代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一生成长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初中德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1.学校德育处于边缘地位

在中国教育界,“智育第一”虽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但在实践层面已呈燎原之势。德育地位如何?东北师大王逢贤教授有个形象的说法:“有人拿钱买智育(家教),有人拿钱买美育(如学钢琴),有人拿钱买体育(如体育特长班),有谁会拿钱买德育?”德育在教育中的实际地位可见一斑。

重智轻德的后果有目共睹。学校德育地位的下降已引起一些专家的重视。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德育系统内,确有一批德育工作者在践行使命,但真正倾注热情直接或间接参与德育活动的人数并不多。升学模式的教育实践使智育成为硬性指标,德育成为软指标,也使德育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实际的肯定。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各个行业都逐步形成了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良好风尚,但德育工作并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导致学校德育处于边缘地位。

2.德育工作各链条不能协调一致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了很多不道德的习惯,等到教师与家长发现问题严重时再进行指正与教育,往往是低效的,甚至适得其反。要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必须使德育工作的各个链条相协调,相一致,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的序列化、科学化。

3.德育课程与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

实际

学校、共青团活动不受学生欢迎,其内容和形式缺乏生活性是最主要的原因。学校德育活动重形式,轻实效;重结果,轻过程。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造成教师的主观想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产生巨大的反差,如老师认为十分有效的活动形式却恰恰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如班会、晨会),而学生喜闻乐见且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又被老师所忽视(如讲座),或因其他原因拒之门外(如社会实践)。由此老师的想法和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相去甚远,活动对青少年的心灵塑造作用自然也就微乎其微,学校德育活动实际上费力不讨好,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备受责难。要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德育活动必须改变以往“对上不对下”的形式主义作风,必须真正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关注学生生活需要,而不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和设计活动。“回归生活的真意就是要在生活整体中知道、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学生的喜怒哀乐是由什么样的生活牵引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起点,我们就不能把我们自认为设计好的那一套德育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现状发生联系,产生不了联系,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兴致和意义性的理解。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了解他们如何思考自己行为的价值与意义,才有助于学生将外部的道德标准转化为内心的道德要求。

三、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初中生,人人爱护初中生、人人对初中生健康成长负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1.德育教育学校不能跳“独舞”

德育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不仅需要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要落实到学生成长的大小“环境”中,包括学校、社区和家庭。学校“关门办学”的教育模式必须打破。

事实上,家庭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初中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对初中生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社会也应当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抓好社区初中生德育建设

社区是初中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们一年有170多天在社区度过,加强社区少先队建设,扩大少先队组织的覆盖面,意义深远。社区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设计初中生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以此为契机推进社区少先队建设。

我们可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区活动。如通过征文、演讲、摄影、绘画等形式广泛开展爱国护国活动,开展中华文明史教育。组织读书俱乐部、植树护绿假日小队、书画兴趣小组等以道德实践为内容的活动小组,社区搭建平台,家庭积极支持,初中生广泛参与。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为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服务,通过交通规则教育讲座、消防知识培训、法律宣传等形式,对初中生道德实践活动加以引导。

3.加大社会管理力度,发挥德育合力的作用

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和家庭、社会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园环境的建设的优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渗透力。因此,校园环境的好与坏,并非学校自己的事。

现在学生的校外活动丰富多彩,娱乐场所五花八门,但良莠不齐,学生的甄别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很薄弱。其实,这并不能单纯地指责学校的教育引导力量不够强。应当看到,家庭的监管力度及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的不良因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遏制,这对校园环境的净化也起着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社会性特点使得社会的支持与家长的配合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家长、社区的支持力度都不够,学生德育工作可以与学校的三结合委员会的工作结合起来。学校的三结合委员会应当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作用。沟通当地社区,本着来自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让家长、社区都认识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与家庭息息相关,而且也对社区的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解决思想上的难题之后,可以让家长和社区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来,让他们在开展活动中起到必要的精神支持、方法指导等作用,使得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不再是形式主义的,而是深入千家万户、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赵光元,傅敏.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皖西学院学报,2008(4).

[2] 梁柏明,韩翠萍.创新初中年级德育工作的策略.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1).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