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中国近现代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09-05-25朱跃明

教师·上 2009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学生

朱跃明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教材丰富的材料,特别是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体会,探究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近现代杰出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近现代史人物;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教材丰富的材料,特别是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就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怎样利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谈谈我的体会。

一、讲述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艰难的环境中写出了60万字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后美国伊利诺大学以1万美元年薪与他订立终生聘约,他的生活一下子阔起来了:他的住屋有四间房,两间浴室,还有一间可容纳560人的开酒会的客厅,还给华罗庚配备了四名助手,一个打字员。但在祖国解放后,他依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阔教授”生活,决定回国。华罗庚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华罗庚带着妻儿回到了北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二、讲述革命者临死不屈、视死如归的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信仰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在敌人面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敌人用种种残酷的刑罚拷打他、折磨他,用竹签插进他的指甲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李大钊同志没有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供词”,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在临刑前,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不要以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荣的胜利!”李大钊同志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年仅三十八岁。他为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表现出正直而大无畏的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三、讲述爱国将士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教育,培养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敢精神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自忠身先士卒,英勇抗战,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以身殉职。1940年,张自忠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驻守湖北襄河西岸一带,日军集中六七个师团在湖北枣宜地区发动大扫荡,面对险恶的形势,张自忠向部下表示:“只要敌人来犯,就要到河东拼死作战,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决心海枯石烂,绝不半点改变。”河东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接战,但一败涂地,张自忠亲自率总部直属的特务营和七十四师两个团,马上过河,主动向日寇杀过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张自忠的队伍很快把日军截为两段,打得敌人落花流水,但由于后续部队没有到达,给养也未跟上,在七八天的行军中,部队边打边走,从未吃过一餐好饭,最后敌人以一万多兵力,从三个方向包围他们的驻地,激烈的战斗进行了半天,弹药用尽了,张自忠下了一道紧急命令:“现在是军人杀敌报国的时候了,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张自忠一手拿枪射击,一面指挥部队战斗,他多次中弹负伤,下午四点,他身中六弹,英勇殉国。在临终时说:“大家要杀敌报仇!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良心平安。”1940年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尽忠报国”,周恩来亲笔题词:“为国捐躯”。

四、讲述文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文学革命的主将鲁迅,在南京求学四年间,中国发生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重大事件。国家的危亡、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失败,强烈地刺激了鲁迅的爱国之心。他心怀强烈的爱国宏愿,决心去找一条为国家富强、为人民求解放的道路。1902年,他前往日本,受到孙中山、陈天华等人的影响,爱国热情更加高昂,1903年,毅然剪掉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并拍照题诗留念: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零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和决心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赤胆忠心。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的激流,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名勇猛顽强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他用笔做武器,写了一系列战斗檄文,向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挑战,猛烈地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鲁迅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增强民族的斗争意识和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培养高尚的品格,健全民族的现代精神机制,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五、讲述改革者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为国创新的精神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生活在备受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时代,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民穷国弱,康有为青年时代就怀志救国。1888年,他到北京去考举人,上书给皇帝说:“现在中国非常衰落,形势十分危险。日本窥伺吉林,英国觊觎川藏,俄国想在黑龙江修筑铁路,法国则在云南和广西一带捣乱。只有实行变法,才能保持独立,使国家强盛起来。”康有为这封充满激情的信,没有递到皇帝手中,却惹恼了守旧的大学士徐桐。论考试成绩,他应名列第三,徐桐知道后说:“这个小子如此狂妄,不能让他考中!”结果康有为被除了名。但他并没有灰心,著书立说,多次上书,特别是在他的第三次上书被光绪皇帝看到后,他的劲头就更大了。康有为深感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开始摸索着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希望用自上而下的办法,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并为此不懈努力。虽然他的变法在当时遭到失败,但他的探讨唤醒了许多中国人为救亡而奋斗、为爱国而行动。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仁人志士,有在反封建侵略的民族战争中血洒疆场的将士;有勇敢探索富强之路的改革者;有对封建旧秩序进行无情批判的革命先烈;有为创造和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呕心沥血的学术人物;也有为共产主义事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尽管他们斗争的功绩和历史贡献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对祖国、对民族都有一颗执着而真诚的爱国心。正如许多爱国志士的誓言一样:“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他们的爱国是无条件的,并不以爱名、爱身为前提,相反,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统统贡献给了伟大而苦难的祖国。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知之深,才能爱之切。通过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历史人物事迹的讲解,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前中华民族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步伐,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建设,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生写话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